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会写。(10分)
lu tuó shǔ yú lǚ yóu wú xiá pí bèi
( ) ( ) ( ) ( ) ( )
dào dé bǔ zhuō shāo huǐ níng gù jīng jì
( ) ( ) ( ) ( ) ( )
二、我会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组词。(6分)
( 艰)辛 绸( 缎 )
( 坚 )定 (艰 ( 段 )落 (段 缎 锻)
( 艰)巨 ( 锻)炼
( 克)服 ( 秧 )苗
攻( 克 )(刻 克) 遭( 殃 )(秧 殃 央)
( 刻)苦 中( 央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龇( )( )嘴 ( )( )不解 ( )( )以求
( )峰( )立 突兀( )( ) 水( )如( )
四、我会选词填空。(9分)
盼望 渴望 希望 期望 愿望
1.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 )靠你们。
2.我们不应该辜负老师和父母的( )。
3.我的()是“和平之花”永远开放。
4.在等待与( )中,春天终于来了。
5.我( )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无论……都…… 只要……就……
即使……也…… 不是……而是……
1. 飞机装上雷达,( )在漆黑的夜里,它( )能安全飞行。
2. ( )什么地方,( )比不上我的家乡美。
3. 放学回家后,我( )先出去玩,( )先做作业。
4. 明天( )不下雨,春游( )会照计划进行。
五、我会找出意思相近的几组对应地写在括号里。(6分)
拮据 梦寐以求 器重 赠予 困难 疑惑不解
馈赠 日思夜想 看重 闷闷不乐 迷惑不解 愁眉苦脸
( )--( ) ( )--( )
( )--( ) ( )--( )
( )--( ) ( )--( )
六、我会填。(6分)
1. ,孤云独去闲。
2. ,澄江一道月分明。
3.几行红叶树, 。
4.精诚所加, 。
5.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爱人者, ;敬人者, 。
7.这样的山 这样的水,这样的水 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 ,山间 ,江上竹筏小舟 ,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 ,真是“ ”。
8.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 ,时而 ,时而 ,时而 ,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七、这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物,请将人物的品质填上相应的括号里。(5分)
1.诚实、有信用 2.宽容、关爱 3、机智勇敢 4.自尊、自强 5.认真、实在
(1)《夜莺的歌声》中的小夜莺 ( )
(2)《尊严》中的哈默 ( )
(3)《万年牢》中的父亲( )
(4)《中彩那天》中的父亲( )
(5)《将心比心》中的母亲( )
八、阅读理解(16分)
(一)课内阅读。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下面临着一个首先难题。”“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中彩( ) 难题( ) 闷闷不乐( ) 为什么(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3、片段中,“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
4、文中的“父亲”后来是怎么处理的?对“父亲”的处理你赞成吗?说说你的观点。
——————————————————————————————————————
(二)、课外阅读
①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②春天,原野上的春色,把漓江打扮得更加美丽。绵绵春雨,增加了漓江的水量,催开了两岸鲜艳的野花。随着气候转暖,来漓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漓江像一条友谊的带子把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
③夏天,漓江的水更清了,人们有的在江中游泳,有的在江中划船,有的玩水球……漓江洗去人们一天的疲劳,使人们感到轻松愉快。
④秋天,桂花开了,漓江两岸飘着醉人的桂花香。我们学习过后,荡着小船在江上游玩。那两岸的青峰分明地立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兴奋地抢着划桨……
⑤冬天,漓江因为旱季到来而变浅了,但水还是那么清,山还是那么绿。江畔的柑桔树已挂满累累果实,人们正在紧张地收获。
⑥漓江的四季都很美。我喝着漓江的水长大,我一定要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
1.给文章加个题目。(2分)
2短文第②~⑤自然段是按( )顺序写的。从( )、( )、( )、( )这些词中可以看出。
3.分别用“ -------------- ”和“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2分))
5.文中画“ ”句子是个( ) 句,请你展开想象再写个描写人们在漓江上游玩的句子。(3分)
6.读了这篇短文后,想想《桂林山水》中的漓江,请你写几句赞美漓江的话语。(2分)
九、作文(30分)
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会与很多人相识相交,如(朋友、老师、父亲,……)请你以我的**为题,写一篇表现人与人之间真诚、关爱、帮助的文章,400字左右。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ti/954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