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应用题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多年来 ,我在进行应用题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做了一些探索,具体做法是:
1、以情引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前提,是促进思维活动的先导,在应用题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征,采取多种方法以情引趣,如利用直观演示(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摆一摆,以理清题目的各种关系)从而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产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获取新知识的愿望。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抓住难点由浅入深
对教材中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我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难点分解为程度适中,有一定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这样,既使学生获得了新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进行有序思维的能力。
例如:7台拖拉机4小时耕地140亩,照这样计算,560亩地用8台拖拉机耕,多少小时能耕完?
这是一道稍复杂的归一问题,在分析这道例题时,我将条件适当化简,分解为有一定梯度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如1、1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亩?2、8台拖拉机每小时 耕地多少亩?3、8台拖拉机耕560亩地要多少小时 ?学生在思考并回答问题的同时,从实质上弄清了问题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数量关系,达到了真正理解和掌握。
3、设疑质疑,开展讨论
没有问题便没有思维 。在应用题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还引导学生讨论或指名问题。
例如:一辆轿车和一辆货车都从甲地开往乙地。己知轿车经过中点时,货车刚好走了全程的1/3,轿车到达终点时,货车恰好走到两地的中点。问轿车和货车的速度是多少?
这道题许多同学这样解答:
轿车速度:货车速度=1/2:1/3=3:2
针对学生的这种解法,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在什么情况下速度与路程成正比?2、轿车与货车都是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相等吗?3、轿车和货车在哪段路程内所用的时间相等?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于是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我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组织学生说思路,分析错解的原因。经过认真讨论,学生终于明白:虽然题目中告诉了轿车和货车都是从甲地开往乙地,但并没有说它们是“同时出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并发现轿车走的后半程即从中点到终点和货车走的全程的(1/2-1/3)所用的时间相等,从而得出,轿车速度:货车速度=1/2:(1/2-1/3)=3:1的正确结论。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也知其所以然,收到了理解深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4、变换思考角度
思维最忌模式化。在分析解答应用题中。我力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而拓宽了解题思路。
例如:一个县有拖拉机 18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的比是2:7,求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这是一道典型的比例应用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我首先要求学生最少用三种方法解答,同时,我以不同侧面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如:1、转换己知条件,用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可以吗?2、用比例分配法解?3、用方程解?等等。学生思路得到启发,有的同学列出了6种解法。
5、鼓励独立思考
通过多年实践,我深有体会的是要想启发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就要适当提出一些较难的问题,让学生去独立思考,不是让学生钻“牛角尖”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通过这样做既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ti/2649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