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龙剪纸的剪法
龙是华夏民族的一尊永恒的图腾。它是传说中的神物,可以上天驾云,下海游泳,口可喷火,是主宰自然的神灵,它不是实际生活中的动物,而是人们长期文化积淀形成的产物。因此,剪纸中,龙是很常见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最简单龙剪纸的剪法!
最简单龙剪纸的剪法
1、准备:取一张色纸对叠两次,合4层,或取4张色纸用书钉把边钉好。
2、描图:用铅笔仔细地把图描好,注意龙的动态,“S”型的特点,重点刻画头、爪、尾的部分。
3、剪制:剪纸龙的动态造型分为升龙,降龙,以及坐龙、行龙四种。从表现形式又分为团龙、角龙等。《二龙戏珠》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特殊形式,造型优美,虽不对称但相互呼应,一升一降,形成太极图的动态,给人以跌宕起伏的感觉。剪龙一定要突出它的特点,鳄嘴、虎眼、狮须、鹿角、鹰爪、蛇身、麒麟尾,配以火纹、云纹或水纹。有的表现云龙状态,则把它的四肢直接夸张成翻卷的云纹。
龙在中国的寓意
在中华古代神话传说中,龙是神异动物,是行云布雨的天使,传说里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太空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魔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复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和善良等。天安门前石华表的云龙、山东曲阜孔子庙的盘云龙石柱、故宫龙床等都是历史上皇权的标记。而凤鸟却更多世俗的人情味,较少神性。古话称"有凤来仪"、"凤凰于飞",这种理想的灵禽历来被当作吉祥幸福的化身,并且还象征着美满的爱情。
在中华,龙文化、龙的传说蕴涵着中国人所重视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互主体观的诉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龙装饰、雕龙、建筑里的龙吻、元宵节舞龙,二月二龙抬头炒玉米、端午节龙舟赛等是大东亚区域的民间文化。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位,对应的地支是辰,所以有辰龙一说。
龙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上到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都将其看作是力量和美德的化身,是绝对的吉祥之物。剪纸作品中人们也非常喜爱将龙作为符合和图案运用到创作中。由于龙和凤常常相对,因此不少的剪纸图案中会有龙凤一起出现的情况,从而表达出“龙凤呈祥”的寓意,常见的剪纸题材有《二龙戏珠》等。
商代开始到西汉的董仲舒造土龙求雨,把龙当真实存在、神异动物。传说的锁龙井以镇水,佛教则有天龙护法的著名神话说法,道教佛教都有请龙王降雨的神话故事。龙之所以具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是与传说及神话中龙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的无比神通有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龙几千年来往往成为皇权的代名词,因此,皇帝自比为"真龙天子",全们的身体叫"龙体"《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乘的车、船叫"龙辇"、"龙舟"……总之,凡是与他们生活起居相关的事物均冠以"龙"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权。
龙还象征着出人头地、不同凡响,古代把那些贤人高士也称为"龙"。相传孔子去见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聃,回去后三天不开口讲一句话,弟子们很奇怪,问他:"先生见了李聃,是怎样教他的呢?"孔子说:"我见到的是一条顺着阴阳变化无穷的龙,我张口结舌,哪里还能教导他呢!"意思是所有的话都是多余的,老聃是人中这龙,难得一见的大贤。此外,诸葛孔明未出道时被称为"卧龙先生",东汉大夫蔡邕饮酒上百斤醉倒路旁,大家叫他"醉龙"。所以凡是有品德、有才识,或者精工书文,或者为官清廉、或者行为举止出众的人,都可以比做"龙"。俗话说"望子成龙",并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头上长有、据上长鳞、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怪物,而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将来能出人头地,做一番事业。
"龙凤配"图案在唐代以后,广为流传。它不但象征帝王和帝后的权威,也可象征人类所有夫妻间的美满结合,而且还可象征一切世间的精神与物质的阴阳两极调和。可以说,龙凤图案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号,是美妙的艺术形象。
甲骨文的龙凤,虽无定形,何以于看出龙是因时屈伸的灵虫,凤是华美长尾的灵禽。 在上古的青铜器上,龙的形象表现出狰狞、神秘和端庄的总体效果。至汉代,它以夺取重的大面,奔放有力的弧线、精巧的点,构成大结构、大动势的主调,突破了神秘离奇气氛的束缚。唐时,赋予它平和温驯的人化性格,形成富丽雍容、生杨勃勃的风貌。宋元至明清时期,讲究靡丽之风,由精工细巧转向繁琐堆砌,介与间的龙凤图案却始终保持着质朴、明朗、简练、生动的风格,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中国的民俗节日中,有不少是与龙有关的。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有关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蜿如双龙之状。”吴氏所说的是静止观赏的龙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有“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诗名,说的是由人舞动的龙灯。明清两代,舞龙灯之风更盛。据清道光年间《沪城岁事》载:“游手环竹箔作笼状,蒙以绘,绘龙鳞于上,有首有尾,下承以木柄旋舞,街巷前导师为灯牌,必书‘五谷丰登,官清民乐’。”清喜庆姚元之《竹叶亭杂记》亦载:“今圆明园正月下五日,筵宴外藩,放烟火,转龙灯。其制人持一竿,竿上横一竿,状如丁字。横竿两头,系两红灯,按队盘旋,参差高下,如龙之宛转。少倾则中立,向上排列‘天下太平’四字。”舞龙灯并非灯节才有,春节、中秋以至各种庙会均有此项活动。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龙是吉祥瑞兽,人们用灯模拟龙的形象,无非是取其吉祥除祟的含义。
农历二月二为汉族的“龙抬头节”。此时正值尺蛰、春分时节,民俗认为蛰伏一冬的龙在这一天正抬头活动,以后的雨水也就多起来了。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有关于“二月引龙,熏百虫”的记载:“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由于中国北方多旱少雨,将引入家中,图的是风调雨顺,于是也冰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这一天,人们吃龙须面、龙鳞烙饼、龙耳饼子等等。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按地支推算,“五”为“午”,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内容,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如南宋画院待诏李嵩所画《中天戏水岫》中的大龙舟,头、尾、鳞皆雕镂金饰,舟上建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两舷各三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
分布于中南地区的壮族、瑶族和西南地区的哈尼族均有“祭龙节”。壮族的祭龙节在农历二月间,祭时,由村中两户或数户人家轮流负担祭祀用的鸡、猪等祭品。认为杀猪祭龙,可保人畜平安。瑶族的祭龙节在农历三月初三,活动包括求谷魂、祭谷娘、祭盘古、祭玉皇、祭神农等。祭品是全寨人出钱购买的猪,祭毕由全寨人分食,妇女不得参加仪式。广西侗族流行耍龙灯。用竹片制成一条三四十厘米长的龙,龙须下有一包,以便点蜡烛,元宵节晚上玩耍。玩时,摆一张八仙桌,两面三刀人围绕桌子舞动,跳跃嬉戏,互相追逐,然后配以有节奏的乐器演奏,有声有色,十分有趣。
中国,被认为是龙的国度。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皇室的标志。龙还是一种神圣的.符号。龙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占据了异常重要的地位,自然而然地,龙的形象也就在中国首饰上频繁出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龙都是珠宝首饰设计的一大主题。
龙的寓意深远,中国民间把龙看作是神圣、吉祥、吉庆之物。龙是神勇、尊贵、威武的象征。龙在中国与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中国传统的龙文化。的创造动机以及产生这种动机的原因,是与原始社会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相关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迫切愿望和普遍诉求,并把这种愿望和诉求归纳成一种形象而生动的、具有象征性和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中国早期完整器形龙的代表,当属红山玉猪龙。玉猪龙猪首蛇身,肥头大耳,圆目阔嘴,獠牙飘鬃,并以阴刻表现眼圈和额头皱纹,蛇身卷曲呈环状,猪首和蛇身呈有机而生动的统一。这种猪首蛇身的龙,随着历史发展,其形态姿势逐渐丰富起来,但基本元素却未改变,甚至到元代瓷器上绘画的龙,也大多为猪嘴龙。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猪与现在的家猪体形很相近,说明我们先民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开始驯化或饲养猪了。在中国文字中,家的概念也是与猪联在一起的,宝盖头下面一个“豕”字,表示只有在屋舍里养了猪,才能称之为“家”。我们知道,家是人们安全的屏障,无论在外面受到什么惊吓,回到家里便有了安全感和踏实感。在先民们对事物的认知中,认识到世上万物,相生相克。蛇的克星是猪,除了大蟒蛇,一般的蛇是不敢光顾猪舍。吃过野猪肚的人会知道,野猪肚上的黑斑点代表野猪吃过的毒蛇,黑斑点越多,表示吃过的毒蛇越多,价格也越贵。野猪,尤其是怀孕或才生下小猪的母猪,会满山遍野地去找毒蛇吃,以补充蛋白来满足孕育的需要。洪荒时代,遍地毒蛇猛兽,先民们以打猎和采摘野果为生。在打不到野兽的时候,要解决饥饿和补充蛋白的有效方法,莫过于捕蛇了。这是生存的需要。但是,人吃蛇,蛇也咬人,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毒蛇溜了进来,不小心被它咬了一口,那可是致命的。先民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屋舍里养了猪,毒蛇就不敢来了,安全就有了保证。于是,根据这个生活经验,形象地创造出了“家”字。生存和安全,是任何一个民族发展的永恒主题。只有解决了生存问题,安全得到保障,人们才能安居乐业,民族才有发展与变化的可能,才能飞龙在天,大有作为。一个小小的猪蛇合一物件,包含了生存和安全这两大诉求的理念在内,又有哪一个氏族部落会不喜欢、不接受、不尊崇呢?这种理念无疑具有亲和力,在先民们的交流中能求同存异,包容兼蓄,促进民族的融合。随着华夏大家庭的扩大,一些氏族的图腾元素也渐渐加入到龙的形象中来,如鹿的角,羊的须,禽的爪,既极大地丰富了龙的形象,又增加了民族融合和团结的理念。因此,中华龙的真正寓意是:生存,安全,融合和团结。这是中华民族长期以往的发展理念,是祥和瑞桢的,丝毫不具有扩张性和侵略性。
【最简单龙剪纸的剪法】相关文章:
2.剪纸燕子的剪法
3.剪纸的剪法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c/jianzhi/3060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