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一个诗词群里和诗友谈论诗词,间或有诗友发来早春的诗词。谈论中不觉已是临近中午,屏幕上忽然显示一个小盆子,接下来是文字:“荠菜鸡蛋馅饺子,开始包了。”隔着屏幕,似乎就闻到了荠菜的清香,不由得垂涎欲滴。
春天,真的是一年里最好的时光。万物复苏,风和日丽,花花草草都萌发出新的生命力。春天的大自然,除了给予人们视觉上的享受,更有一份独特的味觉上的享受。从3月到5月,正是挖野菜的大好时机。默默地在心里盘点了一下,那些年品尝过的舌尖上的春天。才发现,真的是不曾辜负了春天的恩赐。
(一)茵陈
茵陈在我们这里俗名叫做白蒿,每年二月和三月是挖白蒿的最佳时节,在这里面有一个典故,是名医华佗“三试青蒿草”的故事。华佗还编了顺口溜:“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须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痔,四月青蒿当柴烧。”这个典故主要说的是茵陈的药用价值,也就是“绵茵陈”。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爷爷是一名兽医,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会组织他的孙子孙女们来一场挖白蒿大赛,大家挖出的白蒿以称重方式卖给爷爷,每斤两角钱。挖白蒿的过程中,我和堂姐们还有妹妹都乐此不疲。后来挖白蒿,则完全是用来吃的。或是拌了面粉做蒸菜,或是打荷包鸡蛋茶的时候放进去一些;或是直接用干的白蒿泡茶喝。
(二)荠菜(芨芨菜)
荠菜是春天的田野里随处可见的一种野菜,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挖到很多。荠菜可以凉拌了吃,还可以包饺子。包荠菜饺子,素馅儿、肉馅儿都可以,那种鲜美、清香是韭菜无法媲美的。源于高中课本上的那篇课文的影响,一直都想品尝一下荠菜饺子。第一次包荠菜饺子,是做的荠菜鸡蛋馅儿,虽说是多年前的事了,至今仍能回味起来。这样的体会,怕是只有吃过荠菜馅儿饺子的人才能知道。
(三)榆钱
榆钱是榆树的果实,因其形状像“铜钱”,故称“榆钱”。榆钱起初是一种淡绿色,这个时候是最好吃的。可以摘下来直接洗干净了生吃,清脆、甜丝丝的;可以煮粥的时候放进去同煮;还可以拌了面粉蒸。小时候听外婆讲过,春荒难耐,特别是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别说是榆钱,就连榆树皮都被饥饿的人们扒得一点不剩。
(四)槐花
槐花的美丽有目共睹,洁白无瑕、晶莹剔透的花朵,一串串的坠下来,和浓郁的绿叶相互辉映。小时候摘槐花,往往是一串在手就迫不及待的吃起来,那香甜的味道,就像喝了槐花蜜一样。妈妈会把摘了的槐花拌了面蒸熟,这样就可以吃了。或者加一些其他菜,用油炒了再吃。也或者是用一些蒜汁,搅拌均匀了吃。槐花应该是春天里人们最喜爱的自然景观了,花怡人、食美味。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没摘过槐花的人们,摘槐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枝上那些刺刺,小心扎了手。
(五)面条菜
名字来源于它的形状像细长的面条。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春天来的时候麦田里有很多面条菜,一般都是做糊涂面条的时候吃的,糊涂面条里配上青色的面条菜,风味别具一格。
(六)蒲公英(黄花苗)
绿色的叶子,黄色的小花,在春天的田野里,可以非常准确地找到蒲公英。蒲公英作为一种中药,有清热解毒、美容养颜之功效。爸爸常常一个人去挖蒲公英,回来后让我们择洗干净,然后妈妈把叶子揉一揉,加一些盐腌制,腌制好的蒲公英可以直接吃。蒲公英的根则被晒干,用来熬茶喝。蒲公英的种子成熟后会变成白色的绒球,随风飘飞,落到那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再次经历春天的轮回。
(七)泡桐花
泡桐是我们这里常见的一种树,其叶大,花呈紫色,一枝上大约有几十朵花。淡淡的紫花倒挂着,像一串串紫色的风铃,风吹过,有阵阵清香。小学时候,我们家在兽医院的职工楼上住过两年。院里有一棵很大的泡桐树,每年三月都开满树花。那年春天,妈妈站在二楼的走廊上,摘了很多泡桐花。摘下来的泡桐花被妈妈洗干净,用热水焯一下,揉碎了,拌面炸成丸子。虽说泡桐花炸成的丸子带着苦苦的味道,因为有了浓浓的母爱在里面,却也成了我们姐弟三人的美味食品。
(八)马齿苋(马齿菜)
马齿菜在4至5月份生长的最旺,野外很多。马齿菜的吃法也有多样:“可以凉拌;可以加些面糊摊成饼;还可以炸成马齿菜丸子。马齿菜是一种天然抗生素,老幼皆爱。童年时,挖马齿菜的过程中,小伙伴们还会把马齿菜的粗一些径弯曲了,支撑开上眼皮和下眼皮,玩得不亦乐乎。
除了这些扎根在记忆中的野菜,还有一些叫得上名字和叫不上名字的野菜,正是它们,充满和充实着了我童年的春天。
爱春天,更爱春天的鲜美。舌尖上的春天,带着我走向回忆,走进现在。愿这种美好,一直都在,就如同春天本身的美好一般。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867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