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后面的答案栏里)
1、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地理问题的是()
A.我国新疆生产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B.酷寒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沉睡着万顷煤田
C.近代中国人何时站起来了D.昔日的海洋如今为什么变成了高耸的山峰
2、下列地图不属于自然地图的是:()
A.地形图B.交通图C.气候图D.水文图
3、下列各项不属于地图中三要素的是:()
A比例尺B方向C地图名D图例和注记
4、要绘一幅学校平面图,你认为最为适宜的比例尺是()
A.1∶1000B.1∶10000C.1∶100000D.1∶1000000
5、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所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A.济南市地图B.山东省地图C.中国地图D.世界地图
6、下列说法中,可信的是()
A.站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看北极星非常美丽
B.自地球上的任何一点,向正东行都可再回到原地
C.从赤道向北,不改变方向,可以回到原地
D.在野外用手表定向时,时针总是指向北方
7、与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为吻合的()
A.赤道B.北极圈C.南极点D.北回归线
8、本初子午线和赤道:()
A、长度都相等B、都指示东西方向
C、都是半圆状D、数值都是0°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B.0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
C.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D.向东数值递减的是西经
10、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点是()
A、经度0°、纬度0°B、经度180°、纬度0°
C、160°E、纬度0°D、200W、纬度0°
11、下列地点中,位于“北半球”、“中纬度”、“西半球”的是:()
A、300W,400NB、150W,400NC、300W,290ND、1700E,400S
12、关于地表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的陆地面积
C.西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东半球的陆地面积
D.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13、下列有关各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洋洲全部在南半球B、赤道穿过南美洲、北美洲
C、亚洲全部位于北半球D、南极洲跨经度最多
14、下列各组地名中,均为大洲分界线的是()
A.京杭运河、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C.乌拉尔山脉、阿尔卑斯山脉D.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15、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
A、北冰洋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16、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小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平原
17、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4.43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的海拔为-155米,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A、8999.43米B、8691.13米C、8848.13米D、9158.13米
18、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陆架B.海洋深处的地形一般是大陆架
C.海沟都位于大洋的中部D.大陆架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19、下列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高线的.高度是相对高度B.等高线闭合的地方是山顶
C.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就陡D.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脊
20、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为
A山地B平原C丘陵D高原
2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印度半岛属于亚欧板块,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B.六大板块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板块
C.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D.世界的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2、下列关于人种的叙述,正确的有()
A.印度多为黑色人种B.美洲的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
C.非洲各地都是黑色人种D.亚洲都属黄色人种
23、下列关于人口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多的国家人口密度就大
B.人口少的国家人口密度就小
C.人口密度的大小与人口总数有关
D.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增长快
24、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附近人口稠密,两极地区人口稀少
B.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少
C.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人口稠密
D.发达国家人口稠密,发展中国家人口稀少
25、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是()
A.汉语B.印度语C.阿拉伯语D.英语
26、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英语B.汉语C.俄语D.阿拉伯语
27、下列建筑中,属于基督教的是()
A.清真寺B.布达拉宫
C.日本神社D.巴黎圣母院
28、下列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A.高山、荒漠B.肥沃的平原C.丰富的资源D.便利的交通
29、窑洞是哪里的独特建筑()
A云南傣族B北极因纽特人C北京D黄土高原
30.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将会带来的问题有()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绿地面积扩大
④就业机会增多⑤供水不足⑥犯罪率上升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②⑤⑥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A卷)
选择题综合题总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二、综合题
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分)
⑴图中火车站在宾馆的_______________方向。
⑵量算一下宾馆到火车站的直线距离是____________千米。
(3)假如有一天刮东北风,那么湖中的船只从A处划
到B处,是顺风还是逆风?______________
32、右图是一幅公路平面略图,读后回答:(4分)
(1)图中公路走向的变化是
(2)图中河流流向的总趋势是从流向。
(3)村庄C在村庄A的方向。
33、根据下列经纬网略网回答问题。(7分)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B: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各点位于位于西半球的有____________,位于北半球的有__________,位于低纬度的有.。
(3)A点在B点的_____________方向,F点在D的______________方向。
34.读右图完成以下题目:(8分)
1、大洲:⑥;大洋:B
2、你的家乡所在的大洲是(填序号与名称)
被三个大洋所环绕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⑤大洲的分界线为_______。
④⑤大洲的分界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被三个大洲包围的大洋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和名称)其中,在__________洋周围形成世界的著名火山地震带.
35.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要求。(5分)
⑴写出图中字母所在部分的地形名称:
B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⑵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_____________米。
⑶甲地在乙地的__________方向。
⑷如果在图示地区建造一座水库,最适合
修建拦水大坝的地点是字母___________处。
36、读“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及“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图中C、D位于_______山脉带,A、B、E、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带。
⑵尝试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是世界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近50年来,世界人均耕地的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目前,世界上1/3的居民生活在缺水的地区,约有30个国家严重缺水,因干渴、饥饿和饮用不洁水源共死亡150万人。
材料二:漫画
⑴根据材料提出两个地理问题(不用解答):
⑵产生材料一中所描述的现象的人为原因是:。
⑶材料二的漫画说明:______________。
请你给漫画起一个名字:______________。
⑷我们应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回答问题。(5分)
(1)图中,图例A、B、C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人种分布区。
(2)在以黄种人为主的国家中,__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CBCAABADDDABDBD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AADCBABCCDBDADD
二、综合题(40分)
31、西北略逆风
32、先向东南再转向正东自北向南东南
33、B:100°E,36°SD:170°W,20°NCDFCDFDF西北正西
34、⑥大洋洲B大西洋⑤亚洲①北美洲白令海峡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A北冰洋太平洋
35、B鞍部D陡崖100米西北E处
36、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及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它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易发生火山与地震。
37、⑴略⑵人口急剧增长⑶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地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⑷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8、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C黑色人种中国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ti/2730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