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职新生校园环境适应性调查与研究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良好的校园环境适应能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会产生积极效应。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校园环境适应能力令人担忧。教育体制、社会、家庭、学校与学生个体的相对分离,形成了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方式、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等方面的适应性障碍。这就要求高校要营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校园环境适应能力。

高职新生校园环境适应性调查与研究论文

  关键词:高职新生;适应性;校园环境

  环境适应是指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校园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然环境,包括校园里的各种建筑设施和绿化,如教学楼、图书馆等;文化环境,包括学校的校训、文化底蕴、学习氛围、教育理念等等;制度环境,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校纪校规、各种文件精神等等。能否较好的适应校园环境对今后三年大学学习生活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高职教育在注重知识能力与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校园环境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一、大学新生校园环境适应性的调查

  (一)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涵盖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工商、经贸等系的12个专业,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4份。回收率达94.67%,数据真实、可信度较高,可以相对真实的反映我院大一新生对校园环境的适应情况。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采取封闭式问卷形式,在被调查学生无任何压力的宽松环境下,要求其回答适应校园环境的时间、影响因素等问题。在影响因素的选择上,问卷设计了8个选项,要求被调查学生按顺序选择3项,然后按照5、3、1的权重进行加权处理。

  2.访谈式调查。采取座谈、个人随机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就校园环境的整体印象、适应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畅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对校园环境的适应性,进而印证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的真实性状况。

  (三)结果与分析

  1.适应校园环境所需时间较长。能够在一个月内适应校园环境的学生不足15%;47.18%的学生所需的适应时间为一至二个月,在所有学生中所占比率最大;有8.1%的学生适应时间在三个月以上。

  2.校园环境的适应时间集中在一至三个月。适应时间在此期间的学生加总比率达到77.11%,其余的仅为22.89%。

  3.较难适应校园环境的学生占一定的比率。8.1%的学生适应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在这部分中有45%学生有休学或退学的打算。这部分学生主要集中在农村独生子女身上,占总人数的91.45%。

  4.不同类别的学生适应性差异明显。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男学生、城市学生以及非独生子女对校园环境的适应性明显好于女学生、农村学生以及独生子女,特别是在快速适应(一个月内)方面更为明显。

  5.学习方式是影响适应性最为显著的因素。学习方式的不适应是大学新生普遍现象,其首选比率为31.75%,加权后比率达到30.09%。

  6.专业认可度的影响程度较大,所占比率为9.09%,这可能与学校存在大量专业调剂学生以及部分专业定位不明确有关,在调查的284名学生中,所学专业为志愿首选专业的比率仅为68%。而普遍认为的高职学生存在的自卑感反而不明显,所占比率仅为2.27%。

二、高职新生校园环境适应性问题原因探析

  一个问题的产生不是单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高职新生校园环境适应性较差这个问题看,在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学校管理、家庭状况以及学生个人等等方面都是作用因子,是其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1.教育体制。高职教育与中学教育存在显著的差异,首先是培养目标上,中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高一级别的学校提供新生;高职教育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具有较高操作能力的职业化人才。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中学的课程是单层次的内容,属于基础性知识;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与社会的相关职业直接挂钩,属于操作性知识。另外,在课程安排上,中学教育仅学习固定的几门课程,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高职教育的一门课程基本上一学期就结束,在学习上具有跳跃性。最后,二者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不同。中学的教学是教师主导型,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学生记忆力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实验、实习、探讨课和社会实践相对增多,注重学生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而现行的教育体制缺乏两者之间的沟通渠道。中学教育只注重学生升学率数据,对学生走进大学步入社会后的状况不予关注;而高职院校缺乏了解关注中学教育的动力以及运行机制。这就使得中学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面对如此明显的知识体系、教学方式的差异,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

  2.社会环境。学校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学校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学生之间互相攀比穿着、消费等等情况较为普遍,这对贫困学生来说在心理上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渴求与他人相同,另一方面经济情况又不允许。此外,这种现象对学生人际关系的融洽也存在不利影响,作为一个集体的学生自然会分成相应的数个小团体,不利于学生集体管理的形成、团队意识的培养,对班级的管理也带来难度。

  3.学校管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在管理方面的进步相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人员配备上,由专业教师担任辅导员的现象极为普遍。专业教师缺乏学生管理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如心理学等。教师的教学任务也较重,很难拿出大量的时间来关注学生,另外,教师不需坐班,学生发生问题时很难在第一时间解决。在学生活动上,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很难兼顾到每一位,能参与其中的只是少数;而且学校活动较为单调,如晚会等,成为少数有才艺学生的舞台,大部分普通学生就没有机会参与,而容易出问题的学生却集中于此。在服务意识上也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教师与学生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依旧存在作风粗暴等现象,这会给学生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4.家庭状况。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远离生活、远离社会。一切围绕着考试转,成绩代表一切,缺少必要的生活技能课程。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们多读书,包办一切,学生被逼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长此以往,在家长的羽翼下,连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也失去了,不利于大学生的独立能力的培养。

  5.学生个人。在实践安排上,与中学的严格管理相比,学校对大学生的管理要宽松的多,学生有大量的自由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然而,正是这种自由宽松时间的存在让部分学生觉得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下手,无法合理有效的安排自由时间,大量宝贵的时间在无聊中度过了。在学习目标上,从高中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目标,将自己从紧张中释放出来,一放松就迷失了自我。此外,高中教育将大学描绘成“人间天堂”以激起学习动力,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会让学生产生严重的失落感,根据调查有85%以上的学生觉得大学不如自己想象的美好。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193491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