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轴( embryonic axes) 形成是多细胞生物躯体模式( body plan) 建立的一个重要过程,主要包括前- 后轴 ( anterior-posterior axis ) 、背 - 腹轴 ( dorsal-ventral axis) 和左 - 右轴( left-right axis) .对两栖动物胚胎的研究发现背 - 腹轴早在受精后即可观察到,如爪蛙胚胎皮层转动形成的灰色新月区在后期发育成背部。德国发育生物学家 Hans Spemann 和他的学生 Hilde Mangold 将原肠早期蝾螈胚胎的背部组织移植到另一种蝾螈胚胎的腹部,得到了形成双体轴的胚胎,次级体轴的脊索来自于供体胚胎,而神经管和体节多数来自于受体,这说明该背部组织能诱导周围受体胚胎的细胞形成神经管,首次提出了胚胎诱导的概念并称该背部组织为组织者( or-ganizer) .
ripply 家族蛋白在 2005 年被发现并揭示了其部分功能[1],研究发现 ripply1 和 ripply2 特异表达于体节,其中 Ripply1 蛋白与转录辅抑制因子 Groucho 结合,能够终止分节基因的表达,维持体节的前后极性。之后对 ripply1 的研究都集中在其在体节时期对体节发生的作用,而其在早期胚胎模式发生的作用却研究甚少。但最近在爪蛙中的研究发现 ripply家族蛋白能通过其 WRPW 区域结合多梳蛋白( Polycomb group proteins) 起转录去抑制的作用,并且在背 - 腹轴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然而,rip-ply 家族基因在胚胎发育早期的表达图式和调节方式还不清楚。并且,ripply3 是人的唐氏综合征关键区域基因 6( Down syndrome critical region gene 6,dscr6) 的同源基因[3].因此,研究 ripply 家族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能为人类遗传疾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信息。我们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发现 ripply1 在斑马鱼早期胚胎中特异表达在背部,因此推测其可能参与背腹发生。故而通过过 表 达 ripply1,并 调 取1. 2 kb的启动子片段,初步研究其在胚胎早期背腹发生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
AB 品系的斑马鱼养殖在 28. 5℃ 的循环水系统中,如早期工作所描述[4].
1. 2 方法
1. 2. 1 获取 ripply1 cDNA取斑马鱼胚盾( shield) 时期的胚胎 50 枚,用 Tr-izol 方法提取胚胎总 RNA,使用 Transgene 公司TransScript First-Strand cDNA Synthesis SuperMix 试剂盒反转录,详细步骤参见使用说明书。
1. 2. 2 斑马鱼 ripply1 整胚原位杂交调取 ripply1 全长 cDNA,引物序列如下 ripply1-F: 5 '-CAGCGCCAAACAAAACG-3 ',ripply1-R: 5 '-TCAAATTCGCACAGACGG-3',使用 Taq 酶扩增后将其连入 pGEM-T 载体中。根据测序方向合成地高辛标记的反义 RNA 作为探针使用。其他探针如goosecoid ( gsc) 、chordin ( chd) 、floating head ( flh) 、even-skipped-like 1 ( eve1) 、T-box6 ( tbx6) 、wnt8a 详见作者以前的工作[5].合成的 ripply1 反义 RNA 用原位杂交液 hyb+( 50%甲酰胺,5 × SSC,0. 1% Tween-20,0. 5 mg/mL酵母 RNA,0. 05 mg/mL 肝素) 稀释至 1 ng/μL.收集不同时期的斑马鱼胚胎,固定于 4% 多聚甲醛中过夜。过渡到含 0. 1% Tween-20 的 PBST 中,并在PBST 中将胚胎膜剥去,用 PBST 洗过后在原位杂交液 hyb-( 50% 甲酰胺,5 × SSC,0. 1% Tween-20) 中65℃ 孵育 10 min,之后在 hyb+中 65℃孵育 4 h.探针 60℃ 孵育过夜。第 2 天吸出探针以重复使用。
胚胎用洗液 I( 50% 甲酰胺,2 × SSC,0. 1% Tween-20) 洗 30 min( 60℃ ) ,重复 1 次; 用洗液 II ( 5% 甲酰胺,0. 2 × SSC,0. 1%Tween-20) 洗15 min( 60℃) ,重复 1 次; 用洗液 III ( 0. 5% 甲酰胺,0. 02 × SSC,0. 1% Tween-20) 洗 30 min( 60℃ ) ,重复 1 次。然后用 MABT 在室温下洗3 次,用封闭液封闭4 h.偶联碱性磷酸酶的地高辛抗体 1∶ 2500 稀释于封闭液中,4℃ 孵育过夜。第 3 天吸出抗体以重复使用,用MABT 在室温下洗 30 min,重复 1 次; 用 PBST 在室温下洗 30 min,重复 1 次; 在平衡缓冲液( 0. 1 mol/LNaCl,0. 1 mol / L Tris-HCl pH 9. 5,0. 05 mol / L MgCl2,0. 1% Tween-20) 中平衡 10 min,加显色液( 5 mL 平衡缓冲液中加100 μL 60 mg/mL 左旋咪唑,100 μLNBT / BCIP) ,室温避光,待信号足够强加多聚甲醛终止反应,在70%酒精中脱去浮色,拍照观察。
1. 2. 3 显微注射 ripply1 mRNA显微注射方法详见早期工作[5].ripply1 mRNA注射剂量为每个胚胎 200 pg.
1. 2. 4 ripply1 启动子序列及转基因鱼的获得从基因组中调取 ripply1 基因组上游约 1. 2 kb的片段,引物如下: promoter-F: 5'-ATTCTCGAGG-GATCCAAAACAGCTTAT-3',promoter-R: 5 '-ATTA-GATCTGAATGAATGAAGGCGCGT-3'.并且在上下游引物中分别引入 Xho I 和 Bgl II 酶切位点,双酶后切连入 pT2A200R150G 载体。
单独注射该质粒观察胚胎是否有荧光。有荧光后将该质粒和转座酶 mRNA 共注射,剂量均为 50pg,待该批注射的斑马鱼 F0 代性成熟后外交,筛选后代胚胎有特异荧光的 F1 代。
2 结果
2. 1 整胚原位杂交揭示 ripply1 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了明确 ripply1 是否参与早期背 - 腹轴的形成,我们首先利用整胚原位杂交检测该基因的时空表达图式。结果显示 ripply1 母源表达,但表达水平低。在原肠作用早期即胚环期表达增强且集中在预定背部的胚盾位置,在胚盾期 ripply1 在背部的表达继续增强,并且向侧部延伸。在原肠期,随着细胞运动的进行,ripply1 主要表达在前脊索板中胚层和后部将要形成的体节中,但在脊索中胚层中没有表达( 图 1) .这个表达图式暗示 ripply1 基因可能在背- 腹轴和前 - 后轴形成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2. 2 高表达 ripply1 导致胚胎背部化
我们下一步对 ripply1 在背 - 腹轴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功能检测。在胚胎 1 细胞期通过注射 rip-ply1 mRNA 进行高表达,收集胚盾时期的胚胎进行原位杂交。分别检测背部标记基因 gsc、chd、flh 和腹部标记基因 eve1、tbx6、wnt8a 的表达。我们发现几乎所有 ripply1 注射的胚胎背部标记基因 gsc、chd、flh 表达不但在背部增强并且明显向腹侧扩增。
相反,腹部标记基因 eve1、tbx6、wnt8a 表达明显减弱( 图 2) .这个结果说明高表达 Ripply1 改变了背腹细胞的命运,使背部区域扩大。显示 ripply1 能调节斑马鱼背部的发育。在 10 hpf( 胚芽期) 时观察胚胎的表型,发现原本呈球形的胚胎前后伸长,呈现明显的椭球形,这是典型的背部化表型( 图 3A,B) .24 hpf 后观察胚胎,大多数胚胎( 82/99) 表现出背部化,其中 36 枚胚胎头部增大,尾部缺失( 图 3C,D) ,而 46 枚胚胎头部明显增大,体轴变短,尾部变短,无腹部尾鳍( 图 3E) ,一小部分胚胎( 6/99) 甚至呈现双体轴( 结果未显示) .这些表型进一步说明 ripply1 通过抑制胚胎后部发育来促进前部的发育。
2. 3 ripply1 启动子及转基因斑马鱼
为了研究 ripply1 时空表达的调节机制,我们开展了对其启动子的研究。获得 ripply1 转录起始位点上游 1. 2kb 的片段后,将其后加 EGFP,然后克隆到 pT2A200R150G 转基因载体上( 图4A,B) .质粒注射后发现在胚盾期在胚盾处有特异的荧光表达( 图 4C,D) ,体节期在体节处有特异的表达( 结果未显示) ,说明该 1. 2 kb 的片段能够调控 ripply1 在斑马鱼胚胎中时空特异的表达。与转座酶共注获得转基因鱼 ripply1: EGFP 的 F0 代,发现其子代在 1细胞期即有荧光,直到胚盾期仍是泛表达( 图 5A-C‘) ,可能是由于 EGFP 比较稳定,而母源的 ripply1比较容易降解。在体节期该荧光则特异定位在躯干( 图 5D,D’) .在 24 hpf,EGFP 信号主要集中在体节中( 图 5E) ,而在成鱼中,EGFP 信号主要集中在整个躯干部分( 图 5F-G‘) .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1557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