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强音》阅读练习题和答案

试题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强音》阅读练习题和答案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

  瑞典文学院的授奖评语,用了专为莫言“量身打造”的概念——“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相融合”。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莫言的作品展现了将独特性与世界性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学魅力。

  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总是体现着独特性与世界性的深刻辩证关系。莫言作品于世界而言的独特性就是其浓郁的中国特色。莫言写作的根在中国,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莫言作品的独特性,又令人欣慰地为世界所理解。事实上,优秀的作品所体现的精神追求,堪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是人类文明得以从文学中获取发展与进步力量的原因所在。

  瑞典著名汉学家罗多弼在谈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时说:“我们都是人,归根结底,我们具有同样的需求、同样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性,每种文化也都有它的独特性。但是我相信独特性还是以普遍性为基础的,甚至可以说,独特性是普遍性的具体体现。”莫言自己说,他的小说“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莫言的获奖表明,一种文学作品,越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就越是会具有可以拨动世界各国人民心弦的共 鸣力。一部文学作品,越是植根于中国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之中,就越是能够具有世界影响力。只有那些贴近中国实际、贴近中国民众生活的作品,才能永远站立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之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重新认识、了解和学 习中国文化的热潮。随着大量中国作家的作品被译介到国外,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互动与交叉影响。中国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显然只是个时间问题。《瑞典日报》刊登莫言的照片时,特意加了《中国之声》这样的标题,认为莫言的获奖标志着中国、亚洲的文化和经济地位在全球不断上升。澳大利亚外长卡尔称,“对中国人来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同将宇航员送上太空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崛起的一个重大象征”。一些媒体还把此次新闻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联系起来,认为这也是中国全球软实力战略的成功。

  国家的繁荣与精神产品的影响力成正比,中国文学已经传递出迈向世界的强大足音。来自世界的正向回应让人们看到,不断涌现的彪炳时代的中国精神产品,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人民日报 钟声)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莫言的获奖表明,一种文学作品,只要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只要植根于中国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之中,就会具有可以拨动世界各国人民心弦的共鸣力和影响力。

  B. 人类文明得以从文学中获取发展与进步力量,其原因是优秀的作品所体现的精神追求,堪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C.莫言认为:自己的小说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D.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重新认识、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东西方的文化,其差异在于人的差异,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性,每种文化也都有它的独特性。

  B .只有那些贴近中国实际、贴近中国民众生活的优秀作品,才能永远站立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之上。

  C. 随着大量中国作家的作品被译介到国外,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频繁互动与交叉影响,中国文学的影响力也将会不断的上升。

  D. 中国作家莫言收获的诺贝尔文学奖毫无疑问地提升了中国乃至亚洲的文化和经济在全球地位。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相融合” 的授奖评语是国际舆论对莫言的作品展现了将独特性与世界性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学魅力的肯定和认可。

  B.莫言作品的独特性在于他写作的根在中国,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

  C.文化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能够被彼此的理解和认同,是因为我们都是人,都有共同的意识形态,归根结底,我们具有同样的需求、同样的喜怒哀乐。

  D. 莫言的获奖无疑是来自世界的正向回应,这将促进中国不断涌现出彪炳时代的精神产品,不断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答案】

  5.A

  6.D

  7.C

  【解析】

  5.

  试题分析:原文是“越是……就越是会具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

  点评:从设错的角度看,文章的表述语设错选项的差别很小,仔细体会,有一个程度和表述范围的差异。学生把两句话放在一起比较,不难看出错误所在。

  6.

  试题分析:原文是:认为莫言的获奖标志着中国、亚洲的文化和经济地位在全球不断上升。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重点语句的能力

  点评:学生在做这类理解句子含义的选择题时,一般的方法是先找准与选项相关的答题区域,再根据关系密切的句子进行比对,一般的,设置的选项都是原句比对,很少有推论或者延伸观点的,比如本的区域是第六节的这句话:《瑞典日报》刊登莫言的照片时,特意加了《中国之声》这样的标题,认为莫言的获奖标志着中国、亚洲的文化和经济地位在全球不断上升。学生经过比对很容易看出错误所在。

  7.

  试题分析:“都有共同的意识形态”,文中没有这一表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点评:文章第二节的相关信息是“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总是体现着独特性与世界性的深刻辩证关系。”显然,选项中给出的判断是对文章的一种误解和随意延伸,是无中生有。一般的,只要是文章中没有出现的概念和延伸的观点,我们都视作错误。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强音》阅读练习题和答案】相关文章:

1.《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强音》阅读练习及答案

2.《秋》阅读练习题和答案

3.《中国梦》阅读练习及答案

4.马说练习题和答案

5.Myfancyroom练习题和答案

6.《中国茶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7.中国的人口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8.《家书》阅读练习题和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ti/325986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