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走遍榆州古村落采风活动散文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圪麻洼村的昨天】

走遍榆州古村落采风活动散文

  3月28日,作家协会一行7人从县城出发驱车北上,走进了社城镇圪麻洼村。一下车,我们就被村前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吸引,河流在鹅卵石上急湍而下,发出了哗哗的声音。文友们有的拍照,有的玩水在释放着快乐……

  在村口遇到一村民。在他的指点下,我们去大路西面的山坡上寻找旧村庄的遗址。爬上了山坡寻找着,这里杂草丛生,在高高的山坡上,依山而建的土窑洞坐北朝南。由于年代久远已经面目全非,断垣残壁,早已人去屋空。只是一棵棵杏树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绽放着笑脸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诉说着当年的故事。文友们在土窑洞、杏花间穿梭着,大家感慨万分沉浸在一片幻想之中,一边低吟着: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杏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杏花依旧笑春风……

  走进这里,就好像是穿越了历史时空。土窑洞、煤油灯、土炕,黑泥皮的墙。吃水要到山下面的河里去挑,挑着水再一步步艰难地爬上坡,点燃柴禾。他们过着吃糠咽菜的生活,吃了上顿没下顿。女人更是由于受封建社会的束缚,从小就把脚裹成三寸小金莲,每天还要围着锅台转;还要碾米磨面围着磨子、碾子转和生儿育女,这一切只能成为我们的想象。祖祖辈辈的人曾经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在今天的人们是无法体会那段艰辛的岁月……

  这一切早已过去成为人们尘封的历史,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今天,人们生活在高楼大厦里,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吃着山珍海味;手机、电脑、电视,享受着生活的乐趣。有时候还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足常乐。

  【西河村的人和事】

  离开圪麻洼村又走进了距它很近的西河村。西河村背靠傲的垴,东靠龙池垴。原太平庄、爬西坡、小银坡子、柳树沟4个自然村都归属西河村。村名由河流在西面而得名。

  村子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一进村让人眼前一亮,两边一排排松树郁郁葱葱,健身器材排在村子的路边。村西面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潺潺而过,一眼望去太长高速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好一派新农村的景象。

  随后,我们在村民的引领下,走进了张秀清家的院子去了解他父亲当年的故事。一进家门,我们说明来意时,她满脸遗憾地对我们说:“现在父亲已经去世。你们早来几年就好了!父亲张二小。在抗日战争时期,18岁积极参军,19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担任了排长,参军五年。参加了寿阳、平地、阳泉等战役,在一次战斗中腿部和耳朵都受了伤,在山西野战旅28团退伍。之后,他是由一个村一个村转送到更修村,最后由村民接回来的。父亲退伍后,回到了家乡,当过队长,林业主任等职。他虽然腿部有伤,但他在劳动中拉石头,拖着腿拄着拐杖浇地。在农业学大寨的日子里,他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他从不在乎自己,总是吃苦在先……她还告诉我们说:“父亲去世时,把他一辈子保存的一块军功章给带走了。她动情地说:“这是我父亲一辈子的功劳呀!”

  我父亲在世时经常给我们讲过去的事情:“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三十团在俺村住过。郭富子家的院子里是伙房。在百团战斗中,双峰战斗,就在我们村口支着枪,昏天黑地打了三天三夜。村里人都藏起来,小孩子们饿得哭喊着……在日军的一次扫荡中,日军在尖疙瘩(地名)把村里人带到傲的垴一次就杀死12人,有的被烧死。真是惨不忍睹……随后,她还高兴地告诉我们,还有一次日军在村口的店里住着被烧死100多人。

  当我问起山西省劳动模范张月仙,她说:“在俺村是妇联主任,那可是一个好人。70年代,在农业学大寨的日子里,她能挑能担,非常吃苦,不会说就是实干……好人呀!是一个好人……”

  简朴的语言让我思绪万千。虽然她给我们讲的人和事只是只言片语,但是在这片土地上,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八路军与村民的鱼水之情;有好儿郎积极参军保家乡;还有省劳动模范张月仙吃苦耐劳的精神;都值得后人传承和发扬光大……

  【名将故里彰修村】

  从西河村出来,我们怀着敬重的心情向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乡彰修村出发……一路弯弯曲曲的乡村小路上,汽车颠簸,尘土飞扬。满目的大山,山峦起伏,河流像一条玉带延伸着,给大山深处带来了无限生机。一路上,司机师傅给我们介绍着这里的一切:“这条沟最大的村就是彰修村,年轻人都在外打工挣钱,这里的孩子们学习勤奋大部分在外地工作。村里就是些老人和养殖户……我一边听着,一边透过车窗看着一路的风景……

  经过了西崖底、石沟、走进了大山深处的彰修村。已经是中午11点40分。这里四面环山,空气清晰,村口一群黑、白羊在河边喝水;石桥、古庙、高山、还有从山上归来的牛、羊、“挂”在高山上的房子;还有羊儿跑、牛儿叫,狗叫、鸡鸣;这里虽然没有城市的嘈杂,但就像是挂在大山深处的一幅风景画。

  我们顺着一条小路爬上去进了村口。一个中年妇女,手持牛鞭,正赶着牛群从大山上归来。看见我们的到来她一脸憨厚地微笑着。爱香的相机里留下了她的身影。她告诉我们村里大部分孩子在外上学,还有外出打工的人。现在村里只剩下40余人……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东面的山上:“这是村里人修建的古庙—菩萨庙。在她的指点下我们走进古庙。它象征着村民对幸福、平安的向往。

  从古庙走出后,我们向村里走去。由于正是中午时分,没有见到一个村民。这里地形高势,房子参差不齐。我们顺着一条小路,走在了村子的中间,虽然大部分是旧房子,但是还有断垣残壁的三庭院落,石头砌成台阶。我们走进这里,见一老人在用柴禾做饭。老人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兴奋地告诉我们:“这里是千年古村。村民口口相传下来,明朝时期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是彰修村人。村东的菩萨庙就是他家的“家福堂”他给我们讲述着。文友们一边听着一边高兴地帮他烧起火来……

  当我们准备坐车离开这里时,在村口的河边又遇到了正准备回家的吴荣富老人,他今年74岁。我们又向他打听起村里的故事。他一下子坐在河边的一快大石头上,向我们娓娓道来:“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三十团在彰修村带领人民群众开荒种地,军民相处亲如一家……当我们问起戚继光的故事时,他忘记了饥饿带着我们到了村子东面,二里处的牌楼坪(地名)。他告诉我们:“这里曾经建有牌楼而得名,现在有古墓坟滩。曾经的牌楼、石柱在40年代土地改革时期全部被人们毁掉了。”他站在墓地前面,手指着这里的大山给我们介绍着戚继光的墓地:“头枕凤凰山,眼观箭子岭,身铺老鱼湾,脚蹬黄龙凹,手搬支架山。”他一边说着,一边指着这一处青山绿水的好风光。老人激动得脸上写满了对这位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军事家的敬佩和爱戴。还给我们讲述了传说故事:“当时大臣们在拜见皇帝时,都要下跪,当戚继光拜见皇帝时,皇帝一见他的到来就身不由己地站起来了……今天戚继光的故事还在这社城一带流传着。

  离开这里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天的所见所闻让我感慨万分!在榆社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值得我们大力挖掘,大力弘扬。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142935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