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甾醇是真核生物生物膜很重要的组成成分,植物细胞膜主要是由谷甾醇混合物组成,主要包括: β-谷甾醇、菜籽甾醇、豆甾醇。近些年,植物甾醇引起了广泛关注,因其能够减少胆固醇在肠内的吸收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其中的β-谷甾醇还具有抗肿瘤、解热、免疫调节、抗炎、止痛、抗溃疡等作用。国内研究表明,β-谷甾醇具有抵抗大鼠慢性乙酸型与冷侵应激型胃溃疡的活性,效果与胃舒平与甲氰咪胍连用相似,但胃舒平与甲氰咪胍连用对冷侵应激型胃溃疡大鼠无效; 国外研究也表明: β-谷甾醇具有抵抗多种胃溃疡模型的胃黏膜保护效果,其胃黏膜保护活性可能通过促使胃上皮细胞相邻不饱和酸的聚集,进而形成黏膜屏障来抵抗胃酸,发挥胃的保护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与以上实验结论吻合。本课题组前期成功复制了阿司匹林介导的胃黏膜损伤模型,观察不同剂量( 50mg /kg、150mg /kg、300mg /kg) 的β-谷甾醇抵抗阿司匹林胃黏膜损伤副作用的量效关系,前期研究结果表明: β-谷甾醇具有较好的抵抗阿司匹林介导的胃黏膜损伤作用,其应用在胃黏膜损伤SD 大鼠体内最佳有效剂量为150mg /kg( 灌胃给药) 。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组进一步考察了,使用最佳有效剂量的β-谷甾醇对阿司匹林抗炎药理作用的影响。为研制可降低阿司匹林胃黏膜损伤副作用的复方制剂提供药理研究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1. 1. 1 受试动物SD 大鼠40 只,雄性,体重160~ 250g,购于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昆明种健康小鼠40 只,雄性,体重25 ~ 30g,购于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 1. 2 实验材料与仪器阿司匹林原料药,采购于西安博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β-谷甾醇采购于湖北远程药业有限公司; 角叉菜胶采购于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 二甲苯; 2‰CMC-Na( 羧甲基纤维素钠) ; 电子分析天平; 大鼠、小鼠灌胃器; 鼠称;卡尺和卷尺; 生理盐水; 1、5、20mL 注射器等。
1. 1. 3 药液配制阿司匹林药液: 每天称取0. 5g的阿司匹林溶于50mL 的2‰CMC-Na 中,配制成阿司匹林混悬液。β-谷甾醇药液: 每天称取0. 9g 的β-谷甾醇溶于30mL 的2‰CMC-Na 中,配制成β-谷甾醇混悬液。
1. 2 实验方法与模型制备
1. 2. 1 实验方法与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炎症模型的建立选取雄性SD 大鼠40 只,体重175 ~230g,随机分为四组: 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β-谷甾醇组,模型组与空白组,每组各10 只,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0 ~ 25℃。阿司匹林组: 按100mg /kg 的灌胃给予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β-谷甾醇组: 阿司匹林灌胃剂量100mg /kg,2h 后,按150mg /kg 的剂量灌胃给予β-谷甾醇,给药剂量以“不同剂量β-谷甾醇组对阿司匹林介导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为参考; 空白组与模型组按1mL /100g的剂量灌胃给予CMC-Na( 2‰) 。各组分别连续灌胃给药7d。除空白组各组大鼠右后足脚掌处分别皮下给予角叉菜盐水混悬液( 浓度1%) 0. 1mL。分别与给药前、给药3h 后用卷尺测量四组大鼠右后足脚踝处周长并记录。肿胀度( mm) = 致炎后右后足周长( mm) -致炎前右后足周长( mm) 。
1. 2. 2 实验方法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炎症模型的建立选取40 只昆明种健康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β-谷甾__醇组四组,每组10 只,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0℃ ~25℃。阿司匹林组: 按200mg /kg 的灌胃给予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β-谷甾醇组: 阿司匹林灌胃剂量200mg /kg,2h 后,按300mg /kg 的剂量灌胃给予β-谷甾醇,β-谷甾醇剂量以“不同剂量β-谷甾醇组对阿司匹林介导胃黏膜损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为参考; 空白组与模型组按1mL /100g 的剂量灌胃给予CMC-Na( 2‰) 。各组分别连续灌胃给药7d。除空白各组小鼠右耳前后分别涂抹二甲苯,左耳作为对照不做任何处理,4h 后,所有小鼠脱颈处死并取下两耳,两耳相同处分别用打孔器( 6mm)打孔并称重,同一只小鼠的左右耳重量之差为每只小鼠的肿胀度。
1. 3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录入SPSS 19. 0统计软件进行相应统计学处理,各组计量数据采用均值( 珋x±s ) 标准差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炎症模型数据的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C 检验方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炎症模型数据的两两比较采用LSD 检验方法。
2 结果
2. 1 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炎症模型的实验结果
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实验的测定数据及其统计分析结果。各组大鼠足趾肿胀度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5) ; 给药组大鼠足趾肿胀度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5) ; 谷甾醇+阿司匹林组大鼠足趾肿胀度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5) 。上述结果表明: ( 1) 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趾肿胀炎症模型复制成功; ( 2) 阿司匹林具有抵抗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炎症的效果; ( 3) β-谷甾醇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的抗炎效果更强。
2. 2 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炎症模型的实验结果二甲苯致小鼠耳肿实验的测定数据及其统计分析结果。各组小鼠耳肿胀度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5) ; 给药组小鼠耳肿胀度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5) ; 谷甾醇+阿司匹林组小鼠耳肿胀度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5) 。上述结果表明: ( 1)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炎症模型复制成功; ( 2)阿司匹林具有抵抗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炎症的效果; ( 3) β-谷甾醇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的抗炎效果更强。
3 讨论
阿司匹林是非甾体抗炎药的一种,其作用机制是不可逆地非选择性抑制环加氧酶( COX) ,进而抑制前列腺素( PG) 的合成发挥抗炎作用,由于其抑制COX-1,进而产生其常见的副作用———胃小肠溃疡,但临床上广泛地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Gupta 等在1980 年通过角叉菜胶介导的水肿与棉球介导的肉芽肿模型证实,β-谷甾醇具有抗炎活性,效果类似于氢化可的松。抗炎作用的主要机制是通过机体的垂体-肾上腺素系统发生的。1993 年,Saeed 等通过大鼠的组织肿胀模型证明β-谷甾醇具有抗炎作用, 2006 年,Prieto 等,通过体外模型证实,β-谷甾醇的抗炎机制与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同,其主要是通过局部免疫调节来发挥抗炎作用。2008 年,Perianayagam等发现β-谷甾醇具有抗炎活性,其部分抗炎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与脂肪氧合酶通路。2010年,Loizou 等证实,在人血管内皮细胞上,β-谷甾醇抗炎机制为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以及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减弱NF-κB 的磷酸化,进而抑制动脉硬化,具有心脏保护作用。Rohini 等通过多种动物模型证实,β-谷甾醇具有抗炎与抗腹泻活性,其主要机制是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2011年,Michael 等证实β-谷甾醇通过增强巨噬细胞SHP-1 的活性进而减弱NF-κB 和STAT1 通路的活性,发挥抗炎作用。2012 年,Choi 等证实β-谷甾醇通过减少ON 的生成,抑制巨噬细胞IL-6活性,减少TNF-α、IL-1β 等炎性因子的分泌,产生抗炎作用。2013 年,Liz 等证实,β-谷甾醇促进细胞钙的摄取,抑制髓过氧化物酶、腺苷脱氨酶的活性,抑制IL -1β 、TNF -α 的水平,发挥抗炎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观察了使用最佳有效剂量的β-谷甾醇对阿司匹林抗炎药理作用的影响。为研制可降低阿司匹林胃黏膜损伤副作用的复方制剂提供药理研究基础。
本文研究表明: 通过大鼠足趾肿胀与小鼠耳肿胀炎症模型证实,在较好保护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剂量下,β-谷甾醇联合阿司匹林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的抗炎效果更强。β-谷甾醇降低阿司匹林胃黏膜损伤副作用的同时,增强了阿司匹林抗炎药理作用,提供了二者复方制剂研发的可能性,而关于β-谷甾醇对阿司匹林其他药效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1557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