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13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使得老年问题倍受关注。并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老年人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
目前,老年心理健康的主要评估方法是心理量表测量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我国在研究老年心理健康问题方面所使用的量表均是从国外引进的,如症状自评量表(SCL -90) ,康奈尔医学量表(CM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量表是否适用于中国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吴振云等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问卷经信度、效度检验,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适合国情,题目适中,适用于老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李娟等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为研究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测量工具。另外,有些研究会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胜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场所等人口学资料,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设计问卷,如:自编老年人孙辈依赖问卷、自编社会参与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等。访谈法一般与问卷调查结合使用,为编制问卷提供资料。
1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影响老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可概括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生理因素有:年龄、性别、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障碍、认知老化、生活方式;心理因素有:生活事件、经济收入与文化教育、婚姻与家庭、体能与文体活动;社会因素有:社会支持、个体参与和社会闲暇活动、老年社区卫生服务岳春艳等在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时发现男性好于女性,低年龄组老年人好于高年龄组老年人,城市老年人好于农村老年人,高学历者好于低学历者和不识宇者。梅锦荣的研究表明,相对于男性,女性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抑郁症状,并且对生活有更大的不满。从以往研究来看,社会支持和体育锻炼是影响老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1.1社会支持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分为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指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主观支持指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岳春艳等的研究发现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老年人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主观支持的相关性最高。这说明主观情感方面的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而提高社会支持度,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度,对于改善老年人的抑郁倾向尤为重要冈。
1.2体育锻炼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形式多样,如:广场集体舞蹈、太极拳锻炼、健走运动等。坚持广场集体舞蹈锻炼有助于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网,参加集体型体育锻炼项口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单独进行体育锻炼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器官逐渐老化,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老年人保持活力,延缓老化,并且在强健身体的同时可以结交很多新朋友,扩大他们的交际范围,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和谐融洽、轻松愉快的气氛可以很好的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因此,老年人只要坚持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都会有积极的心理效益。
2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
2.1不同养老方式的老年人家庭养老者与社会养老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社会养老者离开了亲人,亲情纽带作用减弱,天伦之乐匾乏,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养老机构目前具有以下4个特点:有需求的多,想要入住的少;床位多,入住率少;要求就业的多,愿意从事养老护理的少;投入多,收益少。孙颖心等的研究表明,虽然家庭养老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社会养老者,但二者差异不显著。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养老机构更加重视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管理和设施在不断完善。也有研究表明,敬老院中的老年人不仅在躯体方面得到了关心和照护,而且在强迫性症状、焦虑、敌对等心理问题方面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家庭结构小型化、养老结构多元化的社会形势下,社会养老功能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2.2知识老年人人到老年,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无用、没有价值了,因而变得消极,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但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老年人,仍然会适当的参加一些工作,进行人际交往,这将有助于他们心理健康的保持。陈天勇等的研究表明,高学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并且显著高于常模回。老年大学学员的主观幸福感较高,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由此可见,老年大学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些新知识,还能够为老年人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个优良的内部和外部生活环境。
2.3空巢老年人民政部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这些空巢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生活照料,生病也无人照顾,情感慰藉更是无从谈起。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相对于非空巢老年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其中绝对空巢老人的状况更加需要关注。相对空巢老人尽管不与子女住在一起,但是在同一个城市,联系较方便,而且可以经常相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空巢的消极作用;而绝对空巢老人子女都不在身边,难以及时得到子女的精神慰藉和生活照。
2.4离退休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变化,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内容、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原本忙碌的工作生活可能被无所事事取代,因此可能会出现“离退休综合征”,表现为孤独、失落、抑郁和烦躁等负性情绪,有的伴有食欲不佳、睡眠不足和容易疲劳等不适。约三分之一的企业管理者在退休初期存在心理问题,但是某些群体的离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表现良好,如:高校离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水平。这可能是因为文化水平高者一般从事脑力劳动,当他们退休后大多仍继续读书,学习,适当的参加一些工作,因此情绪会保持良好。与未参加书法绘画练习的退休老年人相比,参加书法绘画练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网。
2.5代际关系与老年心理健康在家庭生活中,老年父母和成年子女的关系,是影响老年父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对于老年父母而言,随着社会交往范围的逐渐缩小,亲情对他们的影响更加重要。积极的代际关系有助于老年人提高生活满意度,提升自尊感,提高幸福感;而消极的代际关系会导致老年人产生心理痛苦、孤独感,甚至会导致老年人自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养儿防老的中国传统观念正逐步减弱,这必然对老年人产生冲击,产生心理不平衡或心理失调。
2.6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据卫生部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近半数患有慢性病。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健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需打针吃药,注意饮食,不能随心所欲的做事情,处处受到限制。身体疾病会导致老年人低落、烦躁等情绪,降低心理健康水平。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属于心身疾病,与患有白内障、腰椎间盘突出和骨关节病等非心身疾病患者相比,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非心身疾病患者。
2.7失能老年人我国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约有3300万,并且有逐渐递增的趋势。居家不出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出现卧床状态,并进一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导致老年人产生焦虑、抑郁等。养老护理员短缺,专业程度低,使失能老年人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因此随之而来的就是失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增多,并且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张国琴等的研究表明,失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老年人群,而且失能老人获得的社会支持低于正常人。失能老年人的机体活动能力下降,社会交往范围缩小,加之日常生活受限,因此对自身健康的自我评价较差,产生抑郁、自卑等负性情绪;而且漫长的功能恢复过程给家庭成员带来沉重的生活和心理负担,随着时间的延长,失能老人获得的社会支持将逐渐减少。
3展望
3. 1关注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目前,对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省会城市,农村老年人的研究比较缺乏,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研究几乎空白。但是已有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城市老年人相比,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会越来越差。而且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匮乏。总的来说,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形势更加严峻,需要得到高度的关注。
3. 2老年漂问题。老年漂是指为了帮子女照顾新生儿,被迫离开了他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离开了熟悉的亲戚和朋友,甚至离开了陪伴几十年的老伴过上了分居生活的老年人。老年漂的出现在我国是一个必然,如今的上班族工作忙,压力大,妇女不能做全职太太或者雇佣保姆。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漂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庞大,这个群体面临着医保、社保、与子女生活习惯不同等问题。目前关于老年漂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几乎空白,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3. 3充分考虑和利用社会资本,维护和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根据关国社会学家Thomas F Brown对社会资本的划分,可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角度来探讨促进老年心理健康可利用的社会资本。为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可利用的微观社会资本有社会支持、组织参与和信任;可利用的中观社会资本有卫生服务机构、慈善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可利用的宏观社会资本有政治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开发利用老年心理健康中的社会资本,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的卫生资源压力,在有限的卫生条件下最大限度的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针对我国现存的和展望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第一,定期开展老年人健身比赛,如乒乓球比赛,使老年人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增进友谊,提高老年人的精神面貌。第二,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健身娱乐、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临终关怀融为一体,努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家园。第三,在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增速快、高龄人口比例大的地区成立老年协会,即养老服务协会,由公办或民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组成,以满足广大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能够有效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现“老有颐养”。第四,组织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提升养老机构护理员和居家养老服务员的护理水平,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护理理论、老年心理、职业道德、养老形式、政策与法规等方面向参加培训的护理员和服务员进行系统介绍,对卧床老人的生活照料技能和技术护理进行培训,为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生活提供专业服务保障。第五,开展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高龄、空巢、独居、特困且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化体育等服务,采取上门照料或者日托的服务形式,让老人能够平安、健康、幸福养老。
随着我国对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深入,获取更多老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尤其是特定群体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资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老年问题,进行积极的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也有助于为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切实可靠的资料,以便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确保老年群体的健康、幸福、和谐、稳定,也是确保我国继续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保障。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1934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