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专招生制度的改革,中专生源的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招收的中专生多为初中毕业生、中考落榜生或初中分流生等。这种生源素质的巨大变化,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教改课题,中职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也都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分析中职校目前的生源状况和教学现状,笔者就如何深化中职校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与全体教师共同探讨。
一、改革教育体制,推行弹性学制教育
弹性学制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改革。弹性学制也叫学分制,它是以学分为学习量的计算单位,考试合格就可以取得学分,修满规定的各类学分和总分就可以毕业,像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就是典型的学分制教学模式。弹性学制教育改变了传统职业教育中统一培养规格、统一教学计划、统一集中管理的现状。它能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自主地选课学习、安排学习进程,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许多学习上的优惠措施与便利。例如,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我们可以让他们多学些技能操作而适当降低理论课程要求;有的学生中专毕业后有继续升学的打算,学校便提供相应条件,帮助学生充实文化基础课教育;有的学生因参加工作要暂停学业或需要半工半读,学校允许他们分阶段完成学业。推行弹性学制教育,学校可以取消“留级”制度而改为“留科”制度,考核未合格的课程,允许学生带科升级,给予重修的机会,这对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起到较好作用,学生不会因一两门课程不及格而放弃学业,它促进学生量力而学,坚持修满学分,取得毕业证书。对于在校学习期间修满学分确有困难的学生,肄业离校后允许通过参加学校的培训、社会的自学考试或技能等级考试获得学分,鼓励其最终完成学业;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允许他们选修第二专业课程或提前选修后继课程,修满规定学分可以缩短学习时间提前毕业。只有实施弹性学制教育,才能真正做到“让优秀的学生提前毕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加修第二专业,让对其他学科充满兴趣的学生有机会修读其他课程”,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二、优化课程设置,实行模块式教学
由学年制向弹性学制转变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要对现有的职教课程设置及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改革,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优化。因为在传统教育思想指导下,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过分地强调了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市场定位对职业人才的客观需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我们的教材内容特别是专业课的教材内容却是一成不变或十年一变,经常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课程进行改革。首先,鼓励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模块教学的需要自编教材。其次,建立一套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要求为依据的新的课程体系;打破现有的专业框框限制,按“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进行专业整合,设置不同的学习模块;教学计划按专业大类来制订,同一大类的专业具有相同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各专业大类的教学计划按照“宽基础、活模块”原则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岗位课程三个学习模块。
(一)全力改造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目的,一是为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素质,二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形成打基础,三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深造打基础。这三方面的作用都非常重要。因此,文化基础课可分为三大模块,即公共教育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提升发展模块。对于各专业学生来说,需要有一个文化基础教育的公共平台,即公共教育模块;对于不同专业学生来说,文化基础课的具体内容要求各不相同,这是专业基础课模块部分;对于一部分学习基础好、学习优秀的、有升学和进一步发展愿望的学生来说,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要求要提高,这是提升发展模块部分。文化基础课的课程内容应按公共教学需要、专业教学要求和深化提高需要设置为三个不同模块,学校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和发展趋势,选择具有个性化的课程组合。如物理课,一般专业的学生可按照公共模块教学要求进行学习;而电子电器、机电维修专业的学生要选择专业基础课模块学习;高职班或学习优秀的学生要选择提升发展模块或专业基础课模块与提升发展模块组合的学习。这样,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和发展趋势,重新构建学生的文化基础,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二)进一步细分专业课模块
专业课模块可根据各专业的技能强项及实用性项目再分若干小模块。在这一模块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是:第一,淡化理论教学,重点突出实践性教学。第二,根据市场定位、社会需要,更加合理地设置模块。要不断地增补新的模块教学,同时还要不断地更新旧的模块教学内容。第三,中职学校可以效仿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模式,开展中职学校精品模块教学的评选活动,以此加强和促进实践性教学。同时通过开展精品模块教学评选活动,树立各学校的品牌专业形象。
(三)在就业范围较广的专业中设置专门化方向课程模块
每个专门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从事一定专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专业课的延伸,如各种职业技能上岗证的培训与考试等。它是为学生将来就业岗位的需要而开设的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在选择了专业之后,同时又具备了精通一门专业化岗位的职业能力,这对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三、改革考试制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考试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它主要是用来了解、检查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自我检验。科学合理的考试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和促进的作用。而现有的考试制度多数仍采用以笔试考、闭卷考为主,考核方式简单,缺乏对学生认知程度的综合性评价,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现行的考试与评价制度进行改革。
(一)转变观念,对考试成绩的“正态”分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我们常用“两头小、中间大”的所谓成绩正态分布来表明我们的`教学效果是正常的———这其实是很不正常的一种认识。正如前所述,考试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检查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我们为什么不希望看到我们的学生通过学习、通过考试验收后有90%以上的同学能得到满意的高分数呢?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哪些知识该记住,哪些知识一定要记住,而且教师要通过考试的方式来检验你们是否记住了。因为它的前提是教师要对这份考卷认真负责,考卷里的知识对学生来讲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对他们将来的学习或工作是很有帮助的,不要在乎考卷的难与易、考试内容的多与少。我们应该为全班有90%以上的学生获得90分以上的高分而感到欣慰,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收获的教学效果。我们甚至可以设置重考制度,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重考,获得满意的高分数,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考即每次考试后,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不满意(包括考试成绩很好的学生),可以申请重考;重考成绩仍不满意,允许再次申请重考,直到学生对考试成绩满意为止。这样做虽然会加重教师负担,但能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提高教育质量。
(二)改变考试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办法
目前考试方式基本上是单一的闭卷考试,这显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也不利于中职学校学生的培养。我们应改变这种现状,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如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试相结合、闭卷考与开卷考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等;要强化平时测试,凸显考试评价对教育的反馈功能,彻底摒弃以一张试卷来决定学生一学期学业成绩的片面做法;要拓宽考试渠道,把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种社会培训和考核、获取的各种证书等,能与考试科目相关或相近的,可通过申请获得该科目的免考资格。总而言之,积极探索、努力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学生考试综合评价体系,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之所在。
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也是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所以学校要鼓励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积极参加相关职业资格培训、专业技能等级考试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定等,获取相关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同时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注重专业课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实践及行业技术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或直接参与技术革新,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这也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企业实践,逐步扩大专业教师在行业中的影响,培养一批在区域或产业圈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牌专业教师,以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提升教学质量。总之,教学是学校的重点,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如果没有深层意义上的教学质量就没有学校的科学发展。教学改革需要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但教改的宗旨只有一条:为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应该为此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中职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8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