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教育孩子的想法不一致怎么办?
女儿想要奖励
柳女士和丈夫对女儿蓉蓉(化名)的教育一直都比较重视。女儿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夫妻俩就送孩子去学了珠算、心算和舞蹈等项目。因为这些项目大多是“兴趣班”,幼儿园里也谈不上什么学习成绩,柳女士和丈夫对女儿的教育也没有什么争议。
可随着女儿的慢慢长大,柳女士和丈夫之间逐渐产生了分歧。
今年9月,蓉蓉上了小学。一天,她回到家里突然说:“妈妈,老师说我们以后要经常考试。我要是考得好了,妈妈是不是要给我奖励呢?”柳女士说:“你考得好是应该的啊,为什么还要奖励呢?”女儿说:“我做得好就应该表扬嘛!”刘女士知道随着女儿长大,个性也会越来越强,而且女儿要的奖励无非是些喜欢的书和小贴纸一类的东西,买给她也很正常,于是就答应了。
不久,蓉蓉在一次考试中考得很好,柳女士就带着女儿去书店买了不少她喜欢的小东西。可丈夫得知妻子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好就买了这么多东西,很不高兴。他说:“读书用功是应该的,你这样只会把女儿惯坏了。”
过了几天,女儿又提出以后最好能用现金奖励她。“买书奖励还不够吗?再说,妈妈不是给你储钱罐和硬币了吗?”可女儿说硬币太少,希望能多攒一点钱,存起来今后买东西。柳女士知道女儿拿了钱也不会乱花,而且就算是要钱,十块二十块也就行了,况且女儿养成攒钱的习惯未必不是好事,也就答应下来。可这和丈夫的观点又恰恰相反。“这么小的孩子,考得好就用现金奖励?我看你这样溺爱孩子肯定会适得其反的。”丈夫说。
女儿的画中竟然没有父亲
平时丈夫对小孩子非常严格,遇到女儿做得不对,就会严厉地批评她,再告诉她如何改正。而柳女士却恰恰相反,她知道丈夫严格也是为了孩子好,但她觉得孩子毕竟是孩子,对女儿要温柔一点,讲究一点方法。
长此以往,女儿对刘女士越来越依恋,而对严厉的父亲则愈发逃避。前两天,“神七”飞天,女儿蓉蓉画了一幅画表达快乐的心情。画中小蓉蓉和妈妈乘坐“神七”遨游太空,之后又去世界之窗游玩,不亦乐乎……
“你的画里面怎么只有妈妈和你,爸爸在哪里啊?”父亲看到女儿的画中竟没有自己,对女儿说到:“有爸爸、有妈妈、有蓉蓉的三口之家才完整的。”女儿这才把父亲加在了画里,安排成“神七”的飞行员。
丈夫把自己和女儿的疏远归罪于柳女士对孩子的“容忍政策”。而柳女士自己也知道,女儿只和自己亲近肯定不是好事,但她对丈夫对待女儿的教育方法也不太认同。
“我们都是为了女儿好,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分歧呢?到底又该听谁的?”刘女士有点想不通。
心理分析
父母可分为四种类型
对于柳女士的困惑,记者采访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心理健康专家袁郡女士。她说,其实柳女士和丈夫遇到的情况,是在很多家庭共同存在的问题。亲子教育是社会中很重要的课题,但绝大多数父母都未接受正式训练,学习如何做好父母的角色。夫妻双方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形成在亲子教育方面不同的态度和理念。多数父母都是用自然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甚至是从自己的父母身上学习如何做父母。
传统的父母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讨好型”。这类父母希望孩子幸福开心,不希望孩子有负面情绪,认为满足孩子是正常的、孩子长大自然懂事,因此容易满足孩子提出的需求,事事以孩子为中心,孩子生气时,家长会试图逗孩子开心,结果导致孩子的需求越来越高,孩子没有界限的概念,会越来越任性,认为得到的.都是理所当然。
柳女士是这种类型的母亲。女儿提出需求,柳女士也会问:“考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还要奖励?”可当女儿有更强烈的愿望表达时,她也会满足孩子,没有了解孩子需求背后的动机。
二是“说教型”。这类父母希望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行为准则,希望孩子成功,认为孩子做得好是应该的。他们有严格的行为规条,当孩子的行为与之不符时,就会讲他们认为对的道理,他们往往更关注事情的结果,而不关注孩子的情绪。结果可能导致孩子得不到认同和肯定、缺乏自信;容易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对抗和愤怒的情绪,影响亲子关系往更差的方向发展。
柳女士的丈夫倾向于这种类型。他认为女儿“读书用功是应该的”,当女儿做得不对,就会严厉地批评,他也没有去欣赏和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关注孩子的情绪,协助孩子建立自信。
三是“冷漠型”。这类父母抱着“一切顺其自然”的想法,他们虽然心里也爱孩子,但觉得知道他安全就足够了,他们相信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干涉也没用。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这类父母往往对孩子的行为和情绪采取“不关注、不干涉”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导致孩子得不到适当的引导,没有安全感,不知如何与外界沟通,也有可能变得有侵略性,或者出现自闭的症状。
四是“体罚型”。这类父母相信“孩子不打不成材”,做父母的就要有父母的权威才行。孩子有负面情绪或行为不符合其标准时,他们会斥责、甚至打骂孩子,结果可能导致孩子自尊受挫,自信心严重不足,常有耻辱、不值得存在的痛苦感受,甚至可能产生自虐或暴力倾向。
袁郡介绍,以上四种类型的分类也不是绝对的,有些父母也有可能是两种或多种类型的混合,比如偏向“说教型”但有时也显示出“体罚型”的特点。但毋庸置疑的是,哪一种类型的教育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为他们健全的人格发展创造出一个温馨、平衡的环境。
专家建议
积极沟通共创和谐家庭
除了柳女士和丈夫的教育方法不同之外,这个个案中还有个重要的现象,当两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时,没有积极沟通,找出解决的方案,这更会影响夫妻感情。而在不和谐家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性格上的缺陷。
“积极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还要掌握有效的技巧。”袁郡建议柳女士可尝试以下方法与丈夫解决问题:
和丈夫的沟通上,夫妻双方保持心平气和的沟通心态,保持好奇心,探索对方的家庭文化及成长经历中,有什么造成了各自的价值观,同时欣赏对方优秀的部分;然后双方共同学习新的亲子教育理念,比如读一本好的亲子书,或者报读好的亲子课程;最后根据孩子的特点,共同制定亲子教育方案,达成共识,并始终对待孩子的态度保持一致。
在柳女士、丈夫和女儿的三人沟通上,首先,父母要与孩子共同讨论和制定学习计划和奖励方案,奖励方案事先达成共识,而不是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充分尊重孩子自主权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界限;其次,要主动了解孩子需求背后的动机,而并非单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给她充分的爱、尊重与自由,同时让孩子了解父母未必会满足她所有的需求;而当孩子未达到奖励目标时,也鼓励孩子在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肯定孩子已经取得的成绩;另外,可以尝试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件工作,或者是一同旅游,在这个过程中放下所有的判断,享受过程,欣赏彼此的优点,修复目前的父女关系。
“总的来说,做到‘多肯定,少批评’;多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少满足物质需求;多建立朋友式的亲子关系,少维护传统的父母权威。把握了这‘三多三少’,相信柳女士和丈夫还有女儿一定会建立起新的快乐、和谐的家庭氛围。”
【夫妻教育孩子的想法不一致怎么办?】相关文章:
2.对孩子的教育心得
3.对孩子的教育效果
5.孩子的生命教育
6.教育孩子的经验
7.教育孩子的心得
8.孩子的教育随笔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ti/3607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