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蚂蚁和蝈蝈》语文说课稿

图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蚂蚁和蝈蝈》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蚂蚁和蝈蝈》语文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蚂蚁和蝈蝈》语文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兴北小学的尚黎,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第二十课《蚂蚁和蝈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贪玩,只能是又冷又饿。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其中对比鲜明是课文的一大特色:有两种动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有季节特点的对比;有两种动物不同结局命运的对比,这些都增添了课文的可读性,使课文成为学生爱读的好教材,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用劳动创造幸福“的道理。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对课文意义的深透能力较弱,因此理解课文的内涵将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必须做好的课前教学准备是:1、通过观察、看图片、上网等方式来了解蚂蚁和蝈蝈这两种小动物;2、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等。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放在熟读课文外,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倡导“合作、对话、共享”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了解蚂蚁和蝈蝈“在夏天时不同的做法以及在冬天时的不同结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基本能背诵课文。下面我就说一说在第二课时中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今天老师从童话王国里请来了两个小动物,它们是……(拉开幕布,出现蚂蚁和蝈蝈)这两个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小朋友就知道了。然后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细心观察的小朋友发现没有这两个伙伴的名字有什么特点?学生们会说:它们都是虫字旁,因为它们都是昆虫。下面打开书,就让我们进入两个小动物的世界里吧。进入第二环节——初读课文环节。

  首先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接着让小朋友和自己的学习小伙伴共同读课文,第三,来请小老师和自己的学习小伙伴“你读一段我读一段,互相帮助互相认听”来读课文,相信这样读下来孩子们基本上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

  第三步,进入课文的精读环节。首先老师来范读课文,提问: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孩子们会说:“一群蚂蚁在搬粮食”。那么引出课文第一段,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呢?孩子们会找出背、拉……除了拉和背,还会怎样搬粮食?同学们会说“抬,扛,滚,撞……”请同学们上前找找哪些蚂蚁是在背,哪些蚂蚁是在扛,这么多蚂蚁没有一只闲着,它们都在劳动、在搬粮食,看把它们累得满头大汗(板书满头大汗)。在蚂蚁们辛勤地劳动,让我们美美朗读课文,帮帮它们,然后让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最后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评价。

  蚂蚁辛勤地劳动,小蝈蝈看到会有什么反映呢?引出课文第二段,孩子们会找出:“蝈蝈乘凉、唱歌、睡觉。,个个自由自在”,这时候理解“自由自在”并板书“自由自在”。然后引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来读读课文第二段,读出蝈蝈的自由自在,读完后提出课文的第二个问题:“你是愿意做蚂蚁,还是蝈蝈?”。引起孩子们的讨论。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播放“风声”音频)你听到了什么?孩子们会说:“风声、猛烈的风声”。转眼间,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把这句话(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有感情地朗读,突出西北风寒冷。那么冬天来了,树叶落光了,小草枯干了,蚂蚁和蝈蝈会怎样过冬的呢?孩子们会找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然后板书“装满粮食”。引导孩子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要读出小蚂蚁的高兴、幸福。

  好,小蝈蝈又是怎样过冬的呢?孩子们会找出“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板书“又冷又饿”。再引导读读这句话,读出蝈蝈的沮丧。然后,说一说此时蝈蝈会想些什么?你想对蝈蝈说些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读出蚂蚁的高兴和幸福;蝈蝈的`沮丧、痛苦。读完之后,进入这一节课的第四个环节——总结环节。

  小蚂蚁由于在夏天的时候辛勤地劳动,在冬天的时候能够安然地过冬、有吃有喝;蝈蝈由于在夏天的时候贪玩、懒惰,在冬天的时候呢是“又冷又饿”。那么此时你愿意做小蚂蚁还是小蝈蝈呢?再次引起学生的讨论,使学生在感悟中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道理。然后揭示出这一节课的道理。

  最后进入扩展环节。转眼间,第二年夏天又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集到一块儿,讨论今年夏天该怎么做?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听故事。最后在“劳动最光荣”这首歌中结束这节课。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蚂蚁和蝈蝈》语文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蚂蚁和蝈蝈》,这是苏教版第二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中的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根据课标对低年级语文学习提出的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所蕴涵的教育意义,制定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偏旁米字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提高换来幸福的生活。

  因识字与朗读是低年级阶段的重点,因此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是学习的重点。基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和理解水平的限制,我把如何使孩子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如何在读中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提高换来幸福的生活设定为本文的学习难点。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认识生字,学会其中5个左右结构的生字,认识偏旁米字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今天我主要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二课时教学: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提高换来幸福的生活。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得到情感熏陶。

 一、复习导入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字词教学是重点目标,因此让蚂蚁和蝈蝈引出词语,复习巩固。让学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达到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目的。估计学生翘舌音“装、乘”可能会读错,相机指导学生读准生字。

二、精读感悟、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品读、理解。

  课文一开头就写了夏天,引导学生说说夏天是怎么样的,相机读出热的体会。“夏天真热,他们是怎么搬粮食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有的背,有的拉”,这说明蚂蚁劳动的方法很多。“个个满头大汗”说明所有蚂蚁都干得很起劲。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抓住关键词句边读书边想象,把这种劳动场面和“夏天真热”联系起来,在朗读中不知不觉的产生对蚂蚁的敬佩之情。“正当蚂蚁忙得满头大汗时,蝈蝈在干什么呢?”自然导入第二自然段。出示多媒体让学生说说图意,学生可能会说蝈蝈在睡觉、唱歌……是啊,蝈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个个自由自在,舒服极了。在此基础上自然进入情境,读出蝈蝈们悠闲自得的感情。这时问学生“这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劳动,他们还取笑蚂蚁,你想想,蝈蝈可能会怎么说?”“听了蝈蝈的话,你想对蝈蝈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也是本课的情感目标之一。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让他们在可闻可视的情景中以自由地“对蝈蝈说一说”的方式,轻松自如地达成目标,避免了空洞说教。

  此时播放刮西北风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感官的接触读好“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并自然引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这时引导学生读书想象寒冬到来了,蚂蚁和蝈蝈的各自处境。估计学生在熟读中会深思: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学生再次朗读一、二两自然段,通过比较它们的不同表现,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观察,最终明白谁是真正的傻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最后可组织学生赏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在教学中,努力抓住关键词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欣赏、品味。

三、拓宽训练。

  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有动作地朗读全文,然后分角色演读课文。通过朗读、表演,逐步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四、学习生字

  一年级写铅笔字的要求是写正确,二年级要写美观了。因此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字的间架特点,笔画变化,来把字写美观。

 最后说说板书:

  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发现蚂蚁和蝈蝈的不同表现和不同结果。

  蚂蚁和蝈蝈

  勤劳 懒惰

  幸福 悲惨

  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估计学生可能会说“自由自在”、“悠闲自得”等等也可相机板书,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提高其自信力。那么不同的劳动态度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幸福”、“悲惨”,一左一右形成鲜明对比。

  总之,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利用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关键字词句进行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c/tupian/362576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