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声乐的教学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模式不同,它更注重技能和素养的结合,强调内外兼修。高校声乐教学是传承声乐文化的有效途径,为了突破传统声乐教学的局限,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声乐改革创新迫在眉睫,首先需要改革的便是教学内容和形式。文章针对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和形式与改革创新进行个人浅析,以期引起广大声乐教育者的关注,裨益国内高校声乐教育。
【关键词】高校教育;声乐教学;改革创新
声乐教学在发展历程中渐渐暴露出教学模式的弊端:生源短缺、教师专业素养不够、学生职业技能欠缺、教学内容和形式与时代脱轨等,这一系列问题是高校声乐教学的警醒之钟。改革、创新、突破,时代在号召高校声乐教学扭转现今尴尬的局面,为声乐教学开辟一条崭新的大道,引导声乐教学走向美好的未来。
一、高校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一)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创新引导创作。高校声乐教学表现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大刀阔斧革新,其原动力是学生群体源源不断的创新与创作激情。当前教改的第一步便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声乐课程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高校在进行声乐教学课程的规划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兴趣,适时调整教学课程结构和课时安排,逐步改变原先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并鼓励学生主动发声,形成更为高效的教学形式,利用有限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声乐创新意识,直至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所学的声乐知识。
(二)艺术指导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交流活动,以音乐艺术指导为核心内容。日常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将艺术指导与课堂教学结合,更能突出展现声乐作品的精髓,为观众提供一场宾主尽欢的视听盛宴。艺术指导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促进学生艺术价值和情感价值的优化整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声乐教学实践活动,发现美、观察美、欣赏美、创造美,形成端正良好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学生的各项综合素养都可以在艺术指导过程中得到或多或少的提升,创新能力和基本素质自然有所精进。伴奏与歌唱的配合能将声乐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演绎得尽善尽美,充实个人的艺术表现力①。艺术指导能提升声乐伴奏与演唱者之间的默契和合作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声乐艺术指导,便于学生合理控制情绪与伴奏演唱的节奏,使其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对声乐本身产生别样的情感。艺术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声乐表演中歌唱的.主体地位,切忌过分关注伴奏,也须关注伴奏与歌唱的配合度。在学生的声乐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艺术指导的作用,适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声乐的魅力,升华其对声乐的崇敬之情,陶冶师生的艺术情操,教学相长。
(三)研究性课题的深入研究学习
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研究一直在向前发展,近年来,“研究性课题”这一术语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研究性课题学习,有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即在相对开放的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对现有环境进行探索,亲身去体验自己所要研究的课题,在实践与交流中近距离接触,不仅能获得专业素养的提升,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迎合了现今教学改革的方向,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课堂定位模式,扶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根据教师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定,具有多层次、内容广的典型特点②。师生共同参与一个研究性课题的学习,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高效交流与互相理解,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师生都能获得相应成长。
(四)在声乐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提升
声乐是歌唱的艺术,最根本的属性是实践性。闭门造车、坐井观天的教学模式下,师生都难以获得成长进步。部分学生由于从未经历过较大型的声乐活动,尽管每每在班级考核和综合测评中表现不俗,但在大型舞台上频频出现怯场、走神等发挥不好的现象③。为了改善这一现象,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要多为学生创造演练机会。高校教学改革应深刻意识到声乐实践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定期或者不定期穿插一些校外或者校内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次次真正意义上的“实战”中磨炼成长,收获最后的“梅花香”和“宝剑锋”。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日常引导学生积极观看国内外大型音乐赛事,并定期提交自己的观赏作业,点评和模仿某一专业歌手的歌曲。其次,班级定期举行“歌友交流会”,邀请教师献艺,学生打擂台,互相点评,在游戏竞技中获得进步提升。课外活动方面,大型音乐晚会、文艺表演放开权限,让学生自行争取赞助、安排曲目,自编、自导、自演,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校外资源而言,与省、市内教育资源长期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城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二、高校声乐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创新高校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
声乐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强调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④。因此,声乐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现在高校声乐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浅显,以一对一声乐教学为主:教师布置声乐作业,学生课下完成新歌曲的学习,课上经由教师指导点评,学生课下再钻研改进不足之处,如此固定循环。这样的授课方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同时较为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容易被调动,并极易可能在此定式循环中被消磨殆尽。综上而言,创新声乐教学方法是现今打破高校声乐教学瓶颈的有力途径。创新高校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首先,注重声乐学习的实践性。声乐教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强调“干中学”,必须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实践强化,巩固与考核双管齐下。其次,必须强调实践和理论深层次融合。声乐教学依赖于基础理论的传授,而实践是对理论知识的强化巩固,二者相辅相成。另外,激发学生音乐创作能力也是重中之重,声乐教学不能一味地学习汲取,更要从教学过程中反思,在模仿前人声乐作品的基础上,创作属于个人的作品,并在模仿、借鉴、创作的过程中获得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就课堂气氛而言,需要改变传统声乐教学形式,调动一切资源活跃课堂气氛,如新媒体资源,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调动学生声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激情,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声乐学习和艺术创作。
(二)集体和小组教学的双管齐下
声乐教学本质上是艺术教学,故其主要指导思想是审美教育。目前声乐教学的主要模式是个人教学,这无形中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和对教学课时的消耗。为了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针对专业理论课这类并不需要过多考虑学生个人素质的课程,可个别调整为专业大课,这既是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也能促进同学之间的课堂交流,使学生深刻领悟到声乐的集体性和社会性。集体声乐课程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学生从集体授课中取长补短,精益求精,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小组教学授课在形式上有别于集体和个人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根据相应的编排原则将班级学生按比例分为若干小组。分组原则可以是按照学生性别、演唱水平、声部、学习问题、爱好方向等维度进行划分,具体划分维度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整体情况和个人教学目标进行判定⑤。分小组进行教学与练习,不仅便于教师高效管理学生,对相应组别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到专业层次上的因材施教,实现理想化的教学成果,而且能促进同组别的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与瓶颈问题,携手成长。集体和小组的教学交流都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意在提升学生的团队参与度,培养合作精神,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理智看待个人学习的进退,学会悦纳他人、正视自我,是现今高校声乐改革的新趋势。
(三)优化声乐课程教学效果展示
声乐教学展示,可以用汇报演出的形式,定期对专业课学习成果进行汇总考查,前提是所有上课学生必须全程参与⑥。汇报演出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歌曲或者感兴趣的课外歌曲,自由发挥,歌出自我风采。表演过程中,教师认真聆听,仔细观赏,暂时不给予任何指导性评价,但综合每一位学生的具体表现在笔记本上给予相应的评分。汇报演出结束之后,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汇报演出的感想,在思想碰撞中成长。交流讨论结束之后,最后的环节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一一对学生进行专业细致的点评。点评过程中,为了更具有说服力,可以请出较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现场再次范唱,教师从专业角度指出其提升点或不足之处,并邀请学生从各自的角度予以点评,教学相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从给予他人的点评和他人对自己的点评之中,获得感悟和成长。汇报演出的成绩计入学生的学年测评分数。这样的成绩评定方式促使学生对平时的声乐课程更为重视,是对声乐学习的一种变相督促与鼓励,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平时专业课逃课、滥请病假的现象。学生给予声乐课程教学相应的重视,并能在汇报演出过程中及时查缺补漏,交流提升,并能在一次次的汇报演出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如此,优化声乐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便已经达到。
三、结语
为了满足现今社会对优质声乐人才的迫切需求、增强声乐教学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势在必行。培养学生的声乐修为与艺术素养是当务之急,教学改革也刻不容缓。唯有改革与创新,声乐教学才能突破现今的困境,实现进一步的成长。立足声乐教学的现状,从声乐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大刀阔斧地加以革新,已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本文深入高校声乐教学,提出革新发展声乐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策略,以期为民族声乐艺术日臻完善、日益壮大贡献绵薄力量。
【高校声乐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1928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