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为高职体育教育指明了方向,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贯彻落实中,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终身体育思想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 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从体育理论教学、培养学生自主锻炼、 如何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如何养成锻炼习惯等方面, 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 终身体育 学校体育 思想 兴趣 习惯
终身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与国际终身教育思潮密切相关。 在国外, 早在 20 世纪60 年代 , “终身教育 ” 一说 , 经由继续教育专家朗格朗首次提出, 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随终身教育顺势分娩自不待言。 终身体育这一思想的提出, 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体育学者的赞同, 并逐渐形成为一种新的体育思想。 在我国上世纪 80 年代, “终身体育” 伴随中国改革和发展正式诞生, 随时空延伸而拓展。
从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 对终身体育思想的贯彻落实还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 一些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思想的贯彻落实不到位, 另一方面, 许多体育教师对终身体育思想认识模糊, 没有把终身体育思想真正融入到体育教学实践中。 同时, 我们还要看到, 我国中学教育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 在此阶段, 学生应该具备的体育意识、 知识、 习惯和方法并没得到, 因此, 待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 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思想的贯彻落实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
1、终身体育
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 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 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 以体育的体系化、 整体化为目标, 为人在不同时期、 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2、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青少年时期, 正是打好身体基础的 “黄金时代”。 从人体自身的发展来看, 这一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这一时期里应当得到的锻炼而没有得到, 到了成年以后, 时过境迁再进行锻炼, 虽然也有效果, 但由于基础未打好, 往往是事倍功半。 我们要放眼未来, 首先要从现在做起。 保证现在精力旺盛地学习, 同时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也为将来从事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准备。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中学生处在 6-22 岁年龄段, 是从学龄儿童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 也是有目的、 有计划、 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 促进身心健康, 掌握体育的知识、 技术、 技能,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 身体生长发育得如何, 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 如果少年时期身体发育得不好, 如脊柱侧弯、 驼背、 呼吸机能差等等, 到了成年以后往往无法弥补, 而成为终身的缺陷。 所以,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 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
3、从理性角度加以灌输强调
终身体育这一思想的提出, 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体育学者的赞同, 并逐渐形成为一种新的体育思想。 为了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思想得以贯彻落实, 必须安排一定的体育理论课, 以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形式, 以典型的体育案例, 从理性角度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终身体育思想认识, 具体来说, 从以下二个方面入手。
3.1、人体自身发展, 需要体育锻炼伴随终身
人体自身的发展, 是有规律可循的。 人的一生一般要经历三个发展时期, 即生长发育期、 成熟期和衰退期。 由于体育锻炼具有增进健康、 增强体质的作用, 对人的各个不同时期的身体健康, 都具有积极影响。 所以, 体育锻炼要根据各个不同时期人体发展的特点, 提出相应的要求。生长发育时期的要求, 是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成熟期的要求, 是保持旺盛的精力与充沛的体力; 衰退期的要求, 是延缓衰退、 延长工作年限、 延年益寿。
不同的发展阶段锻炼的要求不同, 锻炼的.内容与方法也相应有所不同。 也就是说, 人的一生都应当伴随着体育锻炼, 不同的时期, 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 不同的内容与方法。 锻炼身体不可能 “一次完成”, 更不能一劳永逸。
3.2、终身体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对人们的健康状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由于体力活动减少, 工作、 生活的节奏加快, 精神过度紧张, 生活改善, 摄取的热量过多等一系列的变化, 造成了高血压、 心脏病、 肥胖症、 神经官能症等现代文明病的产生,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人们为了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使体育锻炼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 防治文明病和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4、掌握体育的知识、 技能, 学会自主学习、锻炼
体育的知识、 技术、 技能, 是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 对增进身心健康、 增强体质, 不仅具有近期 (在校期间) 的效果, 而且具有长远(走向社会以后) 的影响。 但是 , 由于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状况的。 差异, 锻炼身体的目标、 内容和方法也相应有所不同。 教师有必要学生在校期间教会且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方法, 以适应和协调不断变化的情况, 取得预期的锻炼效果。
例如, 在已往的保健知识的教学中, 基本上是教师讲解, 学生在听, 很多学生认识模糊, 遇到创伤之后不知如何是好, 我在教学中, 是以小品的方式, 让学生编排一些在体育课中意外受伤的情景短剧, 然后让学生处理受伤的运动员, 在通过学生们之间的讨论, 说出救治的方案和办法, 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方案给予评价和修正。 以小品编排的形式上课, 学生容易接受, 印象深刻。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很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 并能够学有所用, 终生受益。
其次要教会学生把握好运动强度, 告诉学生如何监测心率, 不管是跑步还是游泳、 打球, 所有的运动归根结底都是靠心率的变化来控制运动强度的。 如果强度高于平均值就不能获得好的健身效果。 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 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 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 测量脉搏最好的选择是颈动脉部位的脉搏。 其测量方法是让学生用一个手的食、 中二指触摸自己对侧颈动脉部位的脉搏。 在未运动前先测量 15 秒自己的安静脉搏乘以 4, 知道自己安静脉搏/分; 然后开始有氧运动 20 分钟, 运动结束即刻测量脉搏15 秒跳动的次数, 然后乘以 4, 可以据此推断运动中的每分钟脉搏。 目前计算运动适宜心率的方法是很多的。 一般常用的一种: (220-年龄) ×60%~85%, 例如 : 20 岁的男子运动后适宜心率为 (220-20) ×60%~85%, 即运动后每分钟心跳次数为 110~135 次比较合适。 学生掌握此方法之后, 在自身的锻炼中可以科学的检测训练强度的合理性。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8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