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1引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迎来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的腾飞也带动了文化、科教等的发展。过去的三十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今,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各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人才的流通更加频繁,人才竞争也更加激烈,社会对高端人才的渴望与日俱增。可以说,未来的社会,谁抓住了人才,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然而,我们也看到,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应对社会的新变化的时候有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一些高校毕业生无法在人才市场上找到满意的工作,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和用人单位却找不到胜任岗位的人才。为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什么是教育?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今天的世界,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地区间合作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世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方法、方针政策。那么,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要的人才?什么样的人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引领者?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首先来探讨一下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2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高等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它的形式在不断变化,职能在不断丰富,因此,高等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演变着。高等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起作用。(教育部,1999)从古希腊的“学园”到汉武帝时的太学,到唐代的书院,到中世纪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到后来的剑桥大学、布拉格大学和哈佛学院,再到近代的天津中西学堂、南洋公学和京师大学堂,以及今天的不同层次的大学,“大学”的职能、办学规模、教学方针、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目标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和丰富。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未来的高等教育将朝着国际化、终生化、多元化和学科融合化迈进。

  2.1高等教育国际化

  教育的国际化是全球化的产物,也是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高等教育国际化即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某国范围,而是寻求高等教育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向各国开放高等教育市场,探索国际间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培养并输送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并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未来的社会,我们不缺少“粗制滥造”的人才,我们缺少的是精英人才,而培养精英人才的保障是高水平的教育。东京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筱田雄次曾说:“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但作为现代化的起点或基础工程,无疑是教育。”(朱永新,2012)筱田教授的话也是众多教育家和学者们的共识:教育是未来社会的发展的有力保障,只有拥有优质的教育,培养和吸收足够多优秀的人才,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和动力。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各国都纷纷制订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政策,以汇聚更多优秀的人才。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可见,国家非常重视优秀人才,尤其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除了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各国还纷纷引进国外优秀的人才。英美等发达国家很早以前就利用本国教育资源的优势,大量招收世界各地优秀的留学生及科研人才。现在,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和科研环境的改善,很多国外留学生(及海外留学人员)纷纷到中国来寻找机会。另外,教育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同时,其自身也在逐步国际化。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尤其是教授语言的教师到海外访学、学习,参加假期培训项目等,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很多大学积极引进海归人才甚至是外教人才,以充实学校的教职工队伍,促进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国际化给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人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2高等教育终生化

  终生教育这一理念最早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终生教育导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终生教育理念形成。从此,终生教育开始逐步被教育界接受和认同,对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终生化就是指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用终生教育的理念去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也逐步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终生教育要教育人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求人们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会人学习上,放在培养人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上,使人能够终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肖建芳,2007)高等教育终生化与社会的发展及其对未来人才的需求相一致,是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变化的一种学习途径及教育制度。现代人要想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在职场中获得一席立足之地,就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以应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转变。

  2.3高等教育多元化

  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即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的多元化表现在教育形式、教育理念及内容、教育的培养目标及评价等方面。教育的多元化首先表现在教育的形式上。科技的进步和教育技术的革新催生了新的学习方式。MOOC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2008年,加拿大教育学家GeorgeSiemens和StephenDownes两人推出秋季在线课程CCK08(课程全名:theConnectivismandConnectiveKnowledge)之后,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后经过斯坦福大学SebastianThrun及其同事AndrewNg和DaphneKoller的努力,MOOC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得以落地生根,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马武林、胡加圣,2014)2013年5月21日,清华大学正式加入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成为中国最早开展MOOC的高校,也是亚洲高校较早开展MOOC的高校之一。(王文礼,2015)很快,MOOC教学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我国很多高校相继开展起来,到现在为止,包括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都相继推出了MOOC学习网上平台。未来社会,人们的学习不再仅限于学校,而是可以通过更加广泛的渠道和形式,比如互联网等随时随地地学习。高等教育的多元化还表现在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样性在教育领域的反映。现在,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发w.esteachers.com第4期(总第076期)2017年4月展需要,除了传统的课程,很多大学推出了很多“接地气”的课程。例如,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及与异性交往的能力,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培养健康的恋爱关系,一些大学开设了恋爱相关课程,广受学生欢迎。也有的大学开设了桥牌课,甚至是电子游戏课程等,吸引了一些大学生的关注,使得原本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娱乐活动得到认可,被带到课堂上来讲授。这些课程的开设都是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分不开的,是与社会的发展方向相适应的,因此也受到学生的青睐。高等教育多元化的根本原因是培养目标的多元化。现代社会的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才需求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这就带来了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培养的具有不同素质、不同技能的人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和办学团体有不同的培养目标、规格和不同的侧重。此外,教学主体、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决定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不同层次的教育、不同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各异,因此,各类人才的质量标准也具有差异性、多样性。不同的学科对于人才的标准也不同,学科门类不同,学科性质不同,衡量其人才的质量标准也不同。学生的求学要求和他们自身能力基础差异、性格特征的多样、内在需求不同,所能达到的质量要求也不同。(高学,2003)这些都会导致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总结起来,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有利于针对不同的受教育者因材施教,挖掘人们的潜力,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不同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4高等教育学科融合化

  学科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互联网+、VR、智能机器人等新事物、新概念不绝于耳。在每一个新事物的背后往往都融合了不同领域的人才相互合作的智慧。毫无疑问,未来的科技创新需要不同学科间的相互吸收、借鉴和融合,需要不同领域间的紧密合作,完成某项任务往往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员共同努力。而多学科融合的培养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的广博性,有利于学生形成跨专业分析问题的视角,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宋方杰、陆相林,2014),培养多视角、多学科融合的“通才”。高等教育担负着向社会输送人才、服务社会的重任,为了促进科技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势必会朝着多学科融合的方向迈进。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025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