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拼音写词语。(4分)
zhèn hàn qǐ sè áo yóu
( ) ( ) ( )
zhì tài kě jǖ nà liáng rǒu hé
( ) ( ) ( )
mèng huàn yì wèi shēn cháng
( ) ( )
二、按查字典要求填空。(3分)
诵:部首( )再查( )画“诵”有两种解释:
(1)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
(2)称述,述说。
在“诵读”一词中可取第____种解释。
昧:部首( )再查( )画“昧”有三种解释:
(1)昏,糊涂,不明的;
(2)隐藏,隐瞒;
(3)暗。
在“半明半昧”一词中可取第___种解释。
三、把下面成语补充完整。(3分)
滥( )充数 眼花( )乱 ( )蚌相争
琳( )满目 摇摇欲( ) 应接不( )
四、组词。(4分)
椟( ) 滂( ) 蜿( )
读( ) 傍( ) 婉( )
五、把搭配不当的词语改正过来。(4分)
悦耳的电影( ) 提高工作( )
精美的动物( ) 整理垃圾( )
六、改病句。(4分)
1.坚持写日记,能丰富和提高写作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对我的批评基本上是完全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分)
1.( )在校内、校外,我们( )要做文明的学生。
2.( )你虚心好学,( )会找到可以求教的老师。
3.( )我是小学生,( )应该用《小学生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八、照样子改写句子。(4分)
例:我们的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在树下,我们的船泊了片刻。
1.妈妈在灯下为我缝补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风从西北的海滩那边沙沙地掠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按原文填空。(4分)
1.渐渐地我的眼睛( )了,我好像看见( )。
2.我攀登过( )的( ),游览过( )的( ),却从没看见过( )这一带的山。
十、判断下面的句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7分)
1.《繁星》的作者先后在家乡的庭院中,南京住处后门的菜园边和海上轮船的舱面上看繁星。( )
他在这三个处所看到的繁星各有不同,“星群密布的蓝天”是在家乡庭院中看到的景象。( )
2.“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这里“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指的是“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来晃悠!”( )
3.雷锋同志说:“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
4.太阳刚从东方升起来。
(1)红是红得很,但没有亮光。( )
(2)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
(3)暖暖地照在人们身上。( )
十一、阅读短文,按文后要求去做。(20分)
春笋
1 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2 春日,春雨潇潇,绿幽幽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雨雾纷扬,洒在竹叶上,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滴嗒——滴嗒——小水珠掉落在地上,渗进土里了。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吮吸着母亲的乳汁,咂呀咂,积聚着力量。
3 嗬,一夜之间,又有无数春笋拔地而起啦!瞧,漫坡遍地,麻麻密密。一个个像尖锥似的。
4 啊,春笋生得多么顽强啊!春雷一动就破土而出,冲破地皮蹦出来,顶开沙砾冒出来,窜过石缝钻出来……别看它们嫩生生的,浑身可充满活力,比钢钎更刚强,比风钻更锐利,任何阻碍也压制不住它们向上的生机。
5 啊,春笋长得多欢畅啊!迎着阳光、吸着雨露,一个劲地拔节。叭叭叭,一节,一节,又一节……你追我赶,竞争着向上。
6 长吧,长吧!高高的蓝空多广阔,看谁快快长成材,比谁早日作贡献。△
1.按分好的段落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2自然段里,用“——”画出作者看到的景物,用“~~~~”画出作者听到的声音,用“ ”画出作者的联想。
3.文章中主要运用了_____和_____的修辞方法。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对的画“√”,不对的画“×”)
(1)作者看到了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笋。( )
(2)作者热情赞颂了春笋“竞争着向上”的精神。( )
十二、作文。(40分)
题目:我爱动脑筋。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ti/9669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