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山游记散文
胡山,位于济南东部50公里的章丘市南郊,双山镇横沟村东,海拔仅有693米,虽然不算高,却在当地小有名气。
3月15日上午,我们一行30几位驴友乘大巴车来到了胡山附近的横沟村。下了车,领队带领我们沿着山间的水泥路向胡山进发。时已仲春,万物复苏,大地新绿,当天天气预报最高气温达到23度,是外出踏青赏春的好日子。美中不足的是风较大一些,能达到四五级吧。济南的春天从来不缺风,刮风正常,不刮风倒是反常,等风不怎么刮了,夏天已悄然来临了。这是我新年之后第一次外出爬山驴行,因此心情特别好。我们走了大约三公里的平坦水泥路,便来到了胡山后山脚下。有人在一大片直立的石壁上用红油漆写了“古月山欢迎你”几个字。我指着标语跟身边的一位驴友笑称,欢迎我们来很好,但把“胡”字写分家就既不严肃也不应该了。驴友说,你不用笑,这字没错,胡山也叫古月山。我一怔,自我解嘲地说,这么巧呀。
写标语的石壁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当地人早年开山时炸出来的。石壁前还有个平整的大石坪,足有几百平米,显然也是人工凿出来的,我们先期抵达的人就在大石坪上休息,等候后边的驴友。我环视周边逶迤秀丽的山峦,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再看看胡山,只见满目的绿色,放飞似的心情格外舒畅。我又伸长脖子寻找主峰,却看不到半点影子。有驴友告诉我,主峰在东南方向,离这儿还远着呢,登上山顶或许可以看得到。
人到齐了,领队说,出发吧。大家排着蛇形的队伍沿着上山的小径开始爬山。渐渐地山势愈来愈陡峭,坡度几乎达到了七八十度,爬山的艰难可想而知。好在山坡上松树颇为密植,乱石较少,因此心理上觉得安全多了。也许是我们从山北坡开始爬山的缘故吧,在山林里竟然感觉不到一丝的风,一路上除了驴友们说说笑笑的声音,连鸟儿的叫声似乎都很少,如果少数人来这里,就凭这山林里的幽静也能吓出一身汗来。到了半山腰,我们的队伍脱节了,大致分成了两部分。走在前面的一小部分人跟随一位老驴沿着比较平缓的山半腰小径往东面去了。领队说,我们不往东去,接着爬山,只是山坡陡峭一点,大家小心些,一会儿就到山顶了,而且沿着山脊去主峰的路也好走。真的如领队所说,我们爬了不到十几分钟,就成功地到达了山顶。
到了山顶的.那一刻,山风像捉弄人似的忽然来了,顿时掀乱了人们的头发,让人有点措手不及。但此时的山风与冬天的山风截然不同了,不仅一点也不觉得冷,反而被风吹的脸颊还怪惬意的呢。站在山顶上,经风一吹,爬山出的一身汗水很快地就消了。山南坡根下有个小村庄,村庄的轮廓一览无余。驴友告诉我,这个村庄叫马家峪。山下平原上的小麦绿油油地包围着村庄,村子内外点缀着稀稀落落的绿柳。远处的山岭仍然是雾蒙蒙的,太阳下就像轻烟似的。我习惯地看看远近的风景,拍几张照片,然后坐下休息。其他的驴友有忙着拍照欣赏风景的,也有喝水、吃东西的。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女人们总是喜欢照相,几个人嘻嘻哈哈地摆出各种姿势,照了个人,再照合影,咯咯的笑声十分好听。
胡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主峰在山脉的东部,西部的山脊大致是一道斜坡,不过稍缓和一些而已。我们沿着山脊,边欣赏胡山以及山下的风光,边向主峰前进。山脊南坡的植被不如北坡那么茂密,而是稀稀落落的,松树也明显地比北坡少了许多。当然南坡比北坡更为险峻,多处的石壁几乎就是垂直的,人想从此攀登上山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观察济南周边的许多山岭,北坡普遍比南坡树木茂密一些。有驴友说,这种情况可能与北方雨水稀少有关吧。我觉得很有道理。大约到了山脉的中间部位,山脊上出现了一些碗口一般粗的丛生状树木,每一丛大约有五六棵,甚至七八棵。这些树干普遍比较光滑,却多数长的不怎么直溜,而是弯曲着身子斜刺里生长。我不认识这种树,因为现在树叶还没长出,但凭印象判断,这应该是荆棵。荆棵多长不大,长到手杖一般粗的也得数十年,甚至更久,像胡山上这么粗的荆棵估计起码也得几百年吧。我问身边的老大哥驴友栗哥,他说,也不认识,爬了这么多的山,还没见过像这么粗的荆棵呢。驴友们都感到好奇,纷纷与之合影。我们走了不到几百米长的山脊,见了足有七八十棵这样的怪树。如果真的是荆棵,将是十分罕见的古荆族群了。期待在树叶长出来的时候再来,希望能解开这个谜底。
接近主峰时,有一道损毁的古建筑墙体,像是座山寨石门,虽然已经坍塌得面目全非,但仍然依稀可辨。在石门下,我们两支队伍汇合了。见许多驴友都拥挤在一处悬崖边上拍照,我觉得太危险便不敢靠近。有驴友告诉我说,站在那里可以看到“象鼻石”。一听说什么“象鼻石”,我来了兴致,小心翼翼地靠近过去,居高临下观看。只见悬崖前方山半腰处突然一峰斜刺里凸起,像一把利剑直刺苍穹。“利剑”又像一个小写的“h”,高大约有三十米,中间有一个大洞,还真的跟桂林漓江边的象鼻山有点相像。有驴友说,这就是胡山著名的“落鹰石”景点。我仔细看看,它不是一块独立的巨石,而是一处比较细瘦的小山峰,因此叫它落鹰石并不怎么确切,叫落鹰峰似乎更妥。据说有黑鹰常落于此山峰顶端的巨石上,因而得名。关于这落鹰石,原先在胡山主峰上立有一通石碑,上面记载了一个传说:道光十八年,胡山上突然飞来一群黑鹰,在山南侧的落鹰石一带盘旋,且数量愈来愈多,落鹰石上下落了黑压压的一大片,形成一道独特的奇观。据当地人说,胡山山神本是一只大黑鹰,这落鹰石就是胡山山神的居所。黑鹰们每隔60年,来胡山山神居所聚会一次,或许是朝拜的吧。
关于胡山山神,当地也流行着一个传说:北宋熙宁年间,章丘城北的女郎山上住着一个道士,叫穆子衡。此人为人刚直,善良厚道,因此颇受附近村民敬仰。有一天,穆子衡正在静坐,忽然有一只白鹤飞近他,说道:“胡山有棵千年人参,谁吃了它就能成仙。”说完后,白鹤便飞走了。穆子衡感到怪异,便决定去胡山看看。有一天,穆子衡来到胡山,突然下起了大雨,便赶紧找地方避雨。胡山上建筑物不多,正在他着急的时候,突然发现山林深处有一间茅屋。穆子衡喜出望外,便跑过去敲门。一个白胡子老翁打开了门,让他进屋避雨。老翁问他下雨天来胡山干什么。穆子衡把自己寻参一事告诉了老翁。老翁说:“我也是来胡山寻找人参的,已经住在这里三十年了,却一直没有找到,可能这山上根本就没有人参吧。”穆子衡顿时有些失望。雨一停,穆子衡便向老翁告辞。老翁见穆子衡穿得单薄,且衣服被雨淋湿了,便拿出一件黑色衣服,送给他。穆子衡推辞不过,只好穿上。突然,穆子衡觉得那衣服越来越紧,好像与皮肉长在了一起,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只黑鹰。这时,老翁笑道:“我便是那胡山千年人参,本为胡山山神,因修行圆满,已经成仙。我看你品端行正,乐善好施,有意让你继我之后为胡山山神。你要永远守护着胡山和这里的百姓。”说完,老翁化作一只白鹤飞走了。
胡山的传说众多,山洞也不少,据说大小山洞有几十个,其中最为著名的要算妖精洞了。妖精洞位于胡山北侧山腰的一片石壁上。洞口呈圆形,仅能容一人爬行进入。洞内怪石嶙峋,幽暗深邃,冷气侵人,一般人不敢贸然进入。传说这妖精洞是妖精们藏宝的地方。有一天,附近一村民来山上砍柴,在妖精洞外捡到妖精遗落的几件珍宝。由于村民贪心,便把妖精洞给封堵了。第二天村民再来取宝时,却发现洞里已经没有了珍宝。原来妖精们见财富暴露,便把财宝转移走了。如今,仍有远近村民不时来山上拜谒妖精洞。
我们继续爬山,终于到达了主峰。主峰上有一处寺庙遗址,但仅剩下残垣颓壁和满目的荒草了。遗址附近还有两尊赑屃,遗憾的是,一尊赑屃虽然雕刻精美,头却被人为砸坏。还有二三十公分厚的半截石碑躺在赑屃旁边,另一半不知去向。石碑上面的字迹比较模糊,却大致可以看出是晚清年间立的。另一赑屃也遭到破坏,散落在断碑东边二三十远的悬崖边上。这些历史文物被破坏成这副模样,实在令人惋惜。
李开先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大戏曲家,他的故乡就在胡山附近。嘉靖八年,李开先中得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他为官十三年,因刚正不阿,被罢官回乡。从少年至辞归故里,李开先一生与胡山结下了不解之缘。辞官后,他一直在这里读书和休息,因此胡山又被称为“李开先书斋”。传说山上有李开先题写诗文的石碑,最有可能是在主峰寺庙遗址一带地方,但我在遗址附近转悠了半天,也未见到。或许年代久远,遗失了或者被人掀下悬崖也未可知。
这时,时间已经到十二点了。领队说,我们就在主峰上找个避风处吃饭,下午去朱家峪看看。
我们来到峰北侧一处平地上,这儿一丝风也没有,而且太阳暖烘烘地照着,正好便于吃饭、休息。大家分成几伙人凑在一起吃饭。每一伙人围着地上的一块塑料布,大家拿出各自带的美食佳酿来,往塑料布上一摆,也很丰盛。大家喝酒吃菜,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我每次喝几杯白酒,微醺之后,便有点睡意,于是酒足饭饱之后便倒在一处厚厚的野芦苇上休息。也许是山高峰俊的缘故吧,太阳竟然火辣辣的晒人,颇有夏天的范儿。我脱下运动衣搭在芦苇上,权当个遮蓬,竟然立竿见影,马上就有了点微微的风儿,甚为惬意。躺了一会儿,竟然难以入睡,因为那些还在喝酒的驴友吆吆喝喝的,你想睡着也有点难。迷迷糊糊地躺了也不知道多久,听见有人说,开拔了!于是急忙起来。
我们是从东坡下的山。俗语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此话一点不假。东山坡也很陡峭,虽然树木比较稀少,荒草却十分茂密,下山的小径比较滑溜就在预料之中了。山半腰陡壁上有一处保存的比较完好的山寨石门,只是拱形的穹顶破个大洞,孤凄地立于荒草荆棘之中。大家出了寨门,小心翼翼、有惊无险地下到山根下。领队建议,大家合个影再走吧。于是大家以漫漫荒草和峻拔的胡山为背景,照张合影,然后沿着山间小径朝古村朱家峪方向迤逦而去。
【胡山游记散文】相关文章:
1.筑梦柴胡山-散文
5.优美游记散文
6.网游记散文
7.大理游记散文
8.北山游记散文
9.北游记的散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3184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