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组织会心教学等,进而从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分析了培养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重要性,并列举了几条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教师;心理教育能力;构成要素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识码:B
在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推进的背景下,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学校这一环境中,教师正是心理教育的引导者和实施者。因此,想要落实学校心理教育工作,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教育能力。长期以来,很多学校对心理教育的重视明显不够,更不用说对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了,这就使得大部分教师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而现代教育表明: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教育能力的教师才能算是优秀的教师。教师作为一名灵魂塑造的工程师,不仅要有全面的心理教育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教育能力,这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走向正轨,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构成要素
心理教育是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被引导者,心理教育内容是引导途径。教师、学生、心理教育内容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校心理教育系统。该系统的形成和完善,不仅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而且也帮助学生使其心理素养得到了完善,从而让学生的整体素养得以有效提升。要使心理教育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心理教育能力。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如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等),以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健康的情绪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这些都是促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向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②在教学中开展会心教学以及策划心理教育活动。所谓会心教学,是指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技术与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相融合,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而策划和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③培养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的能力。每逢学生犯错,教师不可能随时随地地进行引导和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诊断和心理辅导的时候,尽量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④培养家长进行心理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使学生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
二、培养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重要性
1.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人们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情绪情感,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精湛的实践技能、独到的创造力等。只有这样,人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的整体素质包含三类: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其中,生理素质是素质发展的基础,社会文化素质是素质发展的方向,而心理素质则是素质发展的关键,它为生理素质的发展奠定了心理基础,为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提供了心理保障,从而决定了素质发展的水平和高度。因此,发展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发展心理素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好心理教育这一工作,教师只有具备心理教育能力,才能把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真正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
2.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需要
很多教师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明明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已经很扎实,为什么学生的成绩就是不理想?明明自己每天尽心尽力地督促学生交作业、批改作业,为什么还是有学生无法按时完成?明明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得很到位、很负责,为什么还是有学生违反班规班纪?事实上,这些现象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心理教育能力。上课期间,学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就需要教师悉心观察并采取措施,及时让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有的学生不自觉交作业,教师又不可能随时督促学生完成作业,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从而减少和杜绝这种现象。班主任是一个班的核心,面对一些总是违反班规的同学,班主任必须充分发挥心理教育能力并且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秩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通过以上例子发现,要想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培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心理教育能力。因为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机能的培养。
3.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
如今的教师教育主要包括师范教育和继续教育两类。一些师范院校,缺乏对师范生心理教育的重视,没有开设合适的心理教育课程,导致师范生对心理教育能力的欠缺,以致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无法落实;而一些继续教育机构,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培训而忽视了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便会导致两种倾向:教学成果优秀的教师也许就会对培训内容产生排斥和批判;而教学经验尚浅的教师,则可能会让他们误以为心理教育能力不重要,从而导致他们的教学成果无法取得突破。总之,要想使教师行业整体有所提升,对于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就是不容忽视的关键举措。
三、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途径
1.加强教师队伍的理论学习
心理教育能力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教育能力,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熏陶的过程,而教师教育就是完善这一过程的必经之路。针对上文所提,就师范生而言,需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让师范生掌握心理教育的结构和理论基础,以及形成心理教育的意识,再通过班级试讲、团队活动等途径使师范生在实践中体会如何实施心理教育;而对于在职教师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基础知识已较为扎实,因此在继续教育中关键是培养他们的心理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2.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
有的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心理教育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效果却并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生关系过于紧张,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认可和接受,从而使得教育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教师应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信任学生,欣赏学生,从而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3.注重激励式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来自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情况。面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积极性评价比消极性评价更为有用。通过激励式教育,让学生心理上得到了慰藉,有了学习的信心,从而也会大大增加学习的兴趣。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探究、讨论学习以及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等方式,建立教师队伍的培养机制,从而不断促进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蓓颖.浅谈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及其培养[J].教育探索,2011,(3):128-130.
[2]刘丽容.论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08,(14).
【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途径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1928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