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职业教育供给多元合作模式构建的有效策略分析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企业需求为主体的“用工荒”和以农民工及大学生等群体为主体的“就业难”相互矛盾的两个问题凸显。“用工荒”反映了各类教育机构提供的各种人才未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就业难”反映了各类教育机构未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作为技术人才培养和输出的支撑力量,“就业难”和“用工荒”等看似尴尬的问题也是对职业教育如何发挥其作用的现实考量。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属公共教育体系,但职业教育具有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显著特点:一是职业性,主要体现在针对岗位或职业的培养目标的职业性;二是实训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技能培养过程的实训性,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三是经济性,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1];四是终生性,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每个人在一生中需要不断接受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掌握和应对新技能及新发展。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肩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其供给的有效性是扩大人才输出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我国职业教育供给现状及问题

  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用工荒问题日益凸显;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及大学生就业难却愈演愈烈。人力资本市场既供给过剩,又供给不足。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反映出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相适应的技能人才短缺,同时缺乏技能或不具有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却呈现过剩状态。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农民工达1.32亿人,2009年达到2.3亿人,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左右,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仅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只有0.13%,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经过任何技能培训而直接进入了劳动力市场。人社部调查显示,技术人才供不应求,企业对初、中、高级工的求人倍率分别为1.42、1.44、1.6,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求人倍率更高,分别为2.36、2.36、2.2,技能的缺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求[2]。因此,我国人力资源供给过剩的实质是劳动者素质“低”,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实质是职业技能教育“弱”。

  作为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方式,我国职业教育呈现既供给不足又需求不足的窘境。供给不足是指职业技术教育从质量和数量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典型表现是“用工荒”现象;需求不足是指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供给的需求方面,主要表现为职业学校的“招生难”现象。目前在政策层面对职业技术教育给予了大力扶持,但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环境、资金不足、针对性不强、技术含量不高或流于形式、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强等发展障碍仍不容忽视。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技工学校数量由1998年的4395所下降到2009年的3077所,200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达到11611所,比2000年减少4324所,减少比例为27%[3]。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虽然近年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使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得以维持,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仍需引起重视。

  (一)学历职业教育供给困境

  随着教育供给的不断改善,民众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却呈现出明显的供大于求。首先,学历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成为了“落榜生”、“劣等生”的无奈选择,职业教育普遍遭受鄙视成为“次等教育”,这也是学历职业教育生源素质较差、生源萎缩的重要原因。其次,受资金、师资、设备等条件限制,职业学校办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等导致职业教育供给的有效性降低。最后,为了短期利益,部分企业在招工过程中不能有效推行持证上岗等规章制度,并且秉承“只用工不培训”的思想,这助推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轻视。

  (二)非学历职业教育供给困境

  非学历职业教育主要是针对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城乡新生劳动力等群体的初级技能培训。非学历职业教育是人力资产增值、企业增强竞争力及组织效益快速提高的重要途径。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如美国政府用于员工培训的费用每年达600亿美元;法国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费用占全国教育经费的25%;新加坡在培训方面的政府投资达3000万新元。

  我国政府和企业虽然也意识到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但政府和企业对于员工培训的投入还有待提高。首先,职业教育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缺乏对企业高新或先进技术的针对性;其次,职业教育机构限于资金、设备等客观条件,无法进行基于企业先进技术的有效培训;再者,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最大受益者,缺乏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的重视或制度约束,大量在职员工对于技术水平提升和职业教育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职业教育供给问题的原因分析

  政府部门通过“阳光工程”、“劳动力就业培训”等补贴措施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普惠性和公益性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已经在我国基本形成。在具体实践中,职业教育的供给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响应,民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并没有明显释放或爆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跨越传统教育的范畴,建立在深刻认识职业教育问题并对职业教育本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一)职业教育供给与供求基本原则的偏离

  教育供给和需求密不可分,二者之间存在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职业教育供给涉及数量、质量、结构、公平和效率等五个方面,即职业教育有效供给应当数量均衡、质量满意、结构合理、公平优先、兼顾效率[4]。第一,数量均衡。教育供给以社会公众的教育需求为基础,需求的主体主要体现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不同的层次和指向,国家和个人的投资需求最终会以企业人力资本需求的方式体现,在满足职业教育供需均衡的前提下侧重于职业教育输出和社会需求人力资本的供需均衡。第二,质量满意。职业教育在数量供需均衡的前提下要充分提升教育质量,从而达到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如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的社会适应性、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等。第三,结构合理。职业教育的供给结构必须和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对应。第四,公平优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的60%~70%来自农村,中职生家庭属于中等以下收入阶层[5],为社会基层劳动者提供基础性职业教育与培训服务不仅事关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事关公平正义的维护和社会的长期稳定。第五,兼顾效率。教育供给的有效性不仅是教育供给机会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教育需求的充分激活,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我国职业教育供给困境的根本原因是职业教育没有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适时调整或转变供给的基本要素,职业教育的供给、教育的产品输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协调,还未能建立起需求驱动的职教供给体系,职业教育供给的形式、数量、结构和类型等与社会需求的针对性、公正及质量等相互平衡方面还有待完善。职业教育供给偏离市场需求,供给过程满足不了市场对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市场对职教供给低效的这种结果反作用于职教的供给数量、质量和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公众、企业和社会对职教供给的消极应对。

  (二)职业教育缺乏良好的发展氛围

  职业教育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公众对其认识极不相称。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社会普遍认为是“二流教育”,相对于同层次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在招生层次中居于最低端。同时,地方政府和学校未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宣传和引导,导致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一方面,普教招生高烧不退而就业十分困难;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就业形势非常看好而门可罗雀,两者形成强烈反差。社会歧视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职业院校学生都将学历歧视放在第一位。

  (三)市场需求的导向功能不强

  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直接驱动力,也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具体体现。“用工荒”的实际原因是教育和市场的脱节,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技能人才在择业时具有明显的职业选择优势,进入社会后在岗位上技能的价值能够得以有效体现,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而发展的前提就是市场对职业教育的导向作用,市场引导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按照市场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让市场成为职业教育产品输出,服务供给的指挥棒。职业供给的前提是市场需求,除了职业教育机构本身要依据市场需求调整供给结构以外,企业和市场作为职业教育的最大受益方也应主动与教育机构合作,为职业教育供给提供明确的导向。

  (四)职业教育供给低效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社会共同努力,需要职业教育机构加强内部管理,也需要市场对职业教育的引导,更需要民众对职业教育认识的转变。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是社会中相关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职业教育供给缺乏有效性的结果。

  影响职业教育供给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职业教育的定位,也就是教育供给能否按照市场需要培养专业人才;二是师资和管理,即教育能否按照市场需求保质保量完成人才培养,一般包括师资队伍、硬件设施、教育过程管理等因素;三是职业教育供给对企业作用的发挥,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人才需求者和最大受益者,其参与程度对职业教育的定位、人才培养质量、人才的作用发挥和继续培养等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参与包括资金支持、培养过程参与、人才使用和跟踪培养等,学校主动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和作用是保障职业教育供给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职业学校在家长心目中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在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普遍看好的情况下,这些学生进入岗位并没有体现出职教毕业生相对于普教毕业生的技能优势和价值。职业学校对于学生管理缺乏针对性措施;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规范学生管理方面缺少职教特色,使得社会、家长对职业学校成人、成才的管理缺乏信心。再加上目前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良好环境尚未真正形成,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上升渠道不畅通。企业在招聘、用工管理等方面对技能人才重视不够,缺乏对技能人才重视的具体措施和氛围。全方位、立体化、多部门共同参与、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产品供给体系尚未确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供给缺乏有效性。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747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