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是一种民间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亲朋好友之间,你有喜事我去贺喜,我有喜事你就得还礼,喜事就要有一个喜庆的氛围,没有人来贺喜,这喜气又从何体现呢?
老祖宗留下的游戏规则沿袭到今天,人们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互相贺喜成了被动的金钱交换,我给你贺喜就像放帐,我给你还喜好像还债。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贺礼的数目也越来越大,动辄就是百元以上大钞,并且参加的人数贺礼的多少,成了衡量喜事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有那么一些人,热情依然不减,无论大小事,一味用大操大办来显示自己的人气旺盛。而有的权贵之人也趁机大敛钱财,办一次喜事收的贺礼,足够普通人家生活一辈子。而前来贺喜的人们,又有几个是心甘情愿的掏腰包的呢?有的有事相求让领导行个方便,有的是怕领导找麻烦,更多的是人情债不得不还。对那些中下等收入的人群来说,越来越多的贺礼已经形成沉重的负担。贺喜成了要钱的代名词。特别是节假日喜事集中的日子,更叫人谈喜色变,苦不堪言。常听到因贺礼而发的满腹牢骚,一月工资行礼不够,常看到那因委屈而抱怨的脸。我的一个同学没有工作,而老公的单位不景气,每月只有三百五十元的工资,你说这钱除过贺喜外,自己的生活该怎么安排。现在像这样的家庭,又何止一家?
听惯了人们贺礼之后的满腹牢骚,我决心向这个游戏规则进行挑战。每逢喜事,坚持尽量不增加别人的负担,尽量缩减到最小范围,家庭困难的亲戚,则封锁信息,对曾经有过礼尚往来的同事,也羞于以贺喜名义通知来还礼,但这样做的结果却产生了一个新的矛盾,自己的良苦用心却常常被人误会,因此常常被朋友指责为不讲礼节不懂路数的马大哈,被亲戚指责为瞧不起穷人。但我不为所动,仍然我行我素。前天孙子过岁,正好三九寒天,大雪漫天,亲戚朋友一个也没有通知,只想两亲家坐在一块简单的吃顿饭了事。但是预料之外的是亲戚一个也没有少的冒雪来为孙子贺岁,我在感动的同时又不由得发出感慨,这千年的习俗不是说不要就不要了的。
春节的游戏规则沿袭到现在,已经变得相当的乏味,每到春节来临,人们近乎疯狂的采购各种礼品,商家也看准时机在这时滥竽充数大捞一把,一到大年初一就开始互送礼品,而这些礼品一旦送出去,就再也居无定所,不停的被人们转移到各个亲戚家,等所有的亲戚家都光临一遍以后,就已经面目全非,无人问津了。所以每年的春节我都要呼吁,我的亲戚朋友,来我家不要不带礼品,只是集中在一块吃饭,交流,放松。但总是得不到亲戚朋友的响应,因为春节送礼已经成了人们的习惯。可见这个游戏规则的根深蒂固。
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天经地义的游戏规则,本来也无可厚非的。况且我一介平民,人言微轻。但我却希望人们在具体操作这个规则是把握好度,不是有句古话,礼轻仁义重吗,我相信喜庆的氛围靠人们衷心的祝福而不是被动的还债来形成的。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一定会有更好的喜庆形式来代替这古老的游戏规则。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1680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