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挂,始于欢喜。
不记得是在什么时候,撞见了电视里关于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广告,欢喜上了那山腰中一溜溜密集的青瓦房。
虽未吾寐思之,但是,自此,对苗寨有了情结。人就是这样,一旦在我们的心里种下某种情结,总是渴望有机会解开。
四月初,正是“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正是出游的好季节。
一张车票,载我去了远方。
还未近到景区大门,远远地,悠扬的芦笙飘过来,像一道清凉的风,拂去了满身疲倦。此时,正是下午时光,景区大门外游人如织,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扛着包,挂着相机,穿着各色行装,汇聚而来。
宽敞的坝子里,苗寨的阿公阿婆,分立两旁,穿着盛装,头戴佩饰,吹着长长的芦笙,载歌载舞,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中间是美丽婀娜的苗女,浅笑如月,一身银饰,莹光闪闪,环珮叮咚,站在一致摆放着米酒的桌前,不时随着芦笙的节奏摆曳如花。后来得知,这是苗寨最为盛行和最有特征的一种迎宾方法,俗称拦门酒。兴趣浓的,会走上前去,喝一杯这甜甜糯糯的拦门酒,咽喉瞬间有清凉的细流滑过。更多的人,找准各个角度,拍下这欢庆热烈的场面,定格苗寨别样风情的美。
“西江千户苗寨”几个大字,镶在进寨的第一道古朴大气的门楣上,赫然醒目。看到这几个字时,仿佛一场朋友的约会,感觉自己就是应约而来。
穿过这道门楣,坐电瓶车前行将近2公里,才算是真正抵达了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凯里市的东南。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约有1000多户人家,所以称为“千户苗寨”。
苗寨四面环山,峰峦相连,寨子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河的一边主要是商业步行街,河的对岸主要是俯瞰寨子的观景台,山脚下的商业步行街与山坡上层层叠叠的吊脚楼融成一片。一座座老房子依着碧绿的群山,户户相连,家家相依,青灰色的屋顶在阳光下泛着光,很博人眼球。
放下行李,徒步来到观景台。掩在大山里的千户苗寨木质吊脚楼,如瀑布般地从山间倾泻下来,蔚为壮观,远望呈一个巨大的“牛”字型。苗族人与牛的缘分,源自一个传说:在渔猎时代,苗族人开始是虔诚崇拜盘瓠,但从农耕时代起,便虔诚崇拜水牛。苗族把水牛与龙,视为相同的一种神话动物,认为龙和牛可以互变。因此,他们将牛当作“衣食父母”,当作有血有肉平等的一种生命。怪不得,牛头文化,在苗寨随处可见。
放眼苗寨,竹黄色的房屋,青灰色的人字行房顶,袅袅炊烟冉冉升起,高低错落的绿树镶其间,周边是高低错落的山间梯田,田园牧歌式的悠闲俯拾即是。瓦房是寻常可见的,是乡村的,是朴素的,是低调的。可是,这种低调,是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所无法比拟的。这种低调,是久居钢筋水泥的人们心中向望的一抹柔软。
人群中,有人欢呼,有人赞叹。苗家人的智慧,民族的凝聚,让这个寨子历经岁月几度变迁,依然完好地呈现在世上眼前,什么样的情绪在此时都无法用一句语言来表达。
很多人对西江苗寨的印像,是镜头下的。镜头下的美是平面的,而苗寨的美,是立体的。这种美,只有亲自抵达,只有零距离触摸,才是完整的,深刻的。
站在观景台上可以俯看西江苗寨全景。观景台入口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天下西江”四个红色的字非常醒目。远山远水赶来的人,在此留影拍照。十元一套的苗族服饰,从头装饰到脚,让你瞬间变身为美丽的苗女。我也花了十元钱,选了一套漂亮的苗家服饰,说真的,平生第一次带着那么华丽的银饰,穿那么艳丽的衣服,没有一点违合感,也许,在这样的山寨,只有这样的服饰才与这样壮观、独一无二的吊脚楼相融合吧。找准角度,各种拍,也不愧于千万里爬山涉水而来。
暮色四合,一盏盏灯火渐次点亮。很快,整个寨子灯火通明,就像繁星点满夜空,无数的灯火勾勒出整个苗寨的轮廓,无比的美仑美奂。夜色中的苗寨,像一颗巨大的夜明珠,镶嵌在大山,分外辉煌,分外美丽,也分外温柔。此时的苗寨,神秘、古朴、厚重、自然和宁静。
千盏灯,点亮着西江苗寨。千盏灯,如同苍穹的星辰,你可以试着感受一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意境。
苗寨,敞开天,敞开地,敞开怀。用歌声,用舞蹈,用美食,用真情,接纳着南来北往的人。苗族被誉为“歌的世界,舞的海洋”。自古苗家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在盏盏灯火里,在个个店铺前,苗家人,摆起了长桌宴,跳起了欢快的苗家舞,芦笙响彻寨头寨尾,山歌绕遍了寨子。
我是在舌尖上的中国,看到长桌宴的。知道真正的长桌宴是露天的,数十张桌子连得老长老长,从头都不一定见得到尾,在重要节日和重要旅行团来访时,才会摆这种正宗的长桌宴。既然远道而来,怎么能不吃一回长桌宴呢?普通游客一般十几人拼一桌,三五桌子连在一起,各色美味一一呈现上来。能歌善舞的苗家阿哥阿妹,一一走到每个桌前,用清亮的嗓音唱起苗歌,跳起欢快的舞蹈,助兴客人享受苗家美味。
曙光,再一次点亮苗寨。薄雾笼罩着寨子,阳光将木头房子渡成金色,鸡鸣狗吠,日光下的苗寨是另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生动活泼,自然纯粹。
沿寨子顺山向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清那些吊脚楼,连绵成片,房前屋后翠竹点缀,红花绿叶安然呼吸。孩子穿这家,过那家。老人依着门楣,静静地喝着手中茶,看着来来往往的游人。
吊脚楼都是用木头搭成,据说是枫木。木搂借山势向两边展开,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户户紧邻,暗红色的枫木板壁在阳光照射下一片金黄。木楼多为三层,一层圈养牲畜,二层住人,三层为粮仓。居住层有长廊,围有木栏,设有长凳,苗家姑娘多在此挑花刺绣,人称长廊木凳为“美人靠”,谁家有女就看谁家屋前有没有这样的绣楼。房前屋后的不远处,建有晾禾架和谷仓。房与房之间的路用青石铺砌连通,并有排水沟,有的人家房前屋后还用小鹅卵石砌铺。这里,处处弥漫着烟火气息。一座座吊脚楼,流淌着苗家人的幸福与喜悦。
商业步行街,是苗寨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街道按照古镇的风格修建,也是青石板铺路。一家接一家的店铺,摆放着美不胜收的苗族特征商品、苗银饰品、苗族鼓乐、苗族刺绣,当然,还有风味小吃。最有看头的当属苗族银饰,听说,这里的男人都掌握银饰制作技术,且人人苗银工艺精湛,他们的新嫁娘的佩饰,都是自己亲手设计与打造的,这是多么深沉与厚重的爱啊。
苗族银饰,几乎涵盖了苗家人生活中所有的用物,凯里民族博物馆用一整层楼展示了苗家银器。琳琅满目的银饰,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银饰,玲珑小巧到一根小小的牙签,一幅精美别致的耳环,富贵大气至整件纯银的衣服。当然,最美最多最精致的当属苗女身上佩戴的银饰。
苗族银饰可堪称世界一绝。经了解,她们的银饰分为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脚饰。各部位的佩饰又分若干种种,千万款式。银饰上各种的图纹: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万物有灵”是苗族人最朴素的传统世界观,所以,山水花木,飞鸟虫兽,皆有展现在他们的银饰上。
刺绣、蜡染和银饰是苗族服饰的三绝,这也是苗族服饰的基本要素。我饶有兴趣地坐下来,看着店铺里的苗女,一丝不苟地穿梭织布,只见那五颜六色的细细棉线,经她们灵巧的手指穿来引去,一个图案就跃然而出。想来,苗女都是有七巧玲珑心的。
苗族的服饰尤其是盛装,工艺繁锁,刺绣精美,色彩丰富。一套衣服往往需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也许就是一个女子最美好的年华。在苗族人的心中,女子有一门好手艺就是心灵手巧的象征,甚至会是小伙子们择偶的标准,成为和苗族人们唱歌跳舞同样重要的事情。
爱美是人之天性,无关年龄,无关种族。而苗族,是一个更加热爱美丽的民族。苗家人的美,体现在她们复繁的银饰上,也体现在她们精心绣制的衣物上。
苗族服饰样式之多,做工之精湛,造型之精美,在世界范围内都可圈可点。苗家人的生活,每一个细节都在展示着民族元素,诠释着民族文化的深远魅力,彰显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苗族人,在不断的征战和迁徙中遗失了自己的文字,但却创造了色彩斑斓丰富多姿的民间工艺。其服饰传承着本民族的迁徙文化,她们以针当笔,用彩线为墨,将刺绣出的绣片用在了各种生活用品和挂件中。想必,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展示。
苗族服饰,当之无愧是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银饰,当之无愧是佩戴在身上的战袍。
西江苗寨,一卷如幻如梦如诗的水墨画卷,一个民族安魂千年的圣地,一座宁静而朴素的古老村落。西江苗寨,苗家世世代代,用心绘制的家园。不管粗狂还是细腻,抬手握腕间无不透着古老的文明与沧桑,犹如一朵瑰丽的花,镶在这大山深处。
看吧,那一座座木质小楼,透着岁月晶透的光,浸着时光的琥珀香。在这个群山掩映的地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苗家人,它们是苗家人的魂,是苗家人的根。
那一盏盏闪铄的灯光,是跳跃在苗家人心上的火苗,是凝聚,是力量,是温暖,是光明,是希望。上千盏灯光,上千个故事,每一盏都是迷人的,每一盏都承载着千年苗寨的厚重历史。
千盏灯,点亮着千年苗寨不朽的传说。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7874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