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本文立足前期研究和河南省科技创新现状,分析影响科技创新对农产品供给优化的因素,并提出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供给优化的具体路径,促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高效进行。
[关键词]农产品供给优化;科技创新;科研成果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艰巨,不仅需要注重农产品种植品种的调整问题,而且需要密切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质的提升。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也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的关键。当前,科技创新已深入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改变着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发展更加现代化。因此,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进行,农业科技投入的结构和方向、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应用程度、科技体制和管理机制影响着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顺利、高效。
1研究综述
2015年,刘克非[1]提出农业产业研发投入对于农业产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大专以上员工数量对于农业产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专利成果对于农业产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上议程以来,科技创新的作用不断被研究者所重视。2016年,刘蓉蓉等[2]论证了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作用,结合农业供给测改革的主要内容,阐述了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对科技创新的重点要求。2016年,傅晋华[3]指出,科技创新应在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和补短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合前期研究成果,大多数是从宏观角度上说明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作用,但是结合农产品供给中出现的品种和质量失衡问题,分析科技创新方向和布局的内容很少。本文在之前学者和自己的研究基础上,就科技创新的内在机制从微观层面说明科技创新在农产品供给优化中的具体应用。
2农产品供给优化中的科技创新现状——以河南省为例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总量不断增加,科技创新进步贡献率在56%以上。调查显示,50%的涉农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利润的1%~5%,35%的'企业占比在5%~10%。农业创新主体逐渐多元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主力,贡献了超过80%的农业科技成果,涉农企业和中介机构担任着科技创新市场的瞭望者角色,及时输出科技创新需求点,嫁接科技创新主体的最新成果,推广并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使用。同时,科技创新人才学历层次逐渐提升,本科和硕士学历人员占农业科技人员的60%,拥有博士学历的农业科研人员占总人数的20%。从河南省农产品供给优化的现状来看,当前科技创新已作用于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在生产方面,为适应我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要求,河南省种业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在做精玉米杂交品种的基础上,逐步加大经济作物产品种植比重,尤其是花生、芝麻等,其中为扶持花生种植业发展,目前河南省农业厅已启动国家花生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项目。在加工方面,为扶持肉牛产业发展,河南省农科院徐照学、周波研究员带领企业形成了“科研+种植+养殖+加工”的技术推广模式,不仅提高了鲜食玉米的单位面积种植收益,而且提高了企业的饲料产品和肉牛生产供应能力。在销售方面,近年来适应“互联网+”潮流,河南省涌现出高层次的农产品电商公司,2017年成立的“仙果部落”联合多方力量,打造以农产品标准化为核心的订单式服务新模式,有效整合和稳定了农产品生态供应链。另外,为扶持农产品电商行业发展,河南省科协牵头组织的农产品电商技能人才骨干教师培训班已于2017年培训了200名骨干教师,完成了1万名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据阿里2017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河南省淘宝村数量已达34个,全国排名第七,物流时效全国排名第八,这让不少特色农产品如枣类制品、信阳毛尖、山药、香菇及制品、牛肉等借助电商平台实现了销量持续增加。
3影响农产品供给优化的科技创新因素
近年来,围绕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指示,河南省农产品科技创新的成果显著,尤其是全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优良作物(小麦、玉米等)育种及推广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笔者总结几点影响农产品供给优化的科技创新因素。
3.1科技创新市场的发展程度
当前,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等创新型产品越来越多,而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中存在着巨大需求,建立连接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和企业之间桥梁的平台还比较少。传统的校企(院所)合作模式或企业自主研发模式受内部管理机制、合作机制约束容易滋生矛盾,进而影响科技创新的进度和推广效率。在消费日渐升级和个性化的时代,科研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在市场需求刺激下不断进行产品、技术的创新,这就需要放开科技创新市场,让有需求的企业参与到市场中,有能力进行创新的人员在市场中获得灵感,从而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和速率。
3.2高层次人才的待遇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由于科研工作受时间和空间影响比较大,如果没有充足的物质基础,科研人员很难坚定地从事本职工作。农产品科技创新工作尤其如此,每项科研工作的开展需要经过屡次实验、一定周期的检验和审查才能进入推广阶段。因此,科研单位、平台不仅需要给予科研工作者丰厚的待遇,而且需要及时给予其资金帮助,项目完成后应按时结算费用并给予奖励。
3.3科技创新的投入方向和力度
当前农产品科技创新的人力、物力主要集中在生产前期,即育种、农药、化肥、饲料等研发上,后期生产过程的仓储、加工和销售过程的投入不足,大多是由企业内部科研部门完成的。这些部门员工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研发能力相对有限,导致国内优质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失去话语权。
4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供给优化的具体路径
用科技创新推动农产品供给优化,提高农产品供给的品种和质量问题,是解决当前农产品市场供需矛盾的关键。自改革开放以来,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一直是所有科研工作者的目标,但是,科技创新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融合不仅局限于两个市场的开放程度,而且需要让科技创新市场从上到下历经农产品供给的全过程,形成新的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更好地作用于农产品供给市场的优化。
4.1重视并放开科技创新市场,提高科技创新市场的活跃度
一方面,尊重市场规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完善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和应用机制,建立农产品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信息系统,定期更新知识产权目录等调动市场的内在动力,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农产品供给领域的步伐;另一方面,放宽科技创新市场的准入条件,允许具备一定资质的民营机构开辟交易平台,让科技市场的供需方自主进行交易,避免市场同质化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市场的透明性,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效率,最终优化市场对科研成果的资源配置作用。
4.2提高科研人才的待遇,建立全新的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激励科研工作人员参与社会项目,根据所从事项目的重要程度,建立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奖励机制、监督机制。这不仅有利于调动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而且有利于实现人才与企业的高效衔接,增强科技创新市场的活力。二是大力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技能培训,让科研创新平台发挥带头人的作用,牵头组织技术人员对农产品供给企业的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健全培训流程和考核制度。三是优化领军人才结构,增强科研平台服务农产品企业的能力,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扩大农技推广队伍,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加强科技人才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联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人才支撑体系。4.3以农产品供给品种结构优化为指引,增强科技创新投入的针对性目前的科技创新投入不够均衡,需要结合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新变化,延伸农产品的加工链条,加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科研投入力度,形成多样化的产品以及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优势。缩减传统生产的产前投入,加大生产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投入,即以新需求为引导,形成均衡且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4.4增强科技创新服务农产品品质优化的力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一方面是对农产品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食品已然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另一方面是对农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健康功效、加工用途等更加讲究。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更高要求,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更好地推动育种技术突破,培育优良动植物品种,改进农产品品质,同时还要通过标准化生产中的技术创新,大力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进步,破解高产和优质之间存在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刘克非.科技创新对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作用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1):88-91.
[2]刘蓉蓉,徐志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科技创新[J].农业科技管理,2016(5):11-14.
[3]傅晋华.科技创新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J].中国国情国力,2016(8):41-43.
【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供给优化路径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1907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