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计算应用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1
1、学校买来篮球30个,足球16个。如果买的羽毛球再添4个就与篮球和足球的个数和同样多。买羽毛球多少个?
2、学校买来篮球30个,足球16个。买羽毛球的个数是篮球与足球个数差的3倍。买羽毛球多少个?
3、一本书有200页,小明看了96页,剩下的要在8天内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4、一本书有200页,小明看了96页。看了的比没看的少几页?
5、小力今年10岁,爸爸的年龄是他的4倍。3年后,爸爸多少岁?
6、小刚举哑铃,第一次举了38下,第二次比第一次多举了15下,第三次举的是第二次的2倍。小刚第三次举了多少下?
两步计算应用题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下面想以人教版第四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做法和体会。
课堂教学片断描述
片段一:游戏激趣
1、游戏:猜铅笔支数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猜谜游戏好不好?
生:好!
(教师出示一只装有铅笔的袋,从中拿出 6支红铅笔)
师:你能猜到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现在袋中有几支笔还没告诉我们,所以不能知道袋 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
师:假如我告诉你,袋中现在有 4支铅笔,那你知道了吗?
生:知道,原来有 10支铅笔。
师:现在我把 5支铅笔送给灾区小朋友,还剩多少支铅笔?
生:还剩 5支铅笔。
师:同学们真聪明!
2、游戏练习:拼一拼,算一算
师:同学们今天都学得很认真!我们再玩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游戏名字叫做“拼一拼,算一算”。每四人小组都有一份资料,里面有多个条件和问题,看谁能拼出多道应用题,而且拼得又对又快。
生 1:学校里有40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生 2: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生 3: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师:同学们真是越学越聪明了!
[说明: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学得愉快,还使数学学得更容易些。 ]
片段二:生活情景数学化
1、看图编应用题
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购物好不好?
生:好! (兴致卓跃)
(电脑显示情景)
师: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这是什么?
生:皮球。
师:我们一起看电脑的演示,看看你会不会根据图的意思编成一道应用题题吗?谁来编一编?
(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 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2、看图编题: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编题高手,现在老师来变魔术,把一部分的红色皮球变成了花皮球。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编成另外一道应用题吗?
(电脑显示情景,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 6个红皮球和18个花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同学们越编越精彩。
3、对应练习:
师:商店里除了皮球外还有许多文具供大家购买,看看我们还可以买些什么。
(电脑显示题目)
生:我们还可以卖书包。
商店里有蓝书包 40 个,绿书包 30 个。卖出 37 个,还剩多少个?
[说明: 教学时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片段三:数学问题生活化
乘车问题:
师:今天我们买了很多东西,一起坐车回家好不好?
生:好!
(电脑显示坐车、上车、下车的情景)
师:车上原有多少人?到站后多少人下车?又上来了多少人?
生:车上原有 36人,到站后下去8人,又上来12人。
师:那么,这时车上有多少人?你们会算这道题吗?
生 1:会。36-8=28(人) 28+12=40(人)答:这时车上有40人。
师: 36-8=28(人)表示什么意思?
生 1:36-8=28(人)表示下车后还剩多少人。28+12=40(人)表示剩下的和到站又上来的加在一起就是这时车上的人数。
师: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生 2:有, 36+12=48(人)48-8=40(人)
生 3:还有,12-8=4(人)36+4=40(人)
师:说得真精彩!
[说明: 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 ]
两步计算应用题3
二年级数学 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是简单应用题的提高,是学生思维的飞跃。
在教学这部分时我有两点感受:
(1)、学生读题的习惯不是很好:不会看图,弄不清题意,对于图文的题目不会综合分析,题目里面隐含的条件较难找出来,因此导致诸多错误。比如:画面上有两个筐,框里放8个西瓜,问题是:6个筐里放多少个西瓜这道题用一步计算的同学真不少,他们看一遍就做,8×6=48,没有看见图中画的是两个筐,你必须想一个筐里放的是4个,才能算6个筐里放多少,应该8÷2=4(个),4×6=24(个)。
(2)、有的学生只看教师判的对错,自己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比如:整理和复习第三题,让学生看图提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要运24筐水果,一辆三轮车每次能运4筐。可以提出“几次可以运完”或“要一次运完,需要几辆三轮车”第一种做法,24÷4=6(次)大部分学生能理解;第二种做法,24÷4=6(辆)只有一部分的人理解,但说不出理由。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的关键在于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目的过程。
1、充分利用小组开展讨论,整理出图文信息,在教学中多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挖掘题意,做到能完整表述应用
题。学生能在讲题的过程中,保留有用信息,通过有条理讲题,理解题意。
2、尽量让学生多说,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充分理解题意。
3、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各条件之间的关系,找对中间问题,理清解题思路。
4、教师在细致分析每一道题时,要对学生的各种算法做出及时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答,不要一味追求标新立异。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ti/2871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