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资源
1.概念
人类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在协调系统平衡中起核心作用。
2.分类
自然资源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含着许多形态和性质很不相同的物质。自然资源大类分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
根据能否自我更新和人类的利用情况,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指恢复速度较快的资源,包括:恒定存在的资源、可循环再生的资源、人类劳动创造的各种社会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指相对于人类的自身再生产及人类经济再生产的周期而言不能再生的各种资源,主要是各种矿产资源。
再生性的自然资源:供给稳定、数量丰富,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因利用而枯竭,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全球性水资源、大气和气候等。
非再生性的自然资源: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形成的,数量有限,其中有的将会枯竭,如化石燃料;有些则在不合理利用时才会枯竭,如能适当利用就可不断更新,如生物资源。
可更新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地区性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等,借助自然循环和生物自身的生长繁殖而不断更新,保持一定的储量,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便能够做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使用不当,使资源受到损害,破坏其更新循环过程,会造成资源枯竭,不仅经济受到损失,严重时将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可再生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有: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自然资源。可分为:①常规能源,即大规模广泛应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②新能源,即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
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相互关系图
二、我国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1)自然资源大国:土地面积、矿产总量世界第三,耕地总面积世界第四,河流径流、森林面积总量世界第六。
(2)人均资源不足:人均土地、耕地占世界人均量的1/3,径流量占1/4,森林占1/5,矿产占3/5。
2.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1)水资源特点
①总量丰富(年江河径流量世界第六)。
②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大)。
(2)水能资源特点
①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②地区分布不均,实际开发水能从多到少依次为:西南、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
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目前,已开发的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3)水资源短缺问题及措施
短缺
原因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季节、年际变化大人口剧增,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浪费严重水污染解决
办法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黄入晋、南水北调),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兴修水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控制人口增长,节约和合理用水、合理调整水价防范和治理水污染
(4)主要水电站
三峡、葛洲坝二滩 龙羊峡、李家峡万家寨小浪底岩滩、大化隔河岩五强溪湖北四川青海山西、内蒙古交界河南广西湖北湖南长江雅砻江黄河黄河黄河红水河清江沅江
3.森林资源
(1)特点: ①宜林地区广,树种丰富;②森林覆盖率低,林木蓄积量少;③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①林业的现状与问题
现状: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木材供应基地,其中黑龙江省最多,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问题:采育失调。采伐大于更新,资源减少、材质下降;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采伐以皆伐为主,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森林火灾和虫害多有发生。
②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
这是东北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具体措施是:
坚持合理采伐。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 按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采伐量,积极营造人工林。从长远看,营林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利用,是林业生产的根本。
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
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加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③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
挖掘森林工业发展的潜力,关键在于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最大限度地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是东北林业基地发展的重点;从事采集、养殖、栽培森林中的动植物资源,是林区人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温带水果,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南部的丘陵柞林地区,发展柞蚕生产等途径。
(3)三大林区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我国最大天然林区。
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岭等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我国人工造林面积世界首位。
(4)主要林业生态工程
①“三北”防护林体系——“世界生态工程之最”: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旱涝灾害发生频率,改善生态环境,改变社会经济状况。
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③沿海防护林体系:缓解台风、海啸、暴雨的侵袭。
④太行山绿化工程: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状况。
⑤平原绿化工程:保护农田。
4.草场资源
我国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面积3.3亿公顷,为耕地的3.5倍。
主要牧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宁夏牧区、南方草山草坡。
5.自然保护区
目的:保护生物多样化和各种生态系统。
13个自然保护区加入全球人与生物圈计划:长白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盐城、神农架、卧龙、九寨沟、天目山、武夷山、梵净山、茂兰、鼎湖山、西双版纳。
6.土地资源
(1)特点:①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③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较少:印度耕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30%,我国10%多一点人均耕地面积为0.08公顷/人;
④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2)类型和分布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北方以旱地、南方以水田为主
草地:非季风区的高原和山地,南方的山地
林地: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西南山区(横断山、雅鲁藏布江谷地)及东南部山地
(3)问题:①土地退化:水土流失量居世界之首;沙漠化面积增加快;草场超载、草质下降、森林减少;土地利用中的次生盐碱化严重。
②耕地资源减少:建筑用地占用,耕地退化荒芜。
(4)保护措施:依法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开源节流,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5)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7.矿产资源
(1)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磷矿南方居多。有利于在资源集中地区大规模开采,但加重运输负担。
①煤:华北、西北、东北、西南;②石油:东北、华北、西北;③天然气:西南、西北;④铁矿:辽宁、河北、四川;⑤磷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
(2)能源矿产中煤居首位,煤炭产量世界第一位,石油产量和发电量居世界第四位。(3)铁矿:钢铁工业的“粮食”,钢铁工业又是衡量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其中以河北、辽宁、四川三省最多。
(4)有色金属矿丰富
(5)主要问题: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等。
(6)发挥地区优势,建设区域基地
有色金属矿产基地——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稀土工业基地——内蒙古;磷矿基地——湖北、云南、贵州等等。
三、世界的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分布形势:耕地主要分布在温带湿润平原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寒带地区;草原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半干旱地区。
2.生物资源
(1)森林(两大林带)
热带雨林、季雨林: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与几内亚湾沿岸及东南亚。
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
(2)草原
温带草原: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中部。
热带草原: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
高山草甸、河漫滩草甸。
3.水资源(径流总量由大到小)
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国家: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
4.矿产资源
(1)分布
铁矿: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煤: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
石油:中东地区储量占世界总量一半,也是世界最大生产和输出地区,此外,俄、美、中、墨、英等国产量也较大。
(2)铁矿运输
矿产资源与钢铁工业分布的不平衡是铁矿运输的根本原因。出口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进口主要在发达国家。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ti/11433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