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现状
(一)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从学院发展的历史沿革来看,由安钢职工教育培训中心改制组成,具有长期校企合作的基础。为充分发挥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蓄水池的作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学院管理着1所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安阳市职业教育中心),是河南省唯一的中高职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中职的校企合作项目为学院校企合作拓宽了道路。中高职一体化管理全面实现了资源共享,人才共用,加大了统一性和互补性。学校教育必须扎根于社会,扎根于企业,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特别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做到育人与用人校企一体的合作。自2009年以来,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略有成效。70多家企业成为学院师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与北京安博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开设了动漫设计与制作冠名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经过实习,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与北京圣明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培训轮式动力伞飞行员,经过系统专业培训,学生已能独立翱翔蓝天。
(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1.“订单”式培养模式由用人单位确定人才标准,提交订单,然后学校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和数量进行培养。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通过签订协议书,明确三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根据岗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确定培养方案。企业派老师到学校讲课,通过讲课等形式把企业的用人要求传达给学生。学生在校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在企业和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毕业后即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企业录用“订单培养”毕业生的录用率高达90%。本院动漫专业与北京安博教育集团进行的合作就属于这种形式。
2.“互动型”培养模式“互动型”培养模式建立在学校与企业形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主要表现为:由学校负责学生文化理论课、专业基础课教学;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和设备原料,学生到企业或企业提供的实训实习基地进行实训、实习。如果毕业生达到企业用人的标准,就可以与所实习企业签定就业协议,到相关的单位上班。安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圣明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培训轮式动力伞飞行员所进行的合作即属于这样的形式。
3.“冠名班”培养模式“冠名班”培养模式分别即学校开设以企业命名的班,实行“订单式”教育,毕业后,冠名班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就业(也有少数学生毕业时自主选择就业)。冠名班的学生是定向培训,在校时所接触的课程、掌握的技能、了解的企业文化,都与冠名企业有关。这种定向培养的合作形式,实现了企业先进生产技术与校方雄厚师资力量的强强联合,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模式。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与鹤壁天海汽车科技集团联办的“天海班”、“中德班”皆属于这种模式。通过这种培养模式的合作,本院已成为天海豫北汽车教育集团委员单位。
4.“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交叉交替进行,在企业岗位上学习操作技术,到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就业。这也是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正在探索的一种培养创新型、职业型、技术型的各类复合应用人才的新途径。如,学院服装专业与温州大田公司联办的服装刺绣班学生一年级在学校学习理论课和专业课,二年级上半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工作,下半期再回到学校学习。通过这种交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毕业后,学生多数都到相关行业就业。
5.委托培养模式委托培养模式的合作渗透到招生、教材、教学和就业等重要环节,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做”所需人才的培养计划,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委托企业实习。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高校教育与社会培训的局限,可按照企业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设计课程和制订教学计划,并用学制的.一半时间让学生到工厂学习专业技能,成为走出校门就能上岗的实用型人才。同时,也有助于企业解决劳动力短缺、员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与安阳煤化工集团、安阳新磊化工集团的联合办学即属于这种模式。
6.“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由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共同出资、共同办班、共同经营的一种“双赢”新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企业得到符合其人才规格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得到上岗即就业的专业技能,学校得到发展所需的经费及师资支持,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学院与北京航盾空港技术培训有限公司联合培训空港服务和民航商务专业人才;与广东白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联合培训紧急救援专项人才暨直升机飞行员即属于此种培养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形式松散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有校企合作项目的专业,虽签订了合作协议,但落实还不到位,尚未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不能保障校企双方的需要。
2.合作层次浅,主要合作形式单一合作形式最主要的是学生实习,其次是订单教育,参与其他形式合作的学生数量较少。从企业来看,多数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是为了解决用工的问题,很少与学校有深入开展有关教学、教研、科研活动,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从学校来看,学校的工作重点也是简单停留在为学生见习、实习、就业去联系企业的层面上,学校参与企业解决生产难题、技术革新、项目攻关等活动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3.短期合作多,长期合作少,缺乏长效机制目前企业到学校招聘学生,往往是由于生产经营过程中急需补充员工,这种合作也意味着短期和阶段性。企业很少向学校提供生产设备、信息和技术人员,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长期的合作意向,没有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时,校企合作仅是出于校方某领导的关系,一旦出现领导调换,合作项目也会随之中断。由于缺少对企业实际需求的了解,学校培养的学生很难准确满足企业的需要。
(二)对策与建议
1.建立良好的运行和协调机制,是校企合作的关键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产教结合必须是双方的,双赢的。学校应当创新现行的管理体制,建立务实高效的运行机制,并组建校企合作工作小组,专职负责协调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建章立制,明确企业和学校双方的责、权、利,保障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校企合作项目最终形成既不拘泥于某种特定形式,又处于学校统一领导下有序开展的格局。
2.发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优势,是校企合作的保证学校要经常组织管理干部和教师到企业参观、调研,组织教师到企业学习、见习,有能力的要顶岗实习,亲身体验企业的管理和文化氛围,了解现代化企业生产情况、管理模式和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开阔视野,增强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校还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也应高度重视,合理安排,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生产骨干技师、项目负责人等抽调到学校担任兼职及临时教师,给学生授课。
3.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配套,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社会需求、企业需求是衡量学校培养人才质量高低的尺度。因此,在学校的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业务能力的岗位要求、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选择上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紧贴区域经济需求,共建校企合作专业。可邀请企业管理者和技术顾问共同商议专业设置,让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二是企业参与教学管理和决策。三是以企业生产活动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共建校企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导向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学习,注重对能力的评定和实践的考核。实践证明,学校与企业必须建立长期、稳定、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特别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育人与用人校企一体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对学校资源与企业生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拓展办学空间,强化人才培养的合力,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特别是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让学生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得到有效的职业指导、就业信息和就业帮助,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两类不同社会组织的结合,校企合作体现的是高职院校对技能人才在教育制度和培养制度上的创新。学校为谋求自身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得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能有机结合,实现与市场接轨。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校企合作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将成为一项长期且有效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浅谈职业院校加强校企合作的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3.校企合作的协议书
4.校企合作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48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