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护生“早恋”现象越来越普遍,她们的情感状况关系着自身的学习、就业及生活,更关系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语文教学中利用经典的爱情题材文学作品引导高职护生了解爱情、感悟爱情真谛,从而形成良好的爱情观,达到规划人生,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高职护生;语文教学;爱情观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许多班级都是清一色的女生,女性护生比例高达95%以上,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高职护生大多是中考的失利者,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卫校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相对轻松,因此高职护生“早恋”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些学生年纪尚轻,心智还未完全成熟,阅历浅薄,经验缺乏,在西方性解放的思想不断渗透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下,部分学生游戏爱情,蹂躏情感,寻求刺激,甚至将两性关系作为解决生活费的手段,由此形成畸形、变态的爱情观。高职护生的情感状况关系着她们自身的学习、就业及生活,更关系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对高职护生的爱情观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整合教材,加强爱情认知
高职护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爱情朦胧期,对异性或爱情的话题极其好奇。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如大胆地拂去爱情的“神秘面纱”,大大方方地谈“情”说“爱”,正确引导,净化高职护生的心灵,满足高职护生的好奇心,引导培养高职护生正确的爱情观与人生观。笔者从教的学校使用的是杨九俊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其中爱情题材的篇目有7篇,诗歌《静女》、《致橡树》、《雨霖铃》,小说《荷花淀》、《项链》、《边城》和戏剧《雷雨》。但分散在教材的各册中,都受制于不同的知识点、不同体裁或训练目的,爱情主题不明显、不突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设置一个“爱情单元”的板块,突出爱情主线,明确爱情的思想内容。有诗歌、小说、戏剧,并且增加了外国文学作品,让高职护生通过对这些爱情篇章的学习,对爱情的认识更全面,从而为她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走进文本,感悟爱情真谛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指出:“教授的艺术就是如何懂得引导。”高职护生鉴赏力差,模仿性强,对美的感受能力有高低强弱差异,有家庭、文化、道德的差异,对美的评判固然不同,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引导高职护生认识爱情的本质,领会爱情的真谛。
(一)领悟爱情的物质性以避免盲目性
高职护生涉世未深,对爱的理解还很肤浅。影视网络中的情爱场面,言情小说中的暧昧描写,大街小巷中情人间大胆的亲昵行为等,使她们以为爱情就是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语,就是卿卿我我的儿女情长。其实对于爱情,马克思曾做过这样的解释:“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可见爱情是一种很现实的情感生活,它必须依托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散发出诱人的温馨。鲁迅的小说《伤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文中的主人公原本已经冲破重重阻力奔向幸福,最后却以悲剧收场的真正原因,用文中涓生的话来形容便是“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拥有了爱情并非就拥有了世界,因为“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爱情的物质基础首先是心理基础,它必须是两个人格成熟、心理稳定的异性,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彼此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一见钟情或纯粹是满足生理需求的欲望,不能说是爱情。其次是经济基础,也就是爱情赖以存在并为之发展的物质生活基础。《项链》中的路瓦栽夫人之所以长期陷入痛苦之中,固然是因为她有不切实际的追求所谓高雅生活的虚荣心,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物质基础在爱情生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缺少了物质基础,爱情就无以为继。身为学生连生活都得依靠父母,当然谈不上爱情基础。
(二)品味爱情的精神性以避免功利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受到现代新思想影响较深的青年一代,国外的开放思想对他们的影响更深,虽然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不过同样也造成了大众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并影响到了校园。在爱情观方面,某些高职护生秉承金钱至上的原则,梦想着自己能够成为众人眼中的白富美,有些高职护生甚至为了获得内心需求的东西,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爱情作为异性之间特有的一种感情,是人类最崇高圣洁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感情的升华,是异性间心灵碰撞、感情交融而绽放出的绚丽的光芒。双方必须在自尊、自爱、自信、自立的基础上,相亲、相爱、相扶、相持,才能幸福、长久。舒婷的《致橡树》倡导追求的就是男女双方在爱情世界中,纯洁平等、自主独立的现代爱情理念,是一种同甘共苦且相互依存的爱情关系,也是一种既尊重对方同时又不忽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小说《简爱》一直被认作是女性捍卫爱的尊严和平等的典范。作为家庭教师的女主人公简爱深爱着男主人罗切斯特,这种爱没有尊卑之分,完全是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一种爱。可是当得知罗切斯特是有妇之夫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放弃爱情,她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而当后来她得知罗切斯特成了一个几乎一文不名的残疾人时,她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旁。在她看来这样的爱才是有尊严的平等的爱。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因为在爱中渐渐迷失自我,认为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男人喜欢与否决定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她认为渥伦斯基不再爱自己时,失去了存在感,选择了卧轨自杀。爱情一旦沾染了功利性,就不会幸福,同样女性要想活得有尊严有地位,不能依附于任何人,一定要自立自强,这样的人生才会有价值,生活才有意义。
(三)理解爱情道德性以增强责任感
部分高职护生对于恋爱抱着玩的心理,她们选择恋爱的根本原因在于排解心中的寂寞,同时或出于自身情感的需要,又或者是基于自己对于刺激的需求而进行的相关行为。并没有太多责任感和道德感,这不仅是对恋爱对方的极其不负责任,而且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社会道德告诉我们,婚姻是恋爱的最终目的,人们进行恋爱行为,其目的都是最终能够找到自己所爱的人,并与其厮守终生,而恋爱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桥梁,也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很多人认为如果恋爱的目的不是为了婚姻,那么这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应当受到社会唾弃的行为。因此,在道德层面上恋爱承担着一定的责任。
爱情是一种精神生活,也是一种行为表现,诚实守信、忠贞专一是爱情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要求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遭受多大挫折,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初衷。《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因贪图一时的虚荣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他们并没有“夫妻似鸟同林宿,大难来临各自飞”,而是咬紧牙关,同心协力,一起分担巨额债务而毫无怨言,我们不禁要为玛蒂尔德后来所表现出的自立、自强、勇敢、坚忍鼓掌,也为她的丈夫大难面前敢于担当,所表现出的责任感和对妻子的真爱喝彩。《雷雨》中周朴园始乱终弃,30年后出其不意遇到侍萍,为了避免惹出是非假惺惺安抚侍萍表示怀念和忏悔,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中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与周朴园同样是始乱终弃,而当他在一次庭审中再次遇到玛丝洛娃时,他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正是当年自己的荒唐无知注定了玛丝洛娃的悲剧命运。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幡然悔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要陪着玛丝洛娃一起去流放。这个举动体现了他对自己心灵的救赎,也体现了道德的复活。通过对比,既从道德层面加强了对人本质的认识,又让高职护生明白什么样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样的人生是幸福人生。
三、进行爱情专题语文实践活动,规划人生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要进行爱情教育,就必须把爱情作品的教学和高职护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设计高职护生普遍感兴趣的各种爱情专题语文实践活动,让她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去学习、去感悟。这样既提高了高职护生对爱情的认知,又挖掘了她们的潜能,促进了她们的自主发展和自我实现。因此,在“爱情单元”的板块我设计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当青春与爱情邂逅》之课本剧的编演,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小组根据主题,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文进行改编。各组分工明确,如编剧、导演、演员等,改编由小组集体创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高职护生们首先要把课文研究透,甚至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要将课文内容烂熟于心。接下来对选定的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和挖掘,哪些内容暂时先搁置,哪些内容要保留,究竟怎样把叙述性的语言转化为舞台语言,怎样进行各个环节的精加工。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要对舞台说明和人物对白进行精心设计。
通过这样一系列活动,一方面将课文知识作了广泛延伸和深度拓展,既扩大了高职护生的视野,又使高职护生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加强了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高职护生的创新能力,她们在创设情境及角色模拟过程中,将死的课本知识变成了活的实践能力,展现了才艺,增长了才干。同时在合作中增强了团队意识,锻炼了相互配合与协调能力。学生编演的课本剧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她们对爱情的思考及理解。如《尾生之约》改编自课文《静女》,同时结合了典故《尾生抱柱》的情节。主要剧情:一个夏天的傍晚,尾生在蓝桥下等待着心爱的女子,他焦急万分,左右徘徊就是不见爱人的踪影。其实他的爱人早在蓝桥上轻声偷笑,想要给他一个恶作剧。不料这时,忽然山洪暴发,尾生抱着桥墩不肯离去,最终被山洪卷走,姑娘见此情景,毅然跳下了蓝桥……剧本以尾生抱柱的情节,传达爱情要坚守,爱情也需要理智的观点。课本剧的表演不仅展示了高职护生各方面的才艺,而且在编演课本剧过程中提升了她们的思想境界。费尔巴哈说:“爱就是成为一个人。”在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中进行爱情观教育,不是为了教会高职护生谈情说爱,而是让高职护生真正懂得爱,懂得美,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思想成熟的人,从而获得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曾宏燕.爱情教育:一块不该忽略的教育领地[J].人民教育,2002(4).
[4]严芳.以语文教材为载体对中职生爱情观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3).
【高职护生语文教学中爱情观引导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0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