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职生德育工作探讨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高职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特殊之处。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高职生德育工作探讨论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高职生德育工作探讨论文

  摘 要

  高职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特殊之处。因此,文章从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出发,在指出高职生德育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希望对高职生德育教育作出微薄贡献。

  关键词

  高职生;德育工作;探讨

  我国自2000年普通高校扩大招生规模距今已有13个年头了,13年中高校不断扩招,学生的高考入学率也是逐年上升。以江苏为例,2013年江苏高考入学率为83.4%。高职院校近些年来招生面临困难,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每年招生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在生源匮乏的情况下,高职生大多是高考落榜生,高职教育的学制一般为三年,期中半年在校外工学交替,实际上在校时间只有两年半。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技能,毕业时能顺利拿到文凭,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成绩重于品行。要不要开展德育工作,如果需要,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又如何进行德育教育,笔者对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希望能对高职院的德育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一、现行高职院德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1.缺少系统的道德知识,道德认知水平相对低下

  高职生是社会变化较为敏感的群体。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他们在成才奋斗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轻视了良好品德的养成,重才而轻德。结果导致其道德基础理论知识贫乏,道德观念容易变化,道德判断不够准确和客观。对于什么是道德、人为什么有道德需求、道德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等基本知识没有系统、完整的认知。他们关于道德的知识很零散,有些高职生甚至以非道德乃至反道德为时尚。这也是近年来高职生道德失范、违法人数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人际关系方面,大多数同学认为应讲信修睦,谦逊礼让,向往人际和谐。但在实际行动中,多数人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处事原则,个别同学甚至自私自利,以邻为壑。尽管几乎每名高职生不无例外地都要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却仍有学生赞成“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不太认同。在他们看来,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相互利用”,更有学生认为“人与人就是相互竞争不择手段”。显然,没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当然无法进一步完成道德社会化。

  2.缺少道德信念支撑,道德情感淡漠

  近年来党员干部存在的腐朽现象、封建文化的沉渣泛起、西方腐朽文化观念的渗透,使学校正面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形成反差,面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如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等,尤其是关系到高职生切身利益的事情,如看到考试作弊的同学得到了奖学金,看到毕业时找门路、送礼的才能找到好工作时,给高职生造成了思想困惑,直接影响着高职生的道德观念的确立和道德行为的选择,使一些高职生斗志涣散、消极悲观,导致其思想和信念的失落。没有坚定的道德信念作支撑以及道德情感上的淡漠致使高职生无法正确完成道德社会化。

  3.道德自我约束力较小,在道德意志上显得软弱

  高职生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如果缺乏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和忍受挫折的能力就较弱,在善与恶的抉择中优柔寡断,在物欲和外力的干扰下难以构筑起坚固的道德城墙,以致丧失应有的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甚至连最起码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道德准则也难以遵循。道德意志上的弱化使得高职生无法坚定地完成道德社会化。

  3.道德认知未能外化为道德行为,在道德实践上知行脱节

  就目前而言,高职生在现实中的道德行为能力相对较弱,即他们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一致。例如:谈到考试舞弊,几乎人人痛恨,可一到考试,却总有人干那令人痛恨的事;谈到社会责任感,大家都情绪激昂,可一到毕业,就没有几个人愿意到边疆去、到基层去。另外,据调查,在个人和国家利益问题上,高职生在价值观念上认同国家利益的道德评价标准,但在实际行为的选择上又认同个人利益或个人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道德评价标准,“知”与“行”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高职生对“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你认为应该……,而实际上你会……”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很多人认为应该“以集体、国家利益为先”,而实际上会以“集体、国家利益为先”的只有一小部分,更多的人则选择了“视情况而定”,也有少部分人选择了“以个人利益为先”。这表明了高职生的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也表现出高职生道德价值评价标准的困惑和矛盾。道德实践上的知行脱节必然使高职生道德社会化中断。

  二、加强和完善高职生德育教育的举措

  1.更新办学理念,切实加强德育工作

  高校加强职业教育在办学方面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毕业生,但与此同时忽视了新时代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就是既要有专业知识,又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智商和情商都合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本着对社会和个人负责的态度,德育工作也应该是教师工作的重心。

  2.完善课程设置,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在成人教育的课程中多设置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追求合格过关率,一切为了短平快地培养人才,忽略人的全面发展,相当多的成人教育学院不开设德智体美相关课程和开展课外集体活动。如果一味地只开设专业课而没有适当的德智体美综合课程极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减退,学习生活枯燥单调,既影响学习效率也减弱了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而审美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实现大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以及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渗透德育过程中要注重内容的革新,变单一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为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关注的是学生的政治方向与思想品德,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功能,无可厚非这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当今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交流十分频繁,思想政治工作仅限于此是不够的。成人教育学院培养学生同样要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适当以美助德、以美启智、以美促劳,要从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出发,尊重学生主体,激励学生追求个性发展,结合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培养出符合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3.运用心理咨询提高高职院德育成效

  心理是思想的基础。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在了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原因及发展方向上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并使我们对高职生进行德育教育更具针对性。现在高职生的思想和心理都非常复杂,而且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尝尝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高校德育单靠传统的说教方式很难实现对当代高职生思想状况的全面了解。通过心理咨询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使德育工作者不仅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的一般身心特点和情绪、情感乃至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具体情形,而且还可以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增强高校德育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为最终实现化解矛盾,消除障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与健康成才创造条件。

  4.加强学习隐性教育

  人类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除了有意识的外显学习,还存在着一种无意识的通过环境刺激获得复杂知识的内隐学习,它是课内和课外间接的、内隐的、不明显地占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教育,这就是隐性教育。其根本特点在于具有隐蔽性、潜在性。隐性教育的内容体系主要由5个方面构成,即思想品德培养、作风养成、文化修养、身心培育和潜能开发。其中,思想品德培养处于纲的位置,主导着其他方面的发展。

  高职生自控能力较差,在学习上、心理上依赖老师。他们模仿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言行举止,甚至字体。教师的人格品行、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而这种影响往往当时觉察不到,但会在学生身上永远留下无形的痕迹。学生从教师那里所学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怎样做人。因此,每位教师要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以自己良好的仪表举止、高尚的人格品行、正确的处事方式影响学生的成长,这是隐性教育的重要环节。

  总之,在对高职院的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时,高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避免传统单调的教育方式,从学校、教师、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杨丽.隐性教育对高职生思想品德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陶虹.论高校德育与心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9).

  [3]乔慧敏.巧用心理战术推进德育工作[J].职校论坛,2010(11).

  作者简介:张 君(1982-),女,江苏南京人,硕士,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研究方向:心理学。

【高职生德育工作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1.体育现代化对高职生心理作用探讨论文

2.高职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探讨论文

3.高职生就业心理调整路径探讨论文

4.小学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工作的探讨论文

5.初中德育工作开展策略探讨论文

6.高职生人文素养论文

7.班级德育工作的论文

8.2018最新德育工作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786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