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拼音,把词语补充完整。
zhèng shì
( )重其( )
ào tǐng yì cháng
( )然( )立 ( )味深( )
sù jìng
( )然起( )
二、按要求查字典。
1.“棠”按音序查字典应查(),按部首查字典应查()部。
2.按数笔画查字典的方法,“乍”查()画;“册”查()画;“垂”查()画。
3.按部首查字法“规定”的“规”字部首是(),在字典中四种解释:
①圆规,画图形用的仪器;②法则,章程;③相劝;④谋划。在“规定”一词中应取
第()种解释。
4.按音序查字典的方法,“砌”应查字母(),音节是();“藻”应查字母(),音
节是();“熬”应查字母,音节是( )。
三、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珊珊来迟 忙然若失 正重其事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幕色降临 落译不绝 履履夺瑰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年过六甸 意味深常 斤斤有味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选择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棵 颗 拄 驻
1.一( )坚强的、充满希望的心在向你微笑。
2.一( )美丽的生命之树在祖国温馨的阳光下生长。
3.有人很大方,只是( )足观赏。
4.老奶奶( )着拐杖,牵着孙孙来看花。
五、归类写词语。
翻来覆去夜深人静交头接耳热泪盈眶腾云驾雾
横眉立目全神贯注群星璀璨喜不自禁兴高采烈
阳光灿烂万丈深渊霞光万道七手八脚争先恐后
1.表示动作的: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2.表示环境景色的: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3.表示面部表情的: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六、读下面的句子,注意每组两句话中带点的词意思有什么不同,然后写下来。
1. 这里的风景非常优美。( )
今天晚上我饱饱地美餐了一顿。( )
2. 这本书的内容太丰富了,得好好地消化。( )
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更好的消化。( )
3. 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中国石”有_____大小,黄白色,不仅整体_____祖国_____,连表面_____的起
伏也与大陆_____相似。
3.古井像一位_______,用她的甜美的___________着她的儿女。
4.如果没有他们的_____,没有他们的_____,就没有这用石板____,就没有____,也就
没有游人的_____。
八、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鼠和狼
一只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不小心跌落在一只睡着的狼身上。狼猛地跳起来,要吃掉
松鼠。松鼠就请求说:“放了我吧。”
狼说:“好,我放了你,不过你要告诉我,为什么你们松鼠这样快乐,而我们老是闷闷
不乐。我看你们总是在树上玩呀、跳呀。”
松鼠说:“你先放我回到树上去,我在树上告诉你,要不然我实在怕你。”
狼就把它放了,松鼠上树,在树上对狼说:“你老是闷闷不乐,就是因为你凶恶。你的
心肠残忍毒辣。我们快乐,因为我们善良,不对别人作恶。”
1.在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
( )____( ) ( )____( )
2.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个寓言故事向我们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秋天
秋天来了。树上的叶子,有的渐渐变黄,还有的秋风一吹,就离开了枝条,在空中飘荡 。只有松树、柏树和冬青,仍旧长着碧绿的叶子。
彩色的蝴蝶、红色的蜻蜓,在空中飞舞,好像有些疲倦,不再那么活泼了。
那些鸡冠花金鱼草美人蕉仍旧开着美丽的花朵向人们微笑
田野可是另一番景象。庄稼熟了,稻子、玉米、豆子……一片金黄。秋风吹来,不时送
来一阵阵清香。这是收获的季节,人们正愉快地为迎接丰收忙碌着。
你再看看天空吧!显得格外高了,多么爽朗啊!
1.给第三自然段填上标点。
2.解释画“一”的词在课文里的意思。
仍旧—— 爽朗——
3.第一自然段写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写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第三自然段写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第四自然段写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第五自然段写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ti/944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