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治《笑迎新生活》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你也许在感到高兴的同时,又有点孤单。这时,最好的选择应该是 ( )
A、课余时间去找小学同学玩,对不认识的同学敬而远之
B、主动向新同学介绍自己,尽快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之中
C、能沉默时则保持沉默,等待新的同学主动来找自己玩
D、时刻保持警惕,提防同学取笑,不让同学伤害到自己
2、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 )
A、面对环境的变化人类要去适应它 B、面对环境的变化人类要去改变它
C、面对环境的变化人类要去回避它 D、面对环境的变化人类要去珍惜它
3、在新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有很多新鲜事需要我们用良好的心态去感受。下面几种心态中不可取的是( )
A、看到新的学校,我觉得自己又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B、看到新奇的实验仪器,我感到科学在向我们招手
C、看到新的同学和老师,我相信又会多一批良师益友
D、看到厚厚的教材,我觉得学习肯定很苦很累,前途渺茫
4、爱默生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这说明我们在新同学面前( )
A、要表现宽容 B、要同喜同悲
C、要主动热情 D、要相互尊重
5、“友谊是天地间最可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的一种安慰。”邹韬奋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相聚在新的班级,我们应该团结友爱 ②同学之间应该建立亲密无间的友谊 ③深挚的友谊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④我们进入七年级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深挚的友谊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彩虹的美丽在于他的七色光彩,班级的美丽在于 ( )
A、我们有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 B、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
C、我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特长 D、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
7、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班集体中 ( )
A、只要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 B、要团结协作,相互配合
C、只要努力学习,不要做其它事 D、要明荣知耻,是非分明
8、但丁说:“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很矮的小树。但要是它长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颗大树。”这就告诉我们 ①白松不是一种优良树种,不能适应各种环境 ②个人离不开集体,良好的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沃土 ③只有在良好的集体中,个人才能茁壮成长 ④土地与白松、集体与个人的成长并没有什么关系(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到了新的班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尽快地和同学认识,并结成好朋友,比如说 ①主动作自我介绍 ②主动了解和帮助同学 ③只与有相同爱好的同学相互交流 ④建议班集体开展一些小组互助活动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在班级篮球比赛中,个人的单打独斗难以取胜,如果注重整体协防,配合进攻,这样更容易赢得比赛,这说明 ①班集体中不能有个人才能的发挥与表现 ②一个人应该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服从于整体需要 ③班集体的成功需要成员的密切配合 ④各个成员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能大大提高班集体的整体能力 (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11、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求学期间曾游荡、赌博、醉生梦死,考试成绩不合格而留级。但不久他大梦初醒,认识到自己的放荡行为很不应该,便以虔诚悔过的态度罗列出自己的八大罪状:缺乏毅力;欺骗自己;轻浮;不谦逊;脾气暴躁;生活放纵;缺乏主见;缺乏反省。他还将上述八大罪状记入日记,以此自戒。托尔斯泰的学习也因此有了很大进步,后来,他终于成为全球闻名的大文豪。这一事例表明,决定人的学习成绩,甚至影响人一生前途和命运的主要是( )
A、学习习惯 B、学习方法 C、时间观念 D、学习态度
12、下列对新的中学生活认识正确的是 ( )
A、学习单调、负担过重 B、要积极适应,勇敢迎接挑战
C、新同学多,不便合作 D、太多的功课使学习不能专注
13、困难时,会感到学习太苦了;当自己经过刻苦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时,会获得一种成功的快乐。”小琛的这段日记说明 ( )
A、学习是无法放弃的 B、学习是苦不堪言的
C、学习是十分快乐的 D、学习是苦乐交织的
14、在2005年6月《大河报》举行的高考状元学习座谈会上,几位高考状元强调,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在于有没有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就是要求我们做学习的管理者。对于初中生来说,做学习的管理者,应注意 ( ) ①学会自主学习 ②提高学习效率 ③科学安排时间 ④经常加班加点 ⑤减轻课业负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15、学习效率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那么你有哪些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呢?( )
(1)课前认真预习,了解教师讲课的重点;(2)多做课外辅导资料;(3)上课专心听讲,解决掌握知识难点;(4)课后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A、(1)(2)(3) B(2)(3)(4) C(1)(2)(4) D(1)(3)(4)
16、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告诉我们
A、学习要注重积累 B、学习节奏各有快慢
C、学习不能靠记忆 D、学习方式各有特点
17、培根有句名言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成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①学习有利于完善、提高自我 ②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 ③只要多读书就一定能够成才 ④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小敏、小刚、小明是同班同学。小敏喜欢通过阅读来学习,小刚觉得听别人讲更容易学到知识,而小明觉得自己动手的事情更容易记住。这说明( )
A、小敏、小明比小刚要聪明得多 B、老师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
C、小敏、小刚、小明的性格各异 D、他们的学习方式各有特点
19、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句话告诉我( )
A、早晨的时间是最宝贵的,我们应该特别珍惜
B、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的勉励自己和他人
C、应当抓住学习的宝贵时间,时光是不等人的
D、时光不可能倒流,青少年时期应该玩够玩好
20、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启示我们( )
A、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探索世界的奥秘
B、人都要学会登高山、临深溪等探险活动
C、每个人都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现代理念
D、登高山、临深溪才能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解答题(60分)
21、有一个班集体学习氛围很好。口语优异的英语课代表每天为同学们用英语讲一个小故事;酷爱文学的语文课代表为同学们精心选取“每日一句”;数学特好的数学课代表为同学们精心准备“每日一题”;思品课代表则每天准时为同学们播报“每日要闻”……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同学们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期末班级评比中,该班以明显优势赢得了“优秀班级”称号。
(1)这段材料体现了该班什么特点?(3分)
(2)进入中学以后,我们都有了自己新的班集体。请你说说,我们应如何创造一个优秀的新集体?(6分)
22、小华在小学时,是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可是进入初中后,随着科目增多,小华感到时间不够用,成绩有很大的滑坡,他父母很着急,小华也是忧心忡忡。
(1)你认为造成小华忧心忡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3分)
(2)面对忧心忡忡的小华,你准备怎样来劝导他?(6分)
23、一天,小鹰、小鸭和小鹿在小河边发现了一箱水果,它们决定把这箱水果拖到动物俱乐部去。于是,各自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系在水果箱上,一头系在自己身上。小鹰想从天上飞过去,就用力往天上拉;小鸭子想从水里游到目的地,就往水里拉;小鹿则想走大路,就往大路上拉。结果是水果箱一动也不动。
请你想一想:
(1)水果箱一动也不动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这一实例对于我们创建优秀班级有何启示?(5分)
24、进入初中,科目增多,难度加大,老师讲课的方法也变了,学校、家长对同学的要求也高了。有的同学很快适应了初中学习新的特点,而有的同学不适应这种变化,于是逐渐变得厌学,甚至逃学、经常违反校纪校规。那么你通常对“学习”是如何理解的?是享受,是痛苦,还是……说说理由。(6分)
25、升入中学,我既兴奋又紧张,一切对我而言都是崭新的,新校园、新同学、新老师……看到周围一张张生动陌生的脸,我真想和他们交朋友。但每当看到同学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时候,我又感到自己很孤独。我比较内向,不善言词,不敢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和我说话呢?我为什么不能融入到他们之中呢?(摘自一个中学生的日记)
(1)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你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吗?(3分)
(2)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你是怎么做的?(4分)
(3)请你帮日记的主人出出主意,该怎样走出孤独的困境?(5分)
26、进入初中,学习的科目增多了,难度加大了,老师讲课的方法也变了,学校、家长对同学的要求也高了,有的同学不适应这种变化,于是逐渐变得厌学,甚至旷课、逃学,经常违反校纪校规,为了引导同学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班主任决定召开一次以“学先贤事迹,做学习主人”的主题班会。
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同学:
(1)请你对那些厌学,甚至旷课、逃学的同学的行为作出评析(4分)
(2)古人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的感人事例,这对我们有什么有益的启示?(4分)
(3)请你再收集一些劝学的格言或勤奋苦读的事例与你的同学进行交流。(4分)
(4)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缩小差距,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4分)
【初一政治《笑迎新生活》测试题】相关文章:
8.初一政治测试题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ti/3677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