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案内容不齐全
规范、科学、完备的教案应包括教学要求与目标,重点、难点分析,教学手段及方法,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课件使用与安排,板书设计,课后作业,参考资料等诸多方面。许多青年教师毕业于综合性大学,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备课的要求了解不全面,对教案的设计要求了解不够,不知道如何完整填写。教案只是讲授内容的提纲或仅仅把要讲授的内容写入了教案,“内容教案”较为普遍,对学生学情的研究不够,对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重视不够。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教学机智
一方面,部分青年教师缺乏对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科学讲授方式的了解,课堂教学仍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单一。而传统空泛的讲授方法呈现单向的信息传递模式,无法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消化、理解与反馈,难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却容易陷入“注入式”教学的泥潭。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料之外的问题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处理不够恰当。例如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授课内容联系不大,学生用逆向思维与教师进行讨论,或问到教师拿不准的问题时,教师往往会采取简单点评或回避的课堂教学行为,或是就事论事,仅给出针对问题的答案,少有新的启发。
(三)教学语言基本功不过硬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流出知识的溪流。”教师栩栩如生的表述,深入浅出的分析,高屋建瓴的概括,循循善诱的引导,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强烈的好奇心,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由此可见,恰当、准确、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有助于教学目标顺利高质量的完成。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广泛存在用词不严谨、表达不完整、话语不流畅、繁冗多余等非科学性、非教育性、无目标性的诸多问题,平铺直叙、枯燥淡然、一味说教等现象较为普遍。
(四)教学板书不规范
板书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风格和教学流程,帮助学生清晰把握所学内容,有助于强化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好的板书还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协调师生之间的配合。现今的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板书技能普遍薄弱,无板书、提纲式板书现象相当普遍,导致学生没有课堂笔记,无法形成有利于知识积累和复习的书面资料,干扰了完整书面知识链的形成,破坏了知识学习的可复读性。
(五)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不恰当
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有很大优势,多数青年教师会在备课中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借鉴和吸收相关学科优秀教师的教案,制作出课件。然而,有的教师将多媒体视为了“全能媒体”,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代替一切课堂活动,不能合理地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存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与教学内容衔接之间出现脱节,课件展示与学生的思维活动对接不畅等问题。此外,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又一问题,计算机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成为了信息接收的容器,不利于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自主选择。师生互动更易被忽视,很多老师只顾自己在讲台上讲解、点击,少有时间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
二、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特点
(一)教师的启发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高校教师的指导作用与中小学教师有着显著不同。高校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不会将所有知识点逐一介绍、讲解,而是着重介绍核心概念、基本观点、逻辑思路等,注重知识间逻辑关系的建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教学内容中的背景知识、理论叙述、细节知识点等往往需要学生自学掌握,因此,高等教育对学生学习独立性、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的教学应避免过多的知识叙述与灌输,应重在引导思路,启发思索。
(二)教学内容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平衡
高等教学具有显著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各种专门人才的需求。但是,当今科技的发展融合又迫切需要具有综合性知识视野的人才,因此,我们不能把高等教育的专业性理解为只是某一门专业知识或技能的教学,必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意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教学工作科学化”和“科研工作教学化”是高等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显著区别。教学工作科学化指的是在教学中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形式指导教学;科研工作教学化指的是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科研成果具有内在的教育价值,应该转化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将学科发展的科研动态引入教学内容,体现了高校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动态性,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一定指导作用,另外,教师与学生分享科研工作中的切身感受,能增强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热情。
三、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策略与方法
(一)主动学习和研究教学基本理论
教师必须加强对教学理论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学研究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努力做到:其一要认真学习教育类理论书籍,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一些重要观点、基本理论,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发展变化的趋势;其二要扎扎实实研究教学技能提高的途径与方法,掌握教学技能基本规律,从而加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学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其三注意与其他教师开展教育理论方面的研讨与交流,例如通过参加教育理论培训、优秀教师教学技能与技巧系列讲座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了解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形成科学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和课程观,通过在教师之间开展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交流性学习等交流、观摩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二)精心准备和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第一步,是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具体应关注以下几点:首先应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注意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深层内涵,从而保证教学设计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其次要认真查阅相关资料,能围绕重难点寻找合适的经典案例和热门话题,结合案例进行分析,结合教师求学的经历、感悟激励学生,将自身了解掌握的前沿学术动态介绍给学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的教学要求,不断进行丰富和完善已有的教学设计,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修改,从而保证教学设计与时俱进、富有创新性。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唤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情感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学生对自身发展的自知、自控、自主的程度,从而决定着其整体的发展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指导和激励学生自主尝试、自主领悟、自主反思、自主应用、自主巩固拓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发展目标;又要关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功能,在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中形成合作意识的内化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不同程度、类型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进步和成功。为此,教师要做好引导,创设情景,尽可能的为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创设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的内容需要,将探究、发现、尝试、合作、活动等多种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展示才能、平等交流提供机会和平台。
(四)注意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好的教学语言表达体现在:其一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教学语言必须表达准确,简洁易懂,逻辑清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其二教学语言要富有启发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赞赏他们的付出所表现出来的变化及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既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又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其三教学语言要具有艺术性。教学语言应该抑扬顿挫、风趣幽默,以语言的表现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够让学生忍俊不禁,融洽师生情感,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知识、领悟哲理。同时,要把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严肃性相统一,才能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有张有弛、生动活泼的良性运作状态;其四将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恰当配合。教学语言还包括教师的肢体语言,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手势甚至衣着、发型都能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应亲切自然、朴素大方。
(五)培养教学敏感性,提升应对教学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培养教学敏感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规划与了解,同时考虑可能变化的情况,把弹性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引入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教学实施阶段,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能够从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讨论分歧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形成思想观点的碰撞;当学生认识出现片面性或错误时,教师能及时给予引导与纠偏,将错误也作为资源开发出来,使师生间的观点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共享、尊重;当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时,教师能够及时采用多种多样、含蓄间接或直接方式进行提醒、纠正。在课后教师要主动反思,检查自己利用课程资源的状况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理论提升与能力的提高。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改进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84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