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渐无声散文
儿子回来又走了,背起行囊独自远行。背后粘满我的失落和不舍。回想这一个月,空洞的苍白。除了一张凌乱被窝里熟睡的脸和一个握着手机斜倚沙发的身影,没有爱的具象和表达。
感觉儿子离我越来越远,是从婆婆发现他隐在头发里的那个伤疤开始的。他心平气和地讲述,去年暑假开学第二天,他举着伞在雨里奔跑,不小心撞在一扇高高敞起的车后盖上。大雨瓢泼,他埋头继续跑,直到找到避雨的屋檐,和他在一起的同学才看到他满脸淌血的恐怖。去医务室缝了三针,戴了半个月头套,爱美的他对我对家人只字未提。儿子对婆婆说,不敢告诉我妈,她没事就爱瞎操心,大惊小怪。婆婆悄悄对我转述,孩子大了,多懂事!我却从孩子的懂事里读到了距离,读到了千里之外他的`成长与陌生。我将会不会得破伤风、会不会成为永久疤痕这些担忧埋在心里,在他熟睡的时候,轻轻拨开他的头发,看成长留给他的印记。
春节放半月假,可以在有限的时日里尽尽当妈的心,为他洗衣做饭,陪他共守时光。每天都问同样的话,儿子,吃啥饭?回答仨字,不知道。再问,咱吃啥啥吧?不吃。再换,直到他勉强同意,便乐颠颠地奔厨房忙活,洗、切、炒、蒸、煮,像等待一朵花开,满满的耐心和爱意。儿子的表现却没有我预想的满意。问,味道咋样?还行。喜欢吗?差不多。他晚饭十有八九在外面吃,和同学AA制,街头小吃,麻辣粉、烧烤、肉夹饼,还有大米盖饭。
一日三餐如常做,实在变不出啥新鲜花样。像所有的北方人一样,我喜欢小米饭萝卜菜,喜欢面食,将擀面、拉面、刀削面,馅饼、瓜饼、卷薄饼这些家常便饭做得精精致致,色味俱佳,自我感觉貌似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儿子打小不喜欢面食,门出久了,对家乡的面食更有嫌弃之感,说干饭太干,汤饭无味,就爱吃大米,炒菜或者盖饭。我从网上翻看他喜欢的一些菜,超市里买来食材、调料,搬着菜谱也做不出他想要的味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想一街两行的风味小吃店,再怎么嘚瑟也做不出地道的原汁原味。就像十大碗、烧豆腐,只有在高平这块土地上才能吃到纯粹的正宗货。
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妈妈将家乡装进行囊去看儿子,包里装满妈妈手艺、家乡小吃。打开来,浓浓的家乡味、妈妈情。我擅长的家乡饭菜却不受儿子欢迎。天南地北,鲁川粤淮,我想象不出那些遥远的异乡风味。独在异乡的游子思念故乡,妈妈味道是最深的念想最醇的亲情,是化解乡愁的美味佳肴。可儿子没有这样的情结。我空空的失落。拴不住儿子的胃,我似乎失去了所有拴住他的资本,手里的那根风筝线也摇摇欲断。
围坐沙发上一起看一档春节贺岁节目,出门在外的孩子通过电话、微信、电视给父母拜年。我问儿子,你以后也会这样吗?他不假思索,当然,我怎么可能每年都陪你过年呢?我无语。是啊,他怎么可能每年陪我过年呢?
儿子又要远行。临行前一天晚上,他边收拾行囊边对我说,妈,暑假不回来了。我说,嗯,不想回来就不回来。我说,想走吗?不想。为啥?压力大。想想所有的付出都需要和一个叫前程的东西挂钩,感觉太浩瀚,又太渺茫。那毕业回来?不回。我心意酸酸,泪往上涌,你不回来,妈去看你。他笑笑,行,我去车站接你。
送儿子到火车站。候车室外,黑压压都是送行的家长。孩子们背小包,拖大包鱼贯而入。两个高大威猛的车站工作人员挡在门口,只为背行李的人放行。家长贴着玻璃窗翘首以待。隔着一层玻璃,里面是放飞的小鸟,外面是留守的老鸟。汽笛一声长鸣,小鸟展翅飞翔,飞向不可预知的未来。老鸟黯然神伤,既心疼孩子在外打拼的不易,又祈祷孩子有个美好前程。
年年岁岁分别季,岁岁年年父母心。父母总想用自己的爱为孩子建筑一个亲情的港湾,一个坚强的大后方,心在远方的孩子却把这份不舍和疼爱当作远走高飞的羁绊。直到发现远方并不像想象的那般可爱那般富有诗意,直到发现远方并不像想象的那般铺满鲜花和掌声,他们才会去理解父母的牵挂和苦心。可这条路不走又怎知是弯是直?放飞放飞,不放怎会飞翔?又怎知天有多高地有多阔?
孔丘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家,不出远门,如果远游要告知父母去处。强调的是孩子赡养老人的义务,但也不反对孩子有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在那个慢节奏的年代,没有宽敞大道,没有交通工具,更没有动车飞机,出趟远门山高路迢,一年、数年,甚至要耗上半辈子的时光,分离即是永别。有此一说,可以理解。但在如今这个科技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一日千里早已不是神话。世界就是一个联合国,只要多金,想去哪里去哪里,天涯海角任你行,五湖四海任遨游,再遥远的距离都不再成为距离。但人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心的隔膜,千山万水,难以抵达。就像儿子,他人无论在哪里,心却在远方,我穷尽心力又怎能将他羁绊?
孩子渐行渐远,奔赴远方。回家慢慢收拾他的衣物、水杯、牙缸,以及一些零散的小物品,掩去他所有的痕迹,留一脉馨香,默默守望。心之所系,情之所至。
【渐行渐远渐无声散文】相关文章:
1.渐行渐远散文
2.渐行渐远散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3165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