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选项填在下表中。每个小题3分,共60分)
1.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A.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中国的成立C.渡江战役的胜利D.一五计划的完成
2.现在我国处于“十二五”计划期间,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吗?()
A.实行土地改革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D.进行三大改造
3.你爱看《法律讲堂》栏目吗?构建和谐中国,必须重视法制建设。你知道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
A.1949年B.1956年C.19 54年D.1978年
4.时期,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这突出表明期间()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
C.国民经济发展缓慢D.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和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956年八大的召开
B.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976年粉碎“四人帮”
C.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1949新中国的成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6.下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
③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④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
7.如果你想实地考查了解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情况,不应该去()
A.深圳B.汕头C.珠海D.香港
8.下图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加的原因是()
A.新中国的成立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改革开放的实行
9.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因为:()
A.他经历了“三起三落”B.他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
C.他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D.他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10.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并把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的会议是()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11.“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12.香港、澳门的回归,其重要意义有:①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②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③为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④向世界显示了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
13.我国导弹事业发展的背景包括:①打破西方的核威胁和核讹诈②适应现代化条件下的战争需要③与美国对抗④当时得到苏联帮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4.“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B.华罗庚C.邓稼先D.袁隆平
15.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科技发展,各国都把抢占科技前沿目标、发展高科技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因素,为此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启动了发展我国高科技的()
A.“星球大战计划”B.“九五计划”C.“尤里卡计划”D.“863计划”
16.当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了无限的娱乐和信息,但随着上网装置的普及和便利,沉溺于网络的青少年也持续上升,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这表明:()
A.网络技术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B.网络技术增强了人们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
C.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D.网络技术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
17.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放在“优先发展战略”的领域是()
A.教育B.高新科技C.高等教育D.电子产业
18.31年前,我国运动员许海峰取得金牌,实现了中国人奥运会上零的突破,他夺金项目是
A.体操B.游泳C.射击D.乒乓球
19.下列能够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有:①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②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③吃“公家饭”、端“铁饭碗”成为大家的追求④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⑤“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
20.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下列体现了这一做法的有
①改善交通条件②实施“安居工程”
③改革养老保险制度④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ti/382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