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科服务区域定位明确,具体服务区域有:辨识体检区:设中医体质辨识诊室3个、现代医学体检区(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的区域);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其中设有中医专家诊室(健康咨询与指导的区域);传统疗法门诊(健康干预区域);辅助区域(包括健康宣教区、候诊区、特色疗法室等)。四大功能区域联合在同一层楼,一体化的规划建设更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就诊,形成“治未病”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要以理清思路为先导,以建成“中心”为目标,以软件建设(制度、方案、规范、文化理念)和硬件建设(房舍、人才、设备、设施)为内涵。治未病科位于我院门诊楼五楼,占地面积逾两千多平方米,拥有宽敞舒适的服务环境。内设多个专科,独立的检查室,拥有先进的中、西医体检设备和数字化健康管理系统。汇集了脾胃病、心脑血管、老年病、呼吸、针灸推拿等多学科中医专家队伍。治未病科配备专职医护人员18人;其中中医类别人员15人,占83.3%,人员配备满足“治未病”服务功能的需要。治未病科配备了健康状态信息采集设备、健康状态信息管理设备、健康状态辨识及风险评估设备、健康咨询与指导教育、健康干预等设备,如:中医四诊仪、和谐中医养生治未病软件管理系统、现代医学体检设备、打印机、电话、专用文件柜、中医文化宣传栏、宣教电视等多媒体影像设备,以及各类针灸针、火罐、刮痧板、梅花针、磁耳珠、王不留行籽等器械器具,温灸盒、电针机等中医治疗设备。设备配置能满足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需要。2.3建立具有中医养生指导功能的治未病软件管理系统我院治未病科建立了中医养生治未病软件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有①建立治未病健康档案;②中医体质辨识;③中医体质调理;④中医四季养生方案;⑤统计分析;⑥主任知识库管理;⑦健康短信发送平台。
我院治未病科采用DS01-A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进行舌象、面色、脉象诊测的信息采集及辅助体质辨识,供中医辨证参考用。DS01-A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由舌象、脉象、面色诊测信息采集单元和体质辨识单元组成。对舌、面特定部位的图像进行采集、存储与输出;对脉搏信号进行采集、存储与输出;把ZYYXH/T157-2009《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转化为电子化格式,通过问诊,得出体质辨识结果。做到四诊的统一化客观化系统化。
修订《东莞市中医院基本服务和技术操作规范汇编(治未病科分册)》并执行。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健康干预方案,指导服务对象进行健康干预(包括中医健康教育和养生指导以及中医传统疗法的干预等),开展的针刺、灸法、火罐、推拿、天灸、刮痧、蜡疗等多种中医预防保健技术,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做到针药并施内调外治,充分运用传统疗法技术治未病。
我院治未病科宣教室拥有中医文化健康宣教宣传栏、宣教电视等多媒体影像设备。治未病科编制了多种的健康教育处方、养生保健知识手册、宣传栏等等,便于开展“治未病”服务的健康宣教工作。多次深入社区、学校、工厂、机关进行健康宣教,治未病科与媒体紧密合作,多次在东莞日报,东莞时报、东莞电视台传播中医养生知识。并与东莞电台开辟“莞饮莞食”节目,已坚持1年多,深受市民喜爱。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治未病的服务,提供健康咨询、养生指导和健康干预及个性化的预约服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实行了数字化管理的模式。还应用《“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效果——健康情况改善和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效果评估工作(如健康改善情况、服务满意度评价等资料的收集),定期跟踪回访服务效果,并及时进[5]行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以不断改进服务理念、服务准则、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功能、服务作用等方面的工作,达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1541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