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
这一天又俗称小年,最重要的民俗就是祭灶王、吃糖瓜。之后,人们扫尘、炖肉、贴春联、放爆竹、吃年夜饭、守岁、拜年等等,自此便拉开了次年春节的序幕。也从此,年味渐浓,年时渐近!
关于这一天是小年的话题有多种版本,在我们这里的习俗主要是扫尘与祭祀。在这一天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神、祭祖与放鞭炮。
据说,由于各路神仙都上天汇报工作,于是在民间,人们过了这一天,就开始为迎接新年的到来而忙碌起来,有歌为证: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来煮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初一起来走一走。
年毕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一种文化,如同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的脉络里,因而在我的记忆里,每每在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不论天气状况如何,父母总要选择扫尘,于是从早到晚,便忙个不亦乐乎,直到天黑,父亲把院子里全扫光,煤块搬回家,灰尘才基本算得上扫完,之后母亲总要给我们做一顿好饭犒劳,香喷喷的味道,很快就将我们所有人的疲劳所替代,现在想起来,虽一去多少年,这份记忆却如在眼前,小时候与父母亲一起扫尘的一些画面还不时的浮现在我的脑海,是呀,一家人为了完成扫尘任务,大家争着抢着干着自己手中的活儿,从没有一点埋怨之情,这幸福的滋味至今还让我感到无限的欣慰。
不过现在生活不同了,像扫尘这样的活儿也渐渐开始成为了家政服务公司在年关时节的主要业务之一。在单位,大家主张把家里扫尘业事情放给家政公司,但是,我总觉得自己动手尾号,这样,一是劳动劳动能松弛一下自己长期以来不干活的筋骨;二是借助扫尘能够增家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让家人在劳动中不断的学会包容,宽容与默契,那么说一场小小的“扫尘”活动,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的意义远远要高出我们对待劳动的本身,今天我写这样的文字,有些人觉得是一种没有突破传统的认识,似乎主张守旧,但是,我想,有意义的事情一定是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时代在变化,赋予腊月二十三的意义也渐渐的在变化着,小年得于文化也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的丰富起来。
说到小年,只是听父亲讲过,但我总觉得似乎来自于戏文里,可信度让人质疑,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了点书,说起年的文化在今天我依然是一份空白,可能说出于这个好奇,在这一天闲暇的功夫,就上网翻阅了关于小年的许多资料,其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据说在这一天,据民间传说的灶君要上天独自汇报工作,灶君又名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曾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其责任就是负责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行事的工作,一年一度汇报,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奉命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情况,进行述职报告,因为这样,一些人怕自己做过昧良心的事情,被灶君告密,于是在祭祀各路神仙的时候有意识在祭祀贡品上加点糖块,贿赂灶君。不过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在祭祀的时候总是一律对待,用父亲的话说人无完人,做错了若能改正就一定是万人,是呀,倘若我们以贿赂的方式来包容自己的错误,最终被惩罚的一定还是我们自己,虽说这只是个传说,可我想,公道在人心。
在以往这一天,我们家的祭祀工作基本上是由我父亲负责的,每次祭祀活动,就简单的放点贡品,烧香,磕头,放鞭,而就是这程序化的工序,一样能看出父亲的真诚,所以父亲的品质在小年里便一直感染着我,也让我对这小年的文化有了别样的认识。
小年,不仅仅是民间的一个活动,我在查阅网络的时候,据一些民俗专家介绍,我国自清朝以后,过小年就有了“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我们这里是北方,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还有山东有些地方又是在六月初一过的小年,安徽北部和南京地区把过小年和过元宵合在一块,特别热闹;而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
总之,一句话小年做为一种文化,不仅有着久远的历史,就在今天的民间流传里一样也没有现代化的节奏而示弱!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1424520.htm