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地坐在书桌前,顺手翻开手边刚写完的《知青过往五十年》,思绪又难以抑制地飘飞到了那个火红的岁月中……
一
一辆辆悬挂着“热烈欢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红色标语的敞篷卡车,载着百余尚未脱去稚气的男女学子们在崎岖的砂石铺成的盘山公路上颠簸着,整个途程约三十余公里,要行进一个多小时。作为迎接和指挥的第一辆卡车上,锣鼓手们在竭尽全力敲打着,毫无辛苦和疲劳之意。虽然额头上溢出的汗水时不时地会将眼睛蒙蔽,他们都不会用手背去擦拭一下,以独有的勤勉耐苦的贫下中农精神,感召着后面跟随而来的那些尚在学习提高中的城市里的小小知识分子们。
这支笑声歌声喊声连同锣鼓声混聚一体的车队,被车轮搅起的尘烟缭绕得时隐时现,宛如一条灰黄色的土龙。车队在司机们小心翼翼地操盘下,慢慢悠悠行进着,一路上除过石山就是土丘,满目荒芜。
有些乏味的摇摆里,初始的嬉闹声渐渐弱下来。这时,不知道从那一辆车上引的头,大家跟随着七腔八调唱起了“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随着一路的颠簸,一股被“摇滚”出来的困意,袭击了所有从城中来的小文化人,一个个再无嬉闹精神了,耷拉下了脑袋,在晃动中一阵迷糊着,一阵惊醒着,然后再一阵迷糊着。
行程就要接近尾声,前车的锣鼓声依然裹着西北风的气势彪悍轰鸣着。这时,这辆车顶上的大喇叭开始了最高语录的有声朗诵,意味着城里学娃们落户扎根的地方很快就要到达了。
在刺耳的车轮嗤嗤的制刹声,一溜的卡车在紧靠赤沙公社旁边的一个大戏台下的广场上停了下来。醒来的学生娃们满怀着对广阔天地的憧憬,一个一个像跳水健将一样从车上跳了下来。伟岸强壮的,潇洒落地自然毫无悬念,个头瘦小的,跳下来则无法站稳,便会摔一个屁蹲。为掩饰尴尬,在大伙的哄笑声里干脆就地打了个滚再爬起来,咧咧嘴算作回应。
突然,一连串震天动地的鞭炮声在锣鼓的狂擂中炸响了,淹没了围来的那些穿着简朴、表情谦恭、行为拘谨的接受再教育代表们的热烈掌声。
公社书记手持着高帽子似的喊话筒,敞开了嗓门讲演着欢迎词,那娓娓的地道方言,引来围观者们的阵阵欢呼声,而这些城里来的学生娃们则听得一头雾水,只能是听见有掌声就跟着使劲拍起巴掌来,以致节拍在不断延长,让演讲者都把握不住了讲稿的重点到底在哪段上了。
欢迎会后,全体受教育者吃了一顿由公社统一安排的核桃馅的饺子。在公社的布局安排下,未能冷静下来的情感继续渲染着,从公社向各生产大队延深,再由生产大队传递到各个生产小队。最后五至八人一组的小男小女们,在社员瞧稀罕的目光中,临时住进了让他们散发着浓浓柴烟味的硬梆梆的集体大炕房上。
清晨,当他们揉着疲乏惺忪却又充满希翼的双眼走出农屋,向四周望去,除过荒山茅草就是茅草荒山外,头顶上那片有着幻觉之感的白云衬托的蓝天,就算是唯一的景色了。
从这一刻开始,这些白净脸面的娃娃们,开始了离开温暖之家后的自力更生、发奋图强旅程了。
虽然因他们所落户的生产小队经济状况不一,生活条件不同,但无一例外地早请示晚汇报,则是一成不变的。
年时不过十六岁的郭莲花,是随着学哥兼知青组长的张先雀、粗壮结实的贾宝生、腼腆少语的张西山和漂亮学姐欧阳玉青一起,被安插在西峰大队二小队接受教育的。
在这里,他们就要开始一段刻心铭骨的十分艰苦的生存经历。
生产小队指派的生活指导员,在完成一个月的生活起居实践培训后就撤回了自己的家,知青点的一应生活打理,就有这几位小男小女们自己担负了起来。
开始生活磨砺的第一天的有些阴郁的上午,主导做饭的郭莲花和欧阳玉青,早早地将男生们清晨就劈好的柴火抱进黑黢黢的灶房里,俩人根据身板和能量分了工,由纤秀弱小的郭莲花和面、擀面条,相对强健些的欧阳玉青去打水。
住在山坡上,泉在山坡下,挑一次水来回至少要二十多分钟。
欧阳玉青将两只木桶挂在扁担上,放在柔弱的肩膀上,她要下坡去挑回几个人的生命之水。
已经擀好了面,等水入锅的郭莲花迟迟不见欧阳玉青回来,就有些着急了。下坡挑水已经很久了,早该回来了,眼看男哥们们就要弼耕回来吃午饭了。她感觉奇怪,决定下坡去看个究竟。
她急急地跑到山坡下,只见一个由雨水自然形成的水潭边两只水桶分东西横躺着,水洒了一地,欧阳玉青正坐在泥地上恸声哭泣着,满面的凄泪流个不停。
郭莲花赶忙走过去想把水桶扶正,可费了老大劲也挪不动这沉重的水桶。当她用尽吃奶的劲力将木桶刚刚扶正,脚下一滑,便仰面朝天重重跌倒在泥窝里。她一脸绝望的神情,跟着欧阳玉青一起嚎啕大哭起来……
自此以后,挑水便成了男生们的专利。
这才是知青生活的刚刚开始。
由于生产队里的社员住所里都没有设置卫生间,晚间的解手自然要到月光辉映下的田地里去解决了。虽然月光皎洁,但起夜的他们并没有一点雅兴去欣赏,只顾着寻找合适的蹲点了。
夜间小解,男士自然没问题,胆小的女士只好叫起虽一身倦意却又勇于担当护卫的男生远远地相伴着快速解决。站在皓月下的男生,目光会盯着远处的黑暗点,高度警惕地巡视着,用一股豪气保护着女生。
天天的白水煮面条,天天的玉米糊糊拌咸菜,让生活在大山外尚不缺少荤腥的郭莲花她们无法适应。艰苦的生活条件让她们难以接受,只有想尽一切办法去自己解决了。就到山下一个国有林场驻地的菜园子里去偷菜。在林场菜园子里白菜萝卜不断减少的过程中,掌厨的郭莲花让大伙们每日都吃上了油不足盐不少的菜肴,让枯燥的饮食生活多了一点点绿色。
购置日常用品,在城市里是再简单方便不过的事情,但在落户于大山里的郭莲花他们这里就显得十分困难了。一次极平常的常用物品采购,需要大清早淌过一条河翻越两座山,再走一段长路才能到达赤沙公社唯一的一个供销社。这么一去一回,快则能赶回来吃上晚饭,慢则组里只好派员手持着硕长的大电筒循路去迎接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798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