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2分)()
A.泄气(xiè)竹篙(gāo)拂晓(fú)晨曦(xī)
B.仄歪(zè)腋窝(yè)箱箧(qiè)憧憬(chōngjǐng)
C.阻遏(è)荒谬(miù)绥靖(suíjìng)疟子(nüè)
D.琉璃(liúlí)寒噤(jìn)杀戮(lù)瓦砾(lì)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书写有误的字,请改正过来:(4分)
A.馈退尖利地窖眼花瞭乱()
B.消耗张皇失措撇见应邀()
C.吆喝匍伏缀满精疲力竭()
D.当然无存蜿蜒赃物血腥()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
寒噤:因感冒而打寒战。
B.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C.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D.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4.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2分)()
①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③圆明园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④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要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A.比喻比喻反问夸张B.拟人比喻设问反语
C.比喻拟人设问夸张D.拟人比喻反问反语
5.原文填空:(3分)
①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______。
②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______的博物馆。
③克拉库耶伐次血腥悲剧中最感人的,是那些被残杀的人留下的______。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战役。
B.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主体部分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C.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了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刻画了一个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的老人形象,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这篇小说的主要特色。
D.西蒙诺夫的《蜡烛》赞美了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悼念红军烈士英灵的烛光在坟堆上闪烁,富有诗意。
7.文学常识填空:(4分)
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
②《芦花荡》的作者是,这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
③《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九三年》。
8.给下则新闻起个标题:(2分)
中新网7月22日电中国今日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约11时03分53秒,日全食带从浙江的`舟山群岛入海东去,此次日全食奇观结束。
全食带在早上8点左右自西向东经过中国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上海等地区,全食带以外的中国其他地区,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
最精彩的日全食基本出现在上午9点多钟。
日全食期间,从西藏东南部一直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最佳观测地带,以阴雨天气为主,天空状况不太理想;而华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天气相对较好,能观赏到日偏食。
标题: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5分)
课内阅读(一)(10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9.本语段所属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__,我们学过的__________等课文也选自该集子。2分
10.“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我”为什么有这种想法?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分
11.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霹雳”在句中意思是?2分
12.作者为什么认为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2分
13.联系全文看,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二)(9分)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ti/2444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