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

图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必备】说课稿汇总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在于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选择、消费观念的变化;帮助学生走出消费的误区,提高学生合理消费的能力,并初步树立理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而难点就是如何做到合理消费。

三、学情分析

  初三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思维较活跃,求知欲、表现欲都很强,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和不断求索,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后自我调控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与理财观念。

四、教学策略

  我的教学理念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着眼于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为学生的发展作准备。在课前准备中,我特意制作了消费调查表对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以便掌握学生真实情况,并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理性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对消费调查、生活实例及现象的剖析,在体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消费、学会理财。同时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以分析学生的消费抽样调查表导入。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发现学生的消费具有以下特点:

  ①学生的零花钱已越来越多;

  ②注重物质消费;

  ③多数凭感性消费,易冲动,不注重环保;

  ④缺乏理财意识。

  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捕捉教育教学的素材,引导学生行为,激励学生情感,是这堂课教学的一个核心。我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说明学生的消费、理财不够科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理念,并激起学生探究合理消费的欲望。

  (二)讲授新课

  第一个环节——闲话家常:你家春节怎么过?中国人的习性,过年要消费,甚至疯狂的消费。引导学生从谈过年的变化认识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选择、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生活中既然有巨大的消费空间,那就需要合理的消费行为,这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消费放大镜:多媒体展示“小灿一家”在春节期间消费过程中所遇到的烦恼、困惑(爸爸的尴尬:轻信广告;妈妈的烦恼:一时冲动;小灿的问题:追求名牌)。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点击生活中的消费误区,在笑声中引导学生“自醒自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解决办法。

  第三个环节——理财故事:课件展示名人消费小故事,请同学们分析他们的理财特点,从而得到理财的启示。比尔盖茨节省车位费,钱要花得值;布莱尔的妻子谢丽讨价还价,钱要花得精;学生一赞叹、一深思便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不是老师强加的”学生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轻松地学习,感知明理。

  第四个环节——成功之道:请学生说说自己、家人或朋友的成功消费经历或消费心得。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进行经验总结,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消费、成功理财的喜悦,激发理财兴趣。

  第五个环节——我知道:出示各种消费标志,请同学辨认。培养学生掌握消费知识以及树立品质、绿色意识。

  第六个环节——消费宝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消费宝典。

  通过动手帮助学生总结学习到的消费知识。教师也展示搜集的宝典以抛砖引玉,启示大家(消费前,作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点;消费中,不超支,经济实用是重点;不盲目,不攀比,金钱花得理智点;要环保,要健康,绿色消费注重点;受教育,学文化,精神消费新热点)通俗易懂且琅琅上口的宝典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课堂小结时,把学生关于如何合理消费的看法和主张及时的给予点评,通过进一步的选择、比较,得出中学生“应该”如何合理消费的方式、方法。最后请学生根据消费宝典制定更合理的零花钱消费方案。锻炼学生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说课稿 篇2

  一、课引:唤醒学生对风筝的直接体验

  1、师: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看到天上五颜六色的风筝有什么感受呢?

  生杂:很高兴,很快乐,想和风筝一起飞。

  师:总之,同学们看到风筝的感受是愉快的,可是有一个人看到风筝,涌起的感觉却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翻开课文风筝,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原因。

二、感知课文、学习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的把课文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做两件事:画出鲁迅先生和我们不一样感受的词语;画出你认为重要的或者是你不会读的或者是你不懂的词语。

  2、划出你觉得重要的词语,或你觉得不会读不会写的生字是哪些?读完后自由写到黑板上去。在生字词下加点。不懂的词语打问号。

  (生自由读书,5分钟后六七个学生自由到黑板上写生字词。有以下这些生字词,老师重点给加点字正音。)

  瑟缩发见苦心孤诣嫌恶憔悴肃杀?丫杈

  师:“肃杀”是什么意思?

  生1:很冷

  师:联系课文句子理解。

  生2:形容秋冬天气寒冷。

  师:这位同学能很快的解决生字词很好啊。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三、把握情感基调

  3、师:刚才大家通过主动的努力,把自己不会地学会了,很好。接下来我们来思考一下中年的鲁迅看到放风筝时的感受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1:嫌恶

  师:那是他小时候的感受。那中年以后呢?(在北京的空中看到风筝的感受)

  生2:惊异和悲哀

  4、师:他看到风筝为什么“惊异”?谁能告诉我?

  生1:因为做了对不起弟弟的事。

  师:那是因为弟弟的原因。

  生2:因为弟弟很喜欢风筝,而我又不许他放,看到风筝感到惊异

  生3:在北京的冬季看到风筝

  师:故乡的风筝是在春二月时放的,而北京在冬季就放风筝了,感到惊异。(好的,这个问题我们先谈到这里)

  5、师:那么“悲哀”从何而来呢?

  生1:小兄弟向往风筝,而我却不许他放,将风筝折断了,扔在地上,后来知道了玩是儿童最正当游戏。

  师:事情缘于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具体的事件是什么?

  生2:小时候踩坏了弟弟的风筝。

  6、师: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小时候这件事。课文应该在③④两段。弟弟喜欢风筝吗?哪些词语写出了弟弟是很喜欢风筝的,抓住词语说。

  生1:几乎、跳跃

  生2:呆看

  生3:小半日

  (可以将这几句话朗读一下)

  7、师:弟弟对风筝不只是喜欢,而且是入迷了。那么我喜欢风筝吗?

  生齐:不喜欢。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1:我不但不爱,而且嫌恶。

  师:“嫌恶”是什么意思?

  生2:讨厌,厌恶

  师:他为什么嫌恶风筝?

  生3:他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玩的。

  师:在我看来,有出息的孩子应该做什么?

  生4:爱学习,有知识

  生5:将读书和玩乐相结合才好。

  生6: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师:做风筝不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结合的吗?

  生6:读书和玩乐要两不误

  生7:半天读书,半天玩。

  师:这是小时候鲁迅的想法吗?

  生:不是,

  师:这对中年以后的鲁迅来说就合适了。小时候的鲁迅则认为玩风筝是不是有出息孩子该做的事呢?

  生齐:不是。

  8、师: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很无聊的事。应该去做有意义的事。所以他发现弟弟做风筝时,他是怎么做的?

  生1:毫不犹豫的踩破了。

  师:他抓断了风筝的翅骨,踏扁了风筝。做这件事时他的神态是怎样的?

  生齐:愤努的。

  师:你对“愤怒”是怎么理解的?

  生2:哥哥你这样弄坏了我的风筝,……????

  师:哦,你用了情景式来回答,很好,那现在我们换一种说法:想像下哥哥在踩风筝的时候边踩会边怎么说?

  生3:你背着我做这样的事,气死我了。

  生4:你这个没出息的孩子,不好好读书,竟在这里做这玩意。

  师:是啊,哥哥对弟弟是满怀希望的,希望弟弟有出息,可弟弟竟背着他做风筝。他很愤怒。应该说他当时是为弟弟好。这种愤怒你能理解吗?有时我们爸爸妈妈也会因我们的什么事生气,甚至打我们,其实也是为我们好,你们能理解吗?

  9、师:哥哥推门而入,粗暴地将风筝踩扁,弟弟的神态是怎么样的?

  生杂:惊惶、失了色瑟缩着、绝望

  师:此时站在弟弟的角度,弟弟会怎么说?用合适的表情,语气说说看。

  师:哥哥你真坏,为什么踩坏我的风筝?(口气很愤怒)是不是这样?

  生杂:不是

  生1:你为什么弄坏我的风筝?

  生2:下次不敢放了。、

  生:哥哥,对不起,我再也不敢了。

  师:我知道错了。

  生3:我已入迷了,让我做一次吧。

  师:祈求哥哥。

  生4:今后我一定好好读书,再也不敢做了。

  师:弟弟的反抗有没有。

  生杂:没有

  师:祈求有没有?(学生思考)

  生5:他以后想也不敢想了。

  师:没有乞求,更加没有反抗,弟弟知错了。哥哥认为自己做对了,得到了完全的胜利,而留给弟弟的是绝望。做风筝这种想法被哥哥给……我们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说。

  生6:肃杀

  师:应该是……

  生杂:是“虐杀“

  10、师:弟弟知错了,哥哥自以为正确的得到了完全的胜利,那么这件事到底谁对谁错呢?二十年后再来看一下风筝之事,他还愤怒吗?

  生1:是悲哀,他知错了。

  生2:是懊悔

  师:谁告诉他的?他怎么知道错了?书上哪个句子?

  生齐:“游戏是儿童……”

  师:看到一本外国的书,知道自己错了。他便想起了自己做的那件事是对弟弟的精神虐杀。

  所以他想补过,设想了哪两种补过的方法,可能实现吗、

  生3:送他风筝和他一起放风筝。

  师:可能吗?

  生齐:不可能。

  师:是啊,不可能了,因为我们都已经人到中年了,那第二种办法呢?

  生4:请求他宽恕。

  师:行吗?

  生4:不行,弟弟说忘了。

  师:哥哥知道自己做错了,总是想着补过,弟弟却已经不记得了。

  11、师:哥哥其实是希望弟弟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件事的?

  生1:希望他毫不怪他。

  师:是希望他记得这件事还是希望他忘了这件事呢?

  生:希望他记得这件事。

  师:为什么希望弟弟记得呢?

  生2:非常惭愧,对不起弟弟,弟弟骂他打他,他也会舒服些。

  生3:弟弟说不记得了,他心里的石头就一直放不下。

  生4:如果他记得的话,他就能教育他的孩子。

  师:(在玩这件事上)弟弟会用什么态度对待他的孩子呢?

  生5:他不会让孩子玩了。(可追问为什么?因为他也从哥哥的行为里知道了,风筝是最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是笑柄,是可鄙的)

  师:如果他还记得又会怎样?

  生6:他就会让孩子玩

  师:是啊,他是多么希望弟弟能记得这件事,即便是记恨他,责怪他也没有关系。可是现在弟弟是全然忘却了,假如他以后又发现他的孩子做这样的事,他会怎样呢?

  生杂:不许他放。

  师:哥哥为了爱不让弟弟放风筝,二十年后知道自己错了,哥哥醒悟了,对哥哥来说弟弟醒悟了吗?

  生杂:没有

  师:哥哥的感受怎样?

  生:我的心一直沉着,沉着

  师:沉着可以换一个什么词呢?

  生7:难受,感到悲哀

  12、师:我悲哀的是什么呢?

  生1:因为我对不起弟弟,他却忘了,感到悲哀。

  师:为谁而悲哀?

  生2:为弟弟而悲哀,为弟弟的不醒悟而悲哀。

  生3:为弟弟的小时候感到悲哀。

  师:为弟弟小时候的没有反抗感到悲哀。

  生4:为小时候自己弄坏了风筝感到悲哀

  师:为自己的年幼无知感到悲哀。

  生5:没有正确理解“游戏是儿童……”而悲哀。

  生6:为小时候我把错误的观念传给了弟弟而悲哀。

  13、师:认为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这种认识是与生俱来的吗?是不是一生下来他就这么认为的呢?

  生1:是大人教给他的

  生2:是父母教给他的。

  生3:也许有光玩而荒废了沉重的人身上启发的。

  师:有这么些人光玩而没有处理好玩和学习的关系

  生4:是他看书知道的。

  师:(什么书?是中国的书还是外国的书?)书上的知识是怎么来的?

  生:是前人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师:恩,书上的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一直传到我这里都认为玩风筝是没出息的。如果我不觉醒,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有多少孩子的天性会被扼杀啊!这种错误的想法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在这样接受的,整个社会推而广之。不醒悟的是不是只有我弟弟呢?(整个社会都这么沉浸在错误的认识中,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

  生:不是,是全社会很多的人

  师:本文小故事却提示了一个大道理。为坚持错误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的人感到悲哀,还有很多人还没有觉悟,很多人还没有觉醒,只有鲁迅觉醒了。(写下了这篇文章,以唤醒他人)

  师:下面我们看课文。“……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一下,想一想,假如弟弟宽恕了他,他的心宽松得了吗?

  生杂:宽松不了

  师:所以在文章结尾他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把“四面”两个字划起来。这里的“四面”指的是什么?

  生杂:是整个社会

  师:“寒威和冷气”呢?

  生:指的也就是无尽的悲哀。

  师:我除了为弟弟悲哀,为自己悲哀外,他还为什么悲哀呢?

  生:为整个社会中不觉悟的人悲哀。

  师:我们每个家庭都有亲情,可有时我们会因为“爱”而做了一些伤害别人的事,(甚至是自己的亲人)。有时候我们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们,虽然有时候他们也会想错,做错,但我们不能把错误的认识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要反思他们行为。我们的父母也很爱我们,(有时也会和我们产生矛盾),一方面我们要理解父母(因为爱是不需要理由的),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反思父母的行为。找机会和父母沟通。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得到的启示。

  进教室之前我没想到课会上的如此顺利,但走出教室后我很欣慰,在短短的45分钟的时间里,我带着学生感受到了鲁迅那如父亲般的兄长之爱,也体会到了他作为一个清醒者对国民麻木性的批判和感伤,可以说,无论是爱的主题还是对国民麻木性的揭露,在本课中都达到了,回过头去再来审视这堂课,我觉的课堂目标的达成得益于对小时候踩坏风筝事件的精细分析,正是有了对那件事深入细致的分析,所以后面的一切都完成的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另外,即时敏锐的抓住课堂生成也是本课得以完成的关键,我感觉本文处理的较好的生成资源有如下几处:当要求学生回答对“愤怒”的理解时,有个学生采用了情景式来回答,我马上就调整了我的问题,让学生进入情景来回答;第二处是在回答“鲁迅是希望弟弟忘记这件事还是希望他记得这件事”时,有学生说“如果他记得的话,他就能教育他的孩子。”我一想,对啊!何不拿他的孩子说事呢?他记得与不记得这件事,反映在他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就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吗?而且这还和教育思想的代代相传有关系呢,所以就抓住这个细节做了一点文章,最终学生也明白了错误思想代代相传的可怕性。③还有探究错误的教育观念是怎么来的问题,也是课堂生成的,就感觉课上到了那里,顺理成章的就出来了这个问题,必须要去追究一下根源,而学生的反应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障碍,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这是从大人们那里学来的,然后再联系前面的孩子,代代相传的可怕再次得到了重复印证。学生对于作者的“悲哀”也就能够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了。

  一直以来,我包括还有很多的老师可能都责怪过编写文章的那些专家,把〈风筝〉编进初一的课文不是难为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吗?可是现在当我顺利的上完这篇文章后才发现,其实这样的内容学生能接受,只不过是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带着学生去理解和接受,过去的课堂失败是因为我并没有象现在这样深思熟虑的来思考过课堂设计,也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什么样的问题是学生容易理解的。真的就是那句话,因为害怕,连脑子都笨了。

  明知山有虎偏想虎山行,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能象这次对待〈风筝〉一样,对有难度和有争议的文章多一些讨论和争议,多一些想法和尝试,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象春天一样,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c/tupian/403971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