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在对“双师型”教师的工作职能进行分析后,认为“双师型”教师应拥有“双师技能”,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既能从事教学工作、进行学术研究,又能承担工程项目实际工作、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此外,还应拥有“双证书”,即:一方面拥有讲师以上职称及教师资格证书,另一方面拥有工程师以上工程系列职称或本行业国家注册的执业资格证书。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基于“做中学”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工程师;做中学;教学改革
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育人质量,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目前,从实验实训条件、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到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实训实习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的改革,无一不是针对如何提高技能型人才质量而进行的。在这些改革中,起纽带作用的是师资,只有教师队伍改革成功了,育人效果才能真正显著提升。因此,师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师资改革包括教师团队建设和教师个人改革,尤以教师个体改革为重。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更适合培养技能型的人才?普遍认为,“双师型”教师最合适。近年来,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譬如: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二是“双师型”教师培养,譬如: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由于集工程师的实践经验与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素养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及科研项目,同时,能够为企业或社会提供技术服务。这样的教师能够把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是专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因此,多数高职院校已把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师资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双师型”教师内涵
目前,“双师型”教师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普遍认为,“双师型”教师应该是既能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又能承担工程项目任务,具备较深的理论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工程实践经验,一般应拥有教师资格证书、中级以上职称证书以及国家或行业颁发的工程类执业资格证书,并且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的教师。如果教师仅仅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经验及工程实践经验,只能说具备了一定的双师素质,还不能称之为“双师型”教师。同样,如果教师具备了以上几种资格证书,但在教学或工程实践方面有缺失,要么教学能力不强,要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或者两方面都不足,这也不能称之为“双师型”教师。总之,“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一是拥有教师资格证书,拥有讲师以上职称;二是工程师,拥有相关专业的技术职称证书或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三是具有多年的实践经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句话,“双师型”教师应包括:“双素质+双证书+双技能”,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既能从事教学工作、进行学术研究,又能承担工程项目实际工作、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双师型”教师资格条件
“双师型”教师的资格应由各学校根据不同专业、行业的相关特点来确定。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双师型”教师应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同时拥有“讲师”及“工程师”以上职称证书,即“双证书”。如果没有工程师证书,但拥有本行业国家颁发的“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咨询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或造价师”等建筑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一个以上,并承担相关专业领域岗位工作的,也视为符合“双证书”要求。当然,“双师型”教师资格的认定还要考虑其工作经历,一般应具有三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及二年以上的工程实践经验,既从事过理论、实践教学,又承担过相关的工程项目,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本途径
长期以来,困扰高职高专院校育人质量的难题主要是: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是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同的高校或专业已基本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育人模式及培养方法。
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已经形成了“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基于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培养的学生基本能够承担“施工员”等职业岗位上的工作,受到了合作企业的青睐,不少学生在定岗实习阶段即被企业录用,甚至一部分学生被直接派往海外工程项目去实习、工作。这说明,在如何培养企业所需要人才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在人才培养的质量方面还是参差不齐,仍然达不到企业用人的要求,部分学生不能够把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甚至有些脱节,以至于不少企业对刚刚毕业的学生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二次培训,方可允许其独立工作。究其原因,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能力以及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动力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专业教师有工程实践经历的不多,难以把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同实际工程应用结合起来,教非所用,其综合能力亟待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以及“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明显好于其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及推动作用。因此,尽快优化教师团队的'结构、提升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对提高育人质量会有显著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双师型”教师比例越高,整个教学团队的执教水平越高,科研能力及服务能力也越强。那么,如何才能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呢?关键是确定合适的培养途径与培养方法。
1.骨干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增加工程实践经验
由于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发展,教师队伍已基本稳定,培养“双师型”教师应立足于现有师资条件,重点培养专业骨干教师。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让教师脱岗去建筑企业生产一线锻炼或在企业兼职,即:基于“做中学”培养“双师型”教师无疑是最基本的途径。通过“做中学”可以掌握新技术、新工艺,了解新材料、新设备,能够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同工程实践相结合,完成相关岗位工作,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教师个人还要通过参加国家举办的相关专业资格考试获取“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为今后参与更多的工程项目打好基础。这样,就可以通过“做”项目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学”到最新的技术与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的工程项目实例为载体,灵活地把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各专业的校企合作都比较紧密,但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企业还可以为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而教师在企业提升了实践能力、丰富了实践经验后,又能为企业提供技术、科研服务,实现校企双赢。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81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