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我就发现,抒情的文章不是我的喜好。三、四年级时,似乎并未有显现,但五、六年级时,我惊愕地发现,自己竟完全理解不了自己用诗词和华丽的语言堆砌起来的空中楼阁。妈妈每次看完我的文章,总要发出一声“冷冰冰,没有人情味”的感叹——因为我被逼无奈。
上了初中后,更是如此“笔落惊风雨”,我却要咬笔杆“为赋新词强说愁”,弄得牛头不对马嘴,着实难堪。《培根文集》,或许能改变我的现状。
我欣赏培根的文笔。引经据典,无论是哪一篇议论,都会穿插许多名言警句抑或历史神话,无论是哪一篇议论,培根总能找到相应的内容并对全文加以润色、梳理——这正是我所缺的,掌握了一定的诗词积累,却不能熟练地加以运用,学习培根的写作手法,更是对语言应用能力的一种提升;文笔流畅,随笔性质的文章,语言都会类似于散文,而培根严谨的思维,使人并未感到云山雾罩,反而使人走进了一座井然有序、设计精巧的博物馆,闪光的理论如同各式珍宝,构成了各种展厅,走出之后,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充实。
既然感性的文章不是我的喜好,何妨借鉴培根的构思呢?
试举一例,如培根《论猜疑》。文章的开头,培根首先为猜疑下了一个定义——什么是猜疑?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飞起,给定了“猜疑”一个贬义的论断但并不绝对,便于下文的阐述。下文中,培根给定了猜疑的几种情形,无论是面对别人的猜疑,还是自己对别人的`猜疑,即或道听途说的猜疑,都要用正确的方式去面对、去处理……结果,培根引用名言加以总结概括,一气呵成。
联系到我的文章中来,我完全可以用这种方法阐述我对一件事的看法——例如“我最快乐的一件事”,我想用“观星”为主题,可以在开篇点明观星的定义,另外通过引用诗词或事例加以佐证,再写一件自己的经历,加以总结,便成一文。
培根,思维之精妙,笔法之简练。《培根文集》正体现了这位伟人“知识就是力量的格言”。当你踏进这座“博物馆”,当你亲眼看到那思维的火花,文笔的波浪,你会惊觉——自然的伟大,生命的瑰丽!
【《培根文集》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3.世界名人培根的《论说文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580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