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墙角的小花
春夏之交,草木葱茏,这是一个生命勃勃的季节。
晨练之所以选在这个小院里,是因为这是个僻静的去处。院里人家全都搬走了,虽然大门全敞着,但却很少有人来。院子的地面全用水泥铺就的,没人打扫,但还算干净,至少不妨碍我的晨练。最好的是地面平坦且没有杂草,适合锻炼。
今天,我刚进院子就闻到了一丝浓浓的花香,顾不上锻炼,顺着花香寻找过去,看到墙角处,在水泥地与墙头连接的缝隙里,有几朵小花。这些花大多打着骨朵,有一朵在绽放,说不上花的名字,朵儿不大,只有一分硬币那样大小,红色,在朝阳里,它的那种红已经透着紫了,媚媚的,惹人的眼。一丝很难察觉的微微的风已足以让它摇曳起来,身体的扭动,让花朵姿态更见风致了,仿佛是为我的到来而故意表演似的。看到花朵那鲜艳的色彩,那美丽的姿态,心想,假如,不是那股浓浓的香艳,也许我根本就看不到它的存在了。
第二天再看到它的时候,打着骨朵的几只全都开放了。有几只早起的蝴蝶,顾不上露水的浓重,翩翩于每一朵花的花蕊里。我想,蝴蝶一定像我一样,是被它浓浓的花香招惹过来的,那种花香是没法无视的,也是没法拒绝的。
看到这墙角的小花神态,它让我陷入了沉思。小花为什么那样拼命地释放那么浓的香味?它不就是为了引来别人的关注吗?于是它让我想到了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生命到底是什么?生命实际上就是一种价值。什么叫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就是自己身上的优势得到展示并获得认可。无论哪种生命无不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引起别人关注,得到别人的认可,连墙角的这几朵小花也无不如此。
第三次看到小花时,有几个孩子弓着身子围着它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说的什么,我没有听清楚,但一定是在议论小花的美丽与香浓。看到这番情景,心想,假如这墙角的小花是一个人,他一定是春风得意,志满意得了,连孩子也欣赏起它们来了,这也就活得值了。
正在我瞎想的当口,一个男孩子拉开了要把花朵掐下来的姿势。我赶忙走向前制止了那个小男孩:“好孩子,你把它掐下来,就像有人把你领走从此不让你再见到妈妈一样,你害怕不害怕?难过不难过?”在场的所有孩子都点了点头,然后就各自走散了。
孩子们离开后,几朵小花依然招展着。我心想,今天,假如不是我在现场,也许这些小花都成为孩子们的手中之物了,这岂不是一场悲剧?那么这场悲剧的根源在哪里?在孩子们身上吗?不,让孩子们想把它们掐下来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它们太美丽太香艳了,孩子们也不是见花就掐的。
于是我又进一步想,人啊,不可过分张扬,张扬过度常常预示一场悲剧的到来。人身上有了价值释放不出来是一场悲剧,但是释放过度,常常也是悲剧。
这样的因过度张扬而带来的悲剧,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庄周看到了。庄子观察到了“狸狌”,它“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才能无限,到处张扬,可是它的下场是“中于机辟,死于罔罟”。而“樗”呢?“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啥用也没有,但是它“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显然,在庄周看来,人生越是没有价值,越值得庆幸。
我不赞成庄周的观点,人活如“樗”,那还有啥意思呢?人生当然要有自己的价值并要把价值张扬出来,但是“狸狌”的悲剧也值得借鉴。
总之,人生是要张扬自己的价值的,但是张扬时要把握好度,不让自己从一个悲剧走向另一个悲剧。
二、“沉舟侧伴”之时
春末夏初的天气真是诡异得很。早晨一起来,在屋里没什么感觉,走出门就感觉很凉了;走着没什么感觉,骑到自行车上就会感觉很凉了。这不是吗?骑上自行车时,忘了拉外套的拉链了,走了一段路之后,感到很有凉意。一开始,懒得停下来去拉拉链,走了一段时间后,凉得实在有点受不了,就不得不停下来,去拉外套的拉链。
刹闸,停车,下来,拉拉链,就这么点功夫,我的身边,“蹭蹭”地就窜过去了好多人。汽车、电瓶车就不说了,骑自行车的,本来是落我后面一大截的,此时,不但窜到了前面去,而且还超出了我很远,就连那些步行的人也都个个超过了我。
登时我就想起刘禹锡的那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来。是啊,在我们前行的时候,我们或许对别人的前行速度没有太多的感觉,但是,我们一旦停下来,就很快可以察觉到别人前行的速度该是怎样的快啊!
骑车前行停下来后,别人从自己眼前一个个窜过去,这是眼见的,直观的,感受也是明显的。而在平常的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事业中,这样的情形则是隐蔽的,看不到的,感觉也是不明显的。刘禹锡被贬巴蜀之地,一晃二十多年过去,自己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太不对劲的地方,然而当他二十多年后回到京城时,忽然发现“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原来那些与自己官职差不多的人,今天一个个都官位高升而飞黄腾达了。
是啊,自己的“沉舟侧畔”时,别人的“千帆”竞“过”了,谁有功夫陪伴、等待你的“沉舟”啊!
是啊,我们的生命之“舟”是不能“沉”下来去“侧畔”的,一旦发生了“抛锚”,也许就再也赶不上他人了。
问题是,我的“舟”沉不沉?“侧畔”不“侧畔”?其中的原因构成成分,有多少是我能够控制的呢?
唉,能够控制的就尽量控制吧。
三、莲花之遇周敦颐
夏天已经到了,这让我想起了莲花,想起了周敦颐。
很认真地下了一番功夫去查找在周敦颐之前有关写莲花的诗文,可惜没有找到一篇能够揭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本质之美的。于是,我为莲花能够遇上周敦颐而唏嘘了。假如,莲花没有能够遇上周敦颐,也许莲花的本质之美就永远不能被发现了。如此一来,莲花该是多么的幸运啊!
万物生于世界,它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这种理由就是它的本质,也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所在,也是它真正的美之所在,也是它的优势所在,也就是它的价值所在。但是,这种最本质的东西常常被表面的一些东西掩盖着,没有“真正的眼睛”是很难发现的。比如莲花,周敦颐前后的人大多都把眼睛落在了它的花型与色彩上了,没有人能够看到“不染、不妖”的本质。
同万物一样,人活于世,也一定有自己的“优势”在的,可是这种“优势”常常是以一种“潜伏”的状态存在着,是不容易被发现的,有时甚至连自己也没有发现。“优势”就是人生价值所在,潜在的“优势”还不能成为价值,只有“优势”得到展示,其能量得到释放,这时,“优势”才算转换成为了价值。就如地下的煤,煤埋在地下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只有被挖出来,燃烧,其能量得到释放,煤的价值才算实现。这个时候,煤也才算有了价值。这里,“煤”首先要被发现,发现它要有“火眼金睛”,不是随便哪个人都可以去发现的。只有被发现之后,煤才有获得到达熔炉大显身手的机会。可见“被发现”对于煤来说该是多么的重要。
人身上的“煤”就是一个人身上的才华,就是一个人身上的“优势”,“被发现”也是同等的重要。碰不到周敦颐般的眼睛,再大的“优势”也是白搭。不被发现,就没有展示才华释放能量的机会,“优势”就永远处于一种“潜在”状态了。所以,你是朵莲花,未必就能碰上周敦颐。
虽然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你光芒万丈,碰到的是一个个的睁眼瞎,你又能怎么办?“总”的后是“会”,“会”说的是一种可能,这种“可能”说的就是你要遇对人,遇不对人,便只能徒生“怀才不遇”之感概了。
若稍微留一下心,你就会发现,“怀才不遇”在古代诗文中占有多少篇幅。这么多的篇幅告诉我们,人是一朵莲花时,遇到周敦颐该是多么的艰难。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796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