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建筑的散文
建筑是一座城市最基本的元素。一座城市的风格首先表现在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格、建筑特色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描写建筑的散文,欢迎阅读参考。
描写建筑的散文
如果问我,我所到过的城市中哪一座城市最有味道,我会说:巴黎。并不是说巴黎是一座完美的城市,在我的眼中,巴黎的建筑实在太迷人。
建筑是一座城市最基本的元素。一座城市的风格首先表现在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格、建筑特色上。巴黎的每一栋楼、每一道门、每一座桥、每一个广场几乎都是艺术品。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个性,那种有味道的城市才会让人着迷。所谓城市的味道,就是这座城市有一种令人心动、令人亲近的感觉,有一种吸引人们去欣赏、去感受、去体验的东西,有一些值得长久留存于记忆,经常追忆回味的东西。说白了,有味道就是有感觉。
巴黎就是这种有感觉的城市。
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巴黎。当我登上埃菲尔铁塔最高层的瞭望台,我被巴黎那无边风月万千气象所倾倒。一条条大街小巷将市区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方块,远处巴黎西郊的拉德芳斯新区象一座来自外星的未来之城巍然矗立。代表着现代的大拱门与象征着古老的凯旋门正处在同一条中轴线上,由此给人一种由古老通向未来的无穷遐想。
低下头来,塞纳河在脚下静静淌过,夏洛宫连同它巨大的喷水池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全景式的巴黎充分展示了这座艺术之都叹为观止的气派。
然而,真正让人着迷的是走进巴黎。走进巴黎才能真正领略巴黎那独特的风韵和魅力。最让人心动的是巴黎的那一幢幢充满艺术气质的建筑。协和广场、凯旋门、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圣心院、凡尔赛宫、国家歌剧院……就象一颗颗珍珠让世人反复欣赏、反复赞叹,历经数百年而不衰。
在这座城市行走,犹如在琳琅满目的艺术丛林穿行,时时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带给你的浪漫温情和艺术薰陶。
可以与巴黎嫓美的是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不仅城市布局大气磅礴,建筑亦是精美绝伦。欧洲风格与拜占庭风格共存,东正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交汇,各色建筑争奇斗艳,让这座城市绚烂多彩。冬宫、夏宫、叶卡捷琳娜宫、喀山大教堂、滴血大教堂、保罗大教堂象一块块瑰丽的波罗的海琥珀镶贴在涅瓦河两岸。这座曾遭受战争重创、备受艰苦磨难的伟大城市虽是历尽岁月沧桑,仍不掩昔日帝都的辉煌。
至善至美的建筑极大地丰富了城市内涵。当你细细欣赏这些精美的建筑之时,就正是在品尝这座城市的味道。
国内城市建筑有个性有味道的是苏州。苏州园林精致玲珑,巧夺天工,真是赏心悦目。很可惜,苏州的园林是在围墙里,并非是一种可以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说实话,对国内城市千篇一律的建筑,感觉很木然,“百城一面”象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虽是高楼林立、气象恢宏,但大都是一览无余,很难找到那种可以撩动人心、浸润灵魂的感觉。
我们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波澜壮阔、光荣梦想,五千年的金戈铁马、风花雪月,却少有沉淀在城市的建筑之中。无休止的战乱把绝大部分地面遗迹化为灰烬,只留给我们浩瀚的传奇与传说。
不过,不管怎么托辞,国内城市的现代建筑还是太过平庸。甚至还不如老祖宗的庭院那般富有生活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也许是我们习惯了从头再来,一代又一代人拆旧房建新房。城市建筑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只承载着这一代人居住的单一功能。因为没有久远的打算,所以也没有作其他方面的考量。我们的许多建筑粗制滥造,没有章法,没有讲究,粗鄙到只有实用功能。好多城市从建筑上看不到历史的延续。一座千年历史的城市,建筑却好象同一个时代出生的。建筑本身是历史的凝固,割断了历史,城市就失去了根。
记得很多年前,我从一座山区县城经过,狭窄的山沟盖满了乱七八糟的房子,车从城里穿行,感觉就象穿过一片建筑废墟。
后来,我到过瑞士阿尔卑斯山的一座叫做洛伊克巴德的小镇。小镇处高山之上,规模不大,街道顺着山势自然蜿蜒,长不过数百米。镇上建筑大都是木质民居,简单别致,精美且有味道。每幢房子的门前、窗台上还种着鲜花,给人一种格外的温馨。我想起国内那座县城,心底深处隐隐受到一种力量的冲击。
也许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建筑乏味了,前些年,一些城市兴起了仿古之风。汉唐气象、宋元文化、明清建筑风起云涌,破土而出。可惜大都不古不今,无形无神。最不堪的是一些遗迹修复,后人以旅游开发之名,生拉硬扯、胡编乱造、随心所欲,硬是把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文化打扮得不伦不类。
《佛罗伦萨章程》第九章规定:
“修复工作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工作,其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且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停止。”
遗迹修复是不允许臆测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尤其要慎断慎行。
罗马城区大片遗迹就是以原始形态呈现在那里。我在威尼斯问过房屋修缮之事,当地人告诉我,水城的民居已经成为历史建筑,维修必须提前三年申请,要经过极为严格的审查,维修必须保证保持原貌。我看过安阳的殷墟,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历史原貌,堪称国内遗迹保护修复的典范。
一座城市的建筑,说到底,取决于建设者倾注的心血。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历史就是那般轻率地作假,我们怎么能期望对城市的建筑付出真情?
欧洲的建筑味道源于欧洲人对历史的认真、对生活的执着。据说欧洲有的城市判定丑陋建筑的设计师应负法律责任。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一幢建筑实际上每天都在对市民进行着强制性的美与丑的薰陶,其影响不可谓不大。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著名的艺术家参与其建筑设计。文艺复兴时期大名鼎鼎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同时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城市建筑因他们的智慧更加升级了品位。而正是这种品位构建的城市文化空间所营造的强大的公共审美氛围,推动了整座城市的良性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3223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