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探城市规划和人居环境结合的必要性的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合理的城市规划就是要利用与改造这些自然环境,使城市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使之与自然资源环境达到最佳配置。本文从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居生存、社会主义和环境效益方面阐述了城市规划的主要性。

探城市规划和人居环境结合的必要性的论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人居生存环境结合重要性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落实和具体化,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总体部署与安排,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而人类生存环境的含义极其广泛,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人工环境或建筑环境,也包括社会、人文环境。科学的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居生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规划发展的新理念

  人类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趋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城市的发展不仅面临国内其他城市的竞争,而且还将遇到经济实力强劲的国外城市的挑战。如何从城市规划角度奠定城市发展基础,创造城市发展条件,提高城市效益和竞争力,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也是城市规划高标准、严要求的新课题。

  1.从城市整体布局出发;

  审时度势,量体裁衣,系统整合。城市规划必须具有战略眼光,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根据城市未来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人口规模、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历史人文环境,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海港、空港、公路、铁路、通信、供水、供电等方面的发展,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和规划。每个城市必须以自己的优势为依托,走发展特色经济之路,塑造城市鲜明的个性和形象,以避免城市之间的重复建设,减少城市之间的无序竞争。城市规划往往要通过建筑语言来表达,为此要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发挥建筑师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自然、环境建筑、文化等融为一体,形成城市的独特风格。

  2.加强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形象设计,实现具有自身个性化的园林城市;

  注重突出自己的特色、风格和品位,依托自然和人文景观,挖掘文化内涵,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承接传统又求新意,传统风格与时代气息并重;园林规划、建设、管理三者并驾齐驱;巧用造园造景艺术手法,以绿为主,以美取胜。北京是首批园林城市,北京在创建园林城市中,着力保护古都风貌,用绿化来体现古都的庄重和历史文化风范。传统风韵与时代气息并重,古典与现代融合,实现了古都风貌与时代精神的巧妙结合。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城市总体功能能否有效发挥,关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能否协调发展。城市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制定好城市规划,要按照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进行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一系列关系。通过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制定城市规划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要听取专家的意见,多方比较,反复论证,经过法定程序审批,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规的权威性,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

  二、人居生存环境——生态城市的产生

  18世纪末到19世纪,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人口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人们要求与大自然融和、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如傅立叶的“法郎基”、欧文的“新协和村”、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美好愿望,但没有得到很好实施。后来人们又提出许多理论,如意大利嘎涅的“工业城”、法国柯布西埃的“光明城”、赖特的“广亩城”等,其基本思想都体现了生态规划的原则,实现城市的生态良性循环。而真正进行有意识、有组织地系统性的研究始于近代20世纪20~30年代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复兴于60~70年代的环境和资源危机引起的系统生态学的研究,繁荣于80~90年代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1981年前苏联科学家由此衍生出“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生态城市”的理想居住模式,生态城市建设才开始真正走向其实施阶段。

  生态城市的含义就是指生态上健康的城市。它是技术和自然地充分融合,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这里的“生态”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二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换句话说,就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高效、和谐的人类栖地。从目前的认识水平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出发,可以将生态城市的含义作如下理解:

  (1)从生态哲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实质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生态城市的价值取向所在。且只有人的社会关系和生态意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实现;

  (2)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经济重在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量的增长;

  (3)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都将生态化;

  (4)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5)从城市规划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城市景观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构成与表现;

  (6)从地理空间角度看,生态城市是一城市化区域、城乡复合体,城与乡融合、互为一体,这里城与乡只是分工上的不同,与传统城市和乡村对立的二元经济模式有本质区别。

  生态城市是一种以和平为功能的建设观。建立生态城市不仅仅涉及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改造和建设,还涉及到人们的观念、意识、伦理和生活方式,因此需要各学科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综合分析、系统进行。

  三、剖析城市规划与人居生存环境相结合的必要性

  在住宅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房地产开发商及有关部门为了追求经济收益,忽视了“人居环境”这一重要方面,不管所处地区如何,一再提高容积率,剥夺了居民享受阳光的权力和绿化休息空间,尤其是建筑风格和形式一旦看好,不管南方北方一哄而上的效仿。例如:塔式住宅建筑固然能使居住建筑布局灵活丰富,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提高容积率,但对于不同地区来说它们有着明显的功能上的差别。而在北方地区,城市人口密度一般远低于香港,用地面积却远非香港可比,气候比较寒冷干燥,更需要住宅建筑有良好的朝向和保温性能。而塔式住宅外墙面积过多,不但提高了造价,也提高了采暖费用,而且一半以上的住户朝向较差。但近些年来这类塔式住宅在我国北方城市中相继出现,并仍在继续修建,这与当前人类所共同呼吁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住区”是相背弃的。

  城市规划与人居生存环境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我国城市参与21世纪世界城市文化形象的竞争,增强城市竞争力。城市文化与形象竞争已成为21世纪世界城市竞争的主要方面。只有塑造出独特的、民族的、个性化的城市文化与形象,才能产生巨大的城市凝聚力,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流动,增强城市的交流性、世界性、竞争性,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市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将更全面、更深入地参与世界城市竞争,因此挖掘、发现、升华具有民族性、地方性、个性化的城市文化,进行城市规划与人居生存环境的紧密结合,就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154396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