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调查与分析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对高等学校大学生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影响因素、评价激励等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阐述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发展现状、创新活动的具体形式、创新能力培养与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源动力、影响因素、评价与激励存在的问题,提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管理机制建设性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现代化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科教育的重大战略任务,大学校园将成为创新的主体[1]。在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教学方法与大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2]。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水平,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对本科教育阶段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基于此调查,对大学生创新发展现状,本科教学、管理机制对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综合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样本。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为工学院关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或有一定创新活动经历的本科生。共发出调查表100份,回收有效样本83 份,调查的学生共涉及2010级和2011级自动化、电气、机械和车辆4个专业的本科生,调查的学生占同类学生总数的12%。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调查目的与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以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相关影响因素为主要调查目标,以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与课程教学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探索大学本科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互动关系,并以此研究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促进、管理服务机制、评价激励体系。主要调查内容有:① 调查对象科技创新经历。包括年级、学习成绩、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经历、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与成果性质。基于开展创新活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实际上是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我们的调查对象也主要集中在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②调查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本科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列出专业主要骨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让调查对象对其重要性进行排序,以此作为后续数据分析的基础。③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调查。调查在本科教育阶段评价大学生创新能力各评价指标,通过排序的方式调查各评价指标在评价中的重要性,本部分也是后续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础。受知识技能、实践基础和专业背景的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具有被动性、稚嫩性、短暂性、专业性等特点。被动性是指大学生科技创新不是源于个人的灵感和效益的激励,而是源于学校机会和激励或教师的引导和促进;稚嫩性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在思维表现和创新成果质量中具体表现比较稚嫩,对很多问题仅仅停留在思维或者概念的层面,对各种问题考虑也比较片面,对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考虑不周;短暂性是指大学生对科技创新能力认识比较模糊,缺乏具体目标,能力和思维缺少持久性,需要学校教师的督促和激励;专业性是大学生创新能力源于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大多数表现为专业知识的应用。

二、调查数据分析

  根据专门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时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感知体现以下特征。

  1.科技创新活动形式多样,参与程度有较大差异。目前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形式多样,但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和各类科技创新竞赛项目。在调查的80多名学生中,有24%主持过科技创新项目,这一点与学院的统计数据基本一致;30%的学生参加了科技创新项目并做了较多的实际工作;有 22%的学生参加了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并获得了各类奖励,其中45%的学生获得了各级奖励。调查样本中只有15.6%的关注科技活动的大学生没有任何从事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经历。

  2.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与学习成绩有高度的相关性。本调查以学积分成绩为主要依据(也是目前绝大多数高等学校成绩评价的基本依据),把成绩分为 5%以内、5%~15%、5%~30%、30%~50%、50%以后5档。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有近20%排名在前5%,50%的学生在前15%,近 90%的学生在30%。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与学习成绩有高度的相关性。学习成绩越好,其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越高,参加的机会越多。如果以相应的数字代表学习成绩,建立参与度与学习成绩的线性回归模型,其相关系数达0.9772。但是成绩优秀的同学(前5%)与成绩优良(前15%)的参与度几乎一致。

  3.科技创新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成果质量有待验证和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得奖项;二是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型的科研成果;三是通过科技竞赛开发的实物模型或者软件成果;四是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发表了相关

  学术论文

  相关信息

  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 20%在各级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得各级奖项;有21%的学生取得了发明专利或者软件著作权,有20%左右的学生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有48%的学生科技创新成果通过实物模型或者软件开发表达出来,实现了成果转化。

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调查与分析论文

  4.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课程教学关系密切,但课程教学对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本调查从定性调查了科技创新能力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调查发现,只有7.2%的同学认为理论课程教学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关系非常大,50%以上的同学认为理论课程教学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关系比较大,有超过40%的同学认为理论课程教学与科技创新能力没有直接关系或者关系很小。在实践教学领域,只有10%的同学认为实践教学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关系非常大,有66%以上的同学认为理论课程教学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关系比较大,还有超过20%的同学认为理论课程教学与科技创新能力没有直接关系或者关系很小。

  本调查还分专业对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具体的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各专业挑选15门主要理论教学课程和10门左右的实践教学课程,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与创新能力培养关系较大的5~8门理论教学课程与4~6门实践教学课程。各专业选择率较高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如表2、表3所示。除了个别课程选中率在80%左右以外,大部分课程选中率在50%以下。根据调查,与学生科技开发直接相关的理论实践课程选中率偏高,但是偏基础理论的课程选中率偏低。课程教学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一方面,学生对课程和科技创新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中,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有待改善和提升。

  5.学生自身品质与意志力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科技创新过程和实践课程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在调查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方面,40%的学生认为性格品质与意志力与科技创新能力有关系,49%认为关系比较大。大家普遍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是自身品质与意志力的外在表现。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方面,调查给出大学理论课程、大学实践课程、自己业余兴趣与爱好、创新项目的完成过程等选项。调查采用排序的方式进行。41%的学生把创新能力的完成过程培养排在前2位,37%的学生把大学实践课程排在前2位,而源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却只占28%。这说明,目前大学生创新具有普遍的被动性。创新的动机和灵感来自于任务的完成和学习中思考和探索,而基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相对比较少。

  6.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尚缺少有效的、客观的评价手段。根据调查,创新能力的评价主要渠道还是可见的创新成果,如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专利申请、成果获奖、产业化应用情况、成果答辩考核等,在各选项中,除了发表论文数量与等级选中率偏高(42%),成果产业化应用偏低(28%),其他选项的选中率差别不大,说明目前对创新成果评价还难以形成大家认同的标准。对学生自身素质,如性格、品质、意志力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同学之间的互评、专项综合测试是几种大家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018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