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训练试题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竦( )身 ⑵迂( ) ⑶戳( )穿 ⑷吮( )血
⑸隔( )膜( ) ⑹偈( )子 ⑺涅( ) 槃( ) ⑻信札( )
⑼镣( )铐( ) ⑽挈( )妇将雏( ) ⑾缁( )衣
⑿禁锢( ) ⒀淤( )积
2.解释下列词语。
⑴竦身:
⑵高慢:
⑶隔膜:
⑷迁怒:
⑸依稀:
⑹缁衣:
⑺眷眷:
⑻拳拳:
⑼隐约其辞:
⑽素不相识:
⑾情随事迁:
⒀人心惟危:
⒁急于事功:
⒂延口残喘:
3.默写《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
二、自主探究
4.“民众”与“国民”有什么区别?白莽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词,说明他什么样的爱憎?
5.怎样理解文中的三个典故?(选取其中一个分析)
6. “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中的一些内容,在本文中许多地方有所表述,请举出有关语句加以印证理解。
7.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说“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请谈谈自己对鲁迅这种选择的看法。
8.依据文本,举例说明《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并分别谈谈它们的作用。
9.依据《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记叙柔石和白莽的内容,写一段文字为他们其中的一位画像。
10.依据文本,尝试补写下面的文字中省略的内容。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三、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9题。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11.第一段中“悲愤”与“悲哀”两词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说“将悲愤摆脱”而说“将悲哀摆脱”?
12.结合文章标题来理解第1段的文字,是为了“忘却”呢,还是为了“记念”?
13.第1段结尾说,“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忘却了没有? 从文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概括不超过22字)
14.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不超过22字)
(二)读下边的文章,完成13-17题。
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
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15.开头连用“前年的今日”“去年的今日”“今年的今日”三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16.加点句子中的“悲愤”能否改为“悲哀”,为什么?在《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悲愤心情的是哪一联?
17. 第二节引用向秀的《思旧赋》,目的是什么?作者说“然而,现在我懂得了”,作者懂得了什么?
18.“夜正长,路也正长”的含义是什么?
19.节选部分是全文的结尾部分,这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为了忘却的纪念训练试题】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ti/3136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