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要素穿插于整个城市之中,并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而加入新的元素。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市民,满足人们休闲、娱乐、交往、购物等非居住要求的具有公众性的场所,同时还兼有与生态、文化、美学的特点。完整的公共空间应该具有:
1方便的可达性
城市公共空间的属性决定了它会成为城市生活的人群聚集地,因此在它的周边应该有大型公共交通枢纽和疏散场地;不然会削弱它的使用功能,没有了人的公共空间也就失去了存在意义。国内的城市建设需要这样的`公共空间,除去本身的设计水平和内容,这种存在就是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集会、交友等都可以通过它来完成。可见这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开发的先决条件。
2适宜的比例和尺度
这个层面更多的涉及到建筑、城市美学的东西。日本学者芦原义信的《街道的美学》说道: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会逐渐产生远离之感;超过2时则产生宽阔之感;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减小会产生接近之感;当D/H=1时,高度与宽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匀称之感(H:沿街建筑高度;D:街道宽度)。数字化的精细作用到人的感性体会上,更能准确的把握人的心理体验,创造出适宜的活动空间。尺度包括形体的长度、宽度、整体与城市、整体与整体、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对行为主体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尺度更侧重于心理体会,应用于人对于周边环境和对象形象的评价,并给与一定的心理暗示。
3层次感和立体感
空间存在暂时停留和永久存在两种形式;马洛斯“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求包括生存、安全、情感、社交及自我价值实现5个层次。层次是穿越城市空间时对于城市远近的空间感受,这一过程存在开始、过度、高潮和尾声;空间处理手法主要是限定、围合、强调、收缩、延伸等。立体感主要是指城市及其组成部分应具有新鲜感、“运动感”、完整感;整个城市每天都在更新,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因此街道立面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它是生动和富于变化的;整个城市天际线会有一定得曲折轮廓,它是对城市内容的最好解读,建筑的体量、高度、位置和颜色都是组成城市立体感的重要元素。
4应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
中国的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建设速度很快,设计方法较单一、复制现象屡见不鲜,以致现在的较大的城市规划项目都有国外主导,但是另一方面国外的设计不是复制内容而是复制形式;国外从业人员的空间处理手法应用较多,城市有一定的特色,但是民族性和地域性不足,城市生活也会单一化。如果将许多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交织在一起,融入设计理念中,那么城市的特有文化属性就存在了,城市的发展就有了限定,建筑和景观的设计也就不用再天马行空。
5基础设施
现代城市经历了大拆大建、快速发展时期,现在设计的公共空间应更具有特色。现代空间理论认为,它是由具体的实在物质、形状、肌理、色彩构成的,这些元素共同构成环境的特色。而公共空间重在人对于城市空间的体验,是视觉和心里的双重感应,因此进行空间设计应该着重于人的感受,空间的特性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公共空间是现代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城市设计又是城市规划的显性化。公共空间主导了市民生活;城市设计贴现了市民利益;城市规划制订了城市发展的方向。三者应该取得纲领和实际规划设计上的统一,使得城市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人文氛围。
【小议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8.城市公共安全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9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