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前人的优秀思想成果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 1、列宁的关于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128页
2、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列宁对哲学物质的科学规定,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a)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b)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c)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
(d)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5.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
6.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并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表现形式就是“想”。即想问题也就是认识世界。
意识的能动性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和理论通过人们的实践,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7.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8.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和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9. 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立统一、质变量变、否定之否定
12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13. 一,由实践到认识 二,由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的全过程
14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3)实践的基本形式
第一,物质生产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第三,科学实验。
15.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问题,也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所讨论的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惠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二者辩证统一。
16.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17. 所谓生产力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它表示的是生产中人对自然界的关系。 构成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19. 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经济基础是同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20.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1.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阶级的机器。( 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的不同而分成的集团.在中国和在西方,古代社会中的“阶级”,就是指社会上存在的身份等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相关文章:
7.语文暑期复习题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ti/2297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