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角度展开分析,通过研究文献资料和进行调研数据归纳整理,分析了电子商务人才的就业状况,了解了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状况,目的是让大学生自己和学校注重学习方法,并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了解其影响因素、方法和建议,从而提高电子商务毕业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电子商务;就业;人才培养;能力
1就业能力概述
国内外学者对于“就业能力”和“电子商务”的定义各有不同“。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伊始的英国,被定义为“可雇佣性”,也就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随着市场不断进步和变革,对于就业能力的研究也不仅仅停留在浅层次和小范围的研究,而是更加注重研究的内容和深度。并且就业能力研究方向主要是集中在高校的就业课程,以及职场培训等问题上。国外学者富盖特(Fugate)对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个体在其职业期间确认和实现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职业机会的能力[1];布朗(Brown)提出,就业能力是找到并保持不同就业的相对机会[2];英国工业联合会(CBI)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为适应雇主或顾客的变化的需要而具备的资格或竞争能力,以及在工作中释放激情和潜力的能力[3];Hillage和Pollard将就业能力定义为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需要获取新的就业机会时所需要的能力[4]。国内学者也对就业能力的定义进行了探讨,郑晓明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5]。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对就业能力有不同的定义,本文认为“,就业能力”就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总和。
2电子商务大学生目前就业存在的问题
2.1学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的需求不对等
目前社会上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的需求量很大,就业岗位空缺,但是实际现象是电商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出现就业难的状况。据新华社报道,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率仅为20%。电商专业的大学生不是自己想干什么而是能干什么。
2.2大量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步入其他行业
毕业后大量电子商务大学生步入其他行业,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一些比较稳定而且待遇比较好的工作,比如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
2.3大学生对于自己以后的就业目标盲目
目标岗位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需要哪些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6]。
3大学生结业能力结构分析
基于这些问题本文主要利用搜集文献的方法对电子商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因素、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因素的分析:通过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从而得到就业能力的评价体系,找出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美国劳工部就业技能调查委员会曾提出,新世纪就业人员应当具备三大基础和五大能力。三大基础分别是能力基础、素质基础、思维基础;五大能力是资源确定、组织、规划与分配能力,处理人际关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对复杂相互关系认知并系统运作的能力,能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工作的能力[7]。国内学者张琛麟等认为就业能力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的储备能力,即大学生拥有某项专业技能并能够运用这些技能的能力;二是实践能力,即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三是心理情感技能,即大学生在生活与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管理情绪的能力,以及乐观对待所遇见的挫折,及时调整心态的能力[8]。综上可知,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因素有多种,本文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后认为电子商务大学生就业能力由三要素构成:一是基础能力:学习能力、忠诚意识、诚信意识;二是专业技能:如PS技能、外语能力、宣传策划能力、计算机能力、编辑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营销能力、驾驶能力等;三是思维能力:对一个事物或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反应和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方法及结构模型的分析
国外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Fugate等构建的三维度的心理—社会性就业能力模型,包括个体适应性社会和人力资本、职业生涯识别[9];Yorke和Knight提出的USEM模型,包括理解能力、技能、自我效能、元认知四个维度[10];Pool和Sewell构建的“就业能力的关键构成要素”(CareerEDGE)模型,就业能力由高层的自尊、自信和自我效能与底层的职业发展学习、工作生活经验、专业知识技能、通用技能和情商构成[11]。在国内,杨旭华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四维度模型,并形成“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量表,用于“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测量[12]。肖云等通过因子分析法采取问卷调查和配额抽样方法,对重庆市8所高校和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找到了3个公共因子[13]。刘奎颖等从企业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维度,并总结归纳出构成就业能力的7个因子,分别为团队协作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人的品质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知识能力、领导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14]。
5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建议
5.1注重大学生能力培养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自身是关键主体[15]。从定义看,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加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寻求解决就业的方法,注意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培养自身主动学习探索的积极性。5.2加强教师就业能力提升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电子商务本来就是个新兴专业,作为专业老师,不仅要学习书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深入实践企业和公司学习;老师也要改变教学方法,提倡“以赛代教”“、以赛代练”。学校应该通过企业选聘、企业实践、挂职锻炼、高校招聘、社会服务等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电子商务技能大赛是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技能竞赛促进学生学习,更好地培养专业技能,同时帮助学生主动开阔眼界,培养形成创新思路,提升创业技能,增进创业成功的信心[16]。
5.3建立就业能力培养体系
学校应坚持与时俱进,在课程的选择和安排时要与实际紧密结合,要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能找到并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做到进一步的改进,教育教学模式要能真正适应本学校本专业学生,和社会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能够真正得到检验,在实践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对课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做到活学活用,不断提升和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和转化能力[17]。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通过对毕业生调研所显示的具体数据和社会市场需求导向修订教材,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学生和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使学生所具有的能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使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适应社会需要[18]。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寒暑假时到相关工作岗位进行本专业实习,或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见习活动,建立学校内部就业信息交流平台[19]。要建立健全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的学科联盟就业工作机制,从制度层面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20]。建设高水平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学校教学要能体现出理论和实践之间充分结合。理论不应该是空洞的,要能真实地加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实操能力。实验室能提供更好的平台,将产品实物以及操作流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实验层面。
5.4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学校和社会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的机会。在校内创业园区真实运作电子商务企业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及相关工作岗位流程和职责,充分了解和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创业,可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创业打好坚实的基础。校企合作能够将高校和企业中的优质资源进行结合,充分做到“产学结合”。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加强“校企合作”,以实践教学环节为主导。将校内外一切资源充分利用,使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加深。在理论教学之外,大力加强实习基地和创业孵化园区的建设,为学生增加实训机会,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除在校企合作中开展的实践活动外,校企之间可以进行研究和探索出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学生在哪一环节或者哪些能力上还有欠缺,共同探讨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设置的目标,有针对地和更加实用地进行教学内容,去掉教学中空泛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学生就业能力[21]。
5.5把握就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关系
大学生在注重就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综合素养的培养,不能一味地注重就业能力,忽视综合素养。综合素养是就业的基础,要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掌握好一个尺度。
参考文献:
[5]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
[6]朱艳艳,蓬耀.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0).
[8]张琛麟,崔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J].科技教育,2015(21).
[12]杨旭华.“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2(2).
[13]肖云,杜毅,刘昕.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基于对重庆市1618名大学毕业生和272家用人单位的调查[J].高教探索,2007(6).
[14]刘奎颖,郄丽娜,黄春萍.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及其与就业满意度关系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12).
[15]薛荣生,眭国荣,徐源.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9).
[16]孟娟娜.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5(04).
[17]阮灵杰,费江波.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调查报告[J].创新教育,2015(21).
[18]孟晓红,何伟峰,王秋红.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5(4).
[19]罗小涛.大学生就业能力教育的缺失与治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5(4).
[20]王渤,游菲.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创新与践行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5(06).
[21]徐帅.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04).
【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能力培养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0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