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事实,不知大家是否也注意到:童年时代一些有趣的往事,可以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那时候也没用相机或其他什么东西,却能牢牢地印在脑海里;现在经历的事情远比那时候丰富多彩、深刻感人,为什么就会转瞬即逝、说忘就忘了呢?
我想,原因或许是越来越迫于高效率、快节奏的压力,或许是囿于本身的惰性,人们现在是越来越追求简便、快捷的行为方式了。人们总是习惯用形象、直观的道具与载体,省略复杂、生动的思维(想像)过程,从而取代了富有意义的记忆。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最常见的莫过于记忆照片化了。从前相机没有现在这样普及,不可能时时处处友生的人和事,都用照片来记载、来反映,值得记忆的东西,除了少数能用笔随时写下来或事后追记,大量的、绝大部分还得靠脑子来记、来保存些许印象。然而,也正是这种笨方式、慢工夫,会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而每每回忆起来又会伴随着丰富的联想,使人心潮起伏,愈加难以忘怀。这种记忆经过了复杂、生动的思维过程,是想象的结晶,因此也就弥足珍贵,是照片所根本无法取代的。作为照片,只能是记忆的辅助手段与载体,人们可以凭着一两张照片,勾起更多的回忆,但是如果照片泛滥,省去必要的记忆,实际上就会失去美好的东西,脑子里一片空白。试想一下,不就是这样么,当我们到某一处风景名胜区旅游时,看到好的景致只顾疯狂拍照,没工夫欣赏和品味,满以为靠照片来记忆,结果时间一长,印象就全模糊了。我们留下的只是“到此一游”,还有多少值得回忆和能够回忆起来的东西呢?
除了记忆照片化、照片取代记忆,还有观看电视节目取代攻读原著,浏览绘画本取代细阅文字书,等等。电视、电影、画报、照片,这些媒体和传播工具虽然形象、直观,省力、方便,但是一个共同的、根本的问题,就是省去了必要的思考、领会和想象。人们如果长此以往“食用”这种文化快餐,习惯于并依赖于这样的行为方式,疏于思维,不仅大脑得以闲置难免退化,而且也会丧失很多应有的乐趣。因为无论是为了获取知识,还是愉悦精神,都要通过过程来完成、来达到目的,人们在进行和完成过程中,或加深印象,或受到启发,或获得快感,整个过程是非常重要而不可省略的。我们需要的虽然是结果,但是离开过程意义也就大打了折扣。那种只要结果不看过程的主张,忽视了过程的作用,实际上是片面的。
我也不是一概地反对形象、直观的形式,将其运用于教学等日常的演讲、讲解中还是十分必要的。“食用”文化快餐,满足精神需求,也是当今时代和社会的特征。我只是觉得不该完全依赖罢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920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